市妇联介绍,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揭晓。其中,李晖家庭等23户上海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孙娇敏家庭等23户上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另有5个集体和5人获评“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名单(上海)
浦东新区 李晖家庭、胡开音家庭、柯水昌家庭
黄浦区 李守白家庭
静安区 朱丽家庭
徐汇区 王宏霞家庭
长宁区 刘岩红家庭
普陀区 倪力家庭、钱惠家庭
虹口区 董瑞家庭
杨浦区 夏立成家庭
宝山区 沈曙家庭
闵行区 张水芳家庭、许敏家庭
嘉定区 陈宽宏家庭、钱小兰家庭
金山区 周顺叶家庭
松江区 张永泉家庭、智文艳家庭
青浦区 衣爱娟家庭
奉贤区 顾海林家庭
崇明区 郁淼家庭
市台办 谭砚文家庭
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上海)
浦东新区 孙娇敏家庭、黄良余家庭、董沛晶家庭、蔡明璋家庭
黄浦区 蔡美英家庭
静安区 邹文戈家庭
徐汇区 杨晓月家庭
长宁区 何嘉家庭
普陀区 胡晓英家庭
虹口区 樊国樑家庭
杨浦区 黄宏英家庭、虞仁昌家庭
宝山区 何新娟家庭、李月珍家庭
闵行区 陆丽丹家庭、尚鸿洁家庭
嘉定区 林琳家庭
金山区 沈英家庭
松江区 黄尽能家庭
青浦区 徐仁磊家庭、缪贤盛家庭
奉贤区 吴进宝家庭
市级机关 沈海燕家庭
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名单(上海)
2003年,李晖的大儿子李想出生了,一份“唐氏综合征”的检测报告让这个家庭掀起了波浪。李晖夫妇选择勇敢面对,用加倍的爱去弥补孩子先天的不足。机缘巧合李想开始接触特奥运动,夫妇俩的教育理念和言传身教激励着孩子,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重头来,在教练的悉心指导和家人的用心关爱下,李想挑战着各种不可能,父母一直是孩子最大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如今年仅18岁的李想已是连续征战三届特奥会的老将,更是冬夏两季特奥会的双料冠军(2015年美国洛杉矶世界夏季特奥会体操项目、2017年奥地利冬季特奥会速度滑冰项目、2019年阿布扎比夏季特奥会体操项目)。这一枚枚奖牌写满了李想的执着坚韧,写满了李晖和杨建英的爱。
柯水昌是一名从事电子维修行业12年的电子维修工程师,于2005年创办了上海锦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他成为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在灾难病痛面前,妻子李静不离不弃,用爱帮他重拾自信,发挥电子维修特长,在论坛上联系全国各地病友,免费为大家租好房子、装修无障碍设施并开展培训,帮助和他一样高位截瘫的病友自食其力。在他们的帮助下,病友们有的回自己家乡开维修店自己创业,有些在他店里帮忙,目前已开出6家分公司。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帮助市民免费维修电子产品。
胡开音家是幸福的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居住在新场镇坦直社区上。她的曾祖父胡永涛是坦直中心小学第一任校长,胡家的祖训是“知识就是财富”。胡开音在插队落户期间,在工作之余担任大队通讯员等,后入职坦直供销社医药商店。她的爱人在农药商店工作,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独子徐音浩谨记家训,高考时以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外贸学院商务英文系,最终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现在外企工作。儿媳殷敏在职期间考取海事大学英文系研读本科学位,现任东航食品公司担任质控办公室主任。胡开音的孙女徐艺萌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热爱学习,成绩优异。胡开音有着一个热爱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在“知识就是财富”的熏陶下,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李守白与妻子沈瑶携手创立的“守白艺术”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原创艺术、文创产业、非遗传承及策划展览等领域具有代表性享誉度,女儿李诗忆也成为了一名青年非遗传承人。为庆祝建党百年,李守白陆续创作20余幅主题作品,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和上海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新貌。参与设计中国花博会的《盛世花开》巨型艺术装置。全家热心公益,诸多艺术作品入选上海首个抗疫主题大型展览“召唤--上海市抗疫美术摄影主题展”,李守白经常无偿捐赠创作给市慈善基金会进行爱心义拍,代表作“红色文化”系列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等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单位。李守白家庭秉承“德艺双馨,品德先行”家风家训,充分展现新时代家庭的良好精神风貌。
“我最引以为傲自己是革命者的后代”,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居民朱丽从小常听爷爷说起曾祖父当年参战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立志学习曾祖父保家为国,长大后入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一线重症科室。2020年的除夕夜也是女儿一岁生日,夫妻俩在家为女儿庆生时接到了驰援武汉的电话,朱丽与家人匆忙告别后成为上海首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之一。由于表现突出,朱丽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火线入党。丈夫芦家奇留守在沪照顾女儿,同为医护人员,他将女儿托付给父母后主动请缨到一线发热门诊,与在武汉的妻子“并肩”作战。连续奋战四个月后,朱丽凯旋归来。抗疫的经历使朱丽家庭更懂得珍惜现在平凡而普通的每一天、每一个人。
王宏霞作为徐汇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专职法官,她始终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坚持将矛盾化解在最前沿,把普法延伸至最深处,庭审中,能彰显司法力量,社区里,能传递法律温度,用行动拉近社区居民的心,得到了社区百姓的赞扬。丈夫高君曾任上海武警少校警官,先后带领部队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宣城市和芜湖市抗洪抢险、上海世博会和进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多次荣获嘉奖、两次被总队表彰为“优秀参谋”、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夫妻二人注重传承良好家风,尽心孝敬老人,用心教育孩子,女儿常说“我有个军人父亲,还有个法官妈妈,我很幸福”,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诠释了新时期“五好家庭”。
刘岩红是同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2020年上海出现首位“新冠”患者,她在病毒、致病因素等未知情况下,不畏惧、不退缩,毅然进入发热隔离病房,连续11天坚守岗位,直至该患者痊愈出院。在每年季节性流感等高发时期,她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给年轻医生做出表率。在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她再一次放下小家,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丈夫李吉强人才引进到上海,在上海市复旦中学任教。作为长宁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学校物理教研组长,他带头钻研教学,被评为“长宁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今年抗疫期间,他和女儿共同支持刘岩红全身心投入一线抗疫工作。家庭成员间相互体贴、关爱、支持,每次短暂的视频问候,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团聚”时刻。
这户家庭可以这样来形容:新婚没几年,同窗又同行;聚少却离多,各自上战场;两地同抗疫,一心驱病魔;小家与国家,责任两肩扛。他们是一对“80”后的医务夫妻,丈夫倪力是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医师,曾随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妻子贾丹是一位与死神赛跑的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师。疫情期间,这对夫妻舍小家、为大家,分隔两地,共同战疫。倪力在武汉奋战五十多个日夜,不畏艰险,不顾疲倦,胜利完成任务凯旋。妻子贾丹每天奔波在一线承担着120急救工作,为上海的防疫战事坚守阵地。援鄂归来后,倪力承担了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任务,夫妻俩在各自的战场继续携手抗疫。共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生信念。
钱惠一家是为实现足球“中国梦”默默奉献做出贡献的体育世家。夫妻俩志同道合,张翔放弃了留校的机会,甘愿和钱惠一起到上海坚持女足球事业近三十年,精心培育女足小苗苗。他们视队员如子女,与队员同吃同住同训练,相继为国家女足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如赵丽娜、唐佳丽、杨莉娜和张馨等优秀的运动员,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国际赛事的佳绩。钱惠曾获全国业余训练精英教练员、上海市十佳教练员称号;丈夫张翔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积极报效国家,与曾是老体育工作者的婆婆和女儿一起,实践着小家庭的大家行,成就着和美家庭建设和女足事业的双丰收,共圆家国梦想。
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董瑞在全力投身派出所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向上海援鄂医疗队捐赠一万余元生活物资,建起“援汉爱心接力群”,凝聚警营内外爱心人士255人。丈夫陈钢是苏宁家乐福超市防损部部长,他主动联系武汉家乐福寻找物资和物流,帮助董瑞和爱心人士们为上海援汉的11支医疗队寄送物资9批、价值40余万元。疫情趋稳后,董瑞的爱心故事又写续篇,又与“梦工坊”咖啡吧的自闭症患者店员们携手举办数十场爱心活动。该家庭一贯热心公益,在青海雪灾、河南水灾期间持续爱心接力。
夏立成,上海蓝盟创始人,一家四口在旅程、戈壁、公益、创业中感受家庭的亲情和快乐。一家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自2015年起组织了熊妈妈公益社,相继在云南德宏州捐赠了十几个图书角,给山区的孩子们增长知识和智慧;并带着孩子们亲身到贫困山区送上爱和书籍,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公益的种子。夏立成作为丈夫、父亲,在与妻子、子女的相处过程中主动设计、创造机会幸福;作为一名创业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不缺位,带着孩子在骑行旅行中感受家庭的力量支撑以及找到心中的那束光。
沈家有着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作为一名老党员,“大家长”沈曙老先生怀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使命,连续26年来默默帮助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的王晓霞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帮助她的母亲治疗乳腺疾病。26年中,沈老夫妇一直和王晓霞父母保持书信来往,给予他们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他的两个女儿也在父母的影响下时常给王晓霞邮寄学习材料,给予她学习上的引导。沈家两代人的接力帮扶体现出“最美家庭”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家庭美德。将家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沈曙夫妇加入宝山区“馨家庭”志愿者联盟、沈曙老先生担任议事会副会长、与本楼道独居老人结对等等,将优良的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熠熠生辉。
张水芳夫妇用他们的大爱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不一样的“孝”字含义,为我们树立起了榜样。二十年来,夫妻俩无怨无悔默默的义务赡养着一位百岁老人。因女儿作业辅导与老人结缘,从此建立起了很好的邻里关系。老人年岁渐长,因没有子女身体渐弱住进了养老院,张水芳夫妇每周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前去看望,并且坚持带她散步和交流以及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这一坚持就是整整20年。张水芳还是镇“市民寻访团”成员,她积极投入创全、固全等志愿活动,在各小区、学校、门面等地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而她的爱人为她的志愿工作默默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许敏夫妇相识于航天,也相爱于航天,两人都是技术线上的“一把能手”。在工作中,两人时刻铭记航天报国使命,践行以国为重、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夫妻相携,共同进步。无数荣誉和光彩的背后饱含着彼此理解和双方家庭多年的默默付出。由于两人都承担了多项航天产品的研制任务,工作中都需经常加班和出差,他们商量好一定要兼顾好工作和生活,亲力亲为抓好儿子的教育。双方父母为了能让子女安心工作,轮流来上海帮忙照顾孩子。2015年开始,他们资助了2个云南贫困儿童,经常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老人通情达理,许敏善解人意,陆韡细心体贴,儿子聪明乖巧,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陈宽宏家庭是一个幸福相爱的六口之家,全家人爱党敬党、乐于奉献,崇尚文明、互敬互爱,秉持着“爱国爱党、节俭家荣”的家风家训,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退休后他创办“老陈故事汇”,开讲红色故事,先后撰写红色故事40余个章节,涉及文字10万多字,开设讲座200余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信念。妻子封贵娣一直在背后全心全意支持他,陈老夫妇十分注重家风传承,坚持以德治家,儿子儿媳也自觉践行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潜移默化传递给下一代,创设良好家庭氛围。
钱小兰自2005年起投身公益事业,传递爱心与温暖。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夫妻两人同心同德多次走进贫困山区行助学助困善举,为做好物资整理寄发,设立了爱心仓库,至今已为120余所学校送去了9万余件物资。2014年,钱小兰与爱心伙伴携手成立嘉定汇爱公益社,带着一双儿女一起践行环保公益,倡导从家庭源头做起,实现垃圾分类减量。七年来,他们走进150多个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环保公益活动482场,亲自向1万多人授课,惠及人数约3万余人,他们的这份爱和执着不仅吸引着周围的热心人,还凝聚了许多充满爱心的家庭一起参与。平凡的夫妻,平凡的家庭,携手同行的16年里,他们不忘初心,将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
周顺叶13年的特警岗位练就了钢铁意志,转岗至交警后,他迅速适应角色,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和事故防控,实现交通类执法投诉和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了万千家庭的“一路平安”。他的爱人汤懿妮是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懿心消费维权工作室”负责人,该工作室旨在化解区内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消费纠纷。夫妻两入党十余载,初心不改,率先垂范,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夫妻两热心公益,构建新时代文明家庭,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从小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耳闻目染成为小小公益达人。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尊老爱幼,和乐融融,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张永泉家庭是一户八口人的大家庭,老夫妻俩相敬如宾,兄弟妯娌情同手足,婆媳关系胜似母女,祖孙三代敬老爱幼。“同吃一锅饭,同理一家事”,相亲相爱,欢乐顺心。全家人热衷于社区、公益活动,乐于奉献,尤其是老夫妻俩为儿孙们做出榜样,退休后老夫妻俩进社区、进学校,展示“阿六汤圆”非遗技艺,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同时在社区学校分别担任烹饪班、纸艺班老师。孩子们秉承了父母和祖辈的精神和意志,在工作和学习中,个个都是单位骨干、优秀学生。一家人在各自岗位上,同心协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细落小落实,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作用。
智文艳是我国半导体行业难得的销售人才和团队领袖,却未安享荣耀,直面更大挑战,投身中国被“卡脖子”的“光刻胶”产业。丈夫为“慧及大众 修为人和”的愿景,致力于关乎家庭、儿童、老人等社会福祉的发展事业。儿子吕晗品学兼优,竞选为校学生会主席,他的梦想是以心理学助人。别样“公益”。夫妻二人运维着上海市“盛立公益基金”,点滴汇聚爱心。疫情期间,他们四处采购最紧俏的防疫物资支援松江,为2万多名一线医护购买新冠保险,他们还捐赠市养老机构抗疫扶持项目,帮困家庭近50万元。通过助老服务改造项目惠及松江、静安区部分家庭。河南洪灾,他们为郑州驻马店捐款20万。资助贫困大学生,他们独辟蹊径鼓励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获得资助。她们的家中始终涌动着爱的源力,一家人彼此鼎力支持、互为学伴,可歌可赞!
衣爱娟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婆婆、养母和生母。婆婆自1986年搬来一起度过了34年。她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婆婆爱吃瓜子但没有牙齿,她就帮忙剥好。婆婆早上爱吃花生酱拌粥,家中备了多种花生酱。婆婆爱干净,她每天帮忙擦洗身体。养母有咳嗽的老毛病,因季节气候时常发作,在她的照料下,慢慢好转康复。虽然与生母不住在一起,但时常会去看望他。与丈夫结婚40余年,家里田里的活一起干,丈夫也时常与她一起分担、照顾三位老人。衣爱娟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女儿们也继承了这一良好品德,每到节假日都会聚在一起。衣爱娟家庭敬老孝老的美德和良好家风,已被乡邻传为美谈。
顾海林一家邻里互助、热心公益。顾海林在推进奉城镇“四网合一”网格化社会治理中,作为党群微家掌门人,长期活跃在基层红色宣讲舞台上,先后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和老顾嘎讪胡平台,自编教材下村宣讲党的政策知识,并培育了红色宣讲队伍。妻子龚月芳热心公益,关心群众文化生活。俩人主动参加防疫,感染其他家庭一起加入,共克时艰。一双子女也有着不同的故事。儿子顾伟年为公司培养了多批业务骨干。孙女自立自强,成为了航空乘务员。女儿顾春妮组建双教师家庭,惠泽莘莘学子。女婿致力于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外甥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好少年,曾荣获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优胜奖。他们用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身边人,书写着“小家大爱”的动人故事。
郁淼曾先后参加非典疫情和新冠疫情防控。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兼检验组组长,在武汉48个日夜完成近3万份标本检测、30多万个检测数据,零差错零事故,带领队友交给武汉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李靖是城桥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退休干部,作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她不仅全力支持丈夫走向抗疫一线,还参与疫情防控门岗值守,并担任文明城区创建志愿者,为崇明生态岛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子郁文凯作为徐汇区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走上海拔4468米的萨迦县城,主动承担各项医疗任务,为当地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谭砚文,于2010年底加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目前夫妻二人都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也是典型的两岸联姻伴侣。平时除了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外,还担负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谭砚文的夫婿张远波是凝聚态物理学家,“科学探索奖”获奖人。致力于对石墨烯、二维黑磷、特殊二维材料等的研究。谭砚文积极参与台联活动。希望能为周边台胞朋友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张谭二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兴趣的启发之外,也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
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上海)
孙娇敏,两个孩子的母亲,阅读对于孙娇敏一家四口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每天孙娇敏都会和丈夫一起为孩子亲子阅读。因为希望世界能越来越好,孙娇敏想把自己亲身实践过的,确实能有收获的生活方式分享给更多人,与几位妈妈共同创办了上海浦东新区阅读越精彩青少年读书服务中心。从一个全职妈妈,到讲故事的志愿者,成长为现在的全职公益创业人。截止2021年,累计服务上海亲子家庭15万户以上,组织6000多场亲子阅读指导活动,覆盖上海11个区、3家社区亲子悦读馆,10个社区亲子悦书房,得到2个国际基金会,3个全国基金会,2个市级基金会及10个街道的项目资金和物资支持。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新冠疫情发生之时,黄良余老先生因骨折刚做完关节置换手术,老爱人因糖尿病住院治疗,但在疫情特殊时刻,年已九旬的夫妻俩决定捐款100万元助力抗击疫情,演绎了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多年来,夫妻俩人坚持帮困助学,先后资助30余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超15万元。并在母校浙江浦江中学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困难中学生。两位老人勤俭朴素、大爱无私的品德影响着子女和家人,家中4个子女疼爱孩子、孝顺父母、成家立业,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董沛晶,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曾任上海市浦东医院医联部常务副主任,儿科主任等职,2017年赴新疆莎车医疗支援3年,他充分利用上海市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带领援疆医疗团队和当地医务人员积极进取,提升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被评为上海市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上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援疆归来又上“抗疫战场”,妻子始终在身后默默支持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女儿以父母为豪,好学懂事、热爱生活。夫妻俩再忙再累,始终不忘关心关爱家里老人,从不让他们感到孤单无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一家人始终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共同努力,默默为社会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4岁的蔡老,脚踩一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脚踏风琴,把最美的乐曲送到了南市居委。年幼时偶得风琴,自此踏上自学弹奏和传播音符的道路。7名子女在他的音符里感受到了对待生活的热情、对待学习的刻苦、对待亲邻的友善,并将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传承发扬。蔡老在义务为居委合唱团弹奏期间不幸摔伤恢复不佳,但他拄着拐杖坚持参加集体活动,子女们也付诸行动给予支持。在蔡老一家身上,生活永远是那么美好。
81岁的蔡美英阿婆和72岁的冯鹤进阿公,是一对慈祥和蔼的老夫妇,他们为人质朴、待人和善,邻里关系和睦,热心社区公益事业。蔡阿婆是“可爱里”老弄堂里热心肠的“邻居阿婆”,也是外来随迁子女:秦春岚心目中最可爱的“上海家人”。五年来,蔡阿婆夫妇无私奉献,主动照顾起邻居孩子:小岚的衣食起居和功课学业。小岚也时时关心蔡奶奶,给蔡奶奶家带去欢声笑语,这份细水长流的老少邻里情,持续五年“搭把手”的凡人善举营造了温馨感人的社区大家庭。蔡阿婆夫妇的良好家风,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小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城厢里的蔡美英家庭用点滴善和爱,温暖滋润着随迁子女的幼小心灵;凡人善举彰显着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品格精神。
邹文戈是上海静安的一名90后团支部书记,热心社区公益,曾作为志愿者远赴贵州山区支教。邹文戈全家知行合一,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并传递给身边人。他们是低碳生活的最佳践行者,全家坚持公共交通出行,定期回收闲置衣物,购物自带环保袋,家中使用节能电器,积极带动社区邻里低碳减排,为社区生态环境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是驻守基层的最美志愿者,全家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厢房值守定点管理等志愿服务,疫情期间还主动投身社区抗疫,得到媒体广泛报道,并荣获“海上最美家庭”。他们是赠人花香的邻里好榜样,家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生活健康积极,文体多次获奖,还热心给邻里赠送花草,引领社区成为美丽家园,收获了极佳口碑。
1992年杨晓月和爱人袁成红来到田林宜山菜场经营河鲜,夫妻二人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初心,生意童叟无欺。2002年开始对菜场周边的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送鱼,至今已有20年。杨晓月夫妻还一起加入田林新上海人“螺丝钉”志愿服务队,利用自己的所长为社区服务,成为社区敬老院、阳光之家和各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常客,努力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暖。“二八立志离村庄,只做爱心卖鱼郎。疏星路遥观世界,芳草无名绿四方。长江东南大上海,长江西北系故乡。此生报国为民计,随我中华复兴邦。”这是杨晓月写的一首诗,更是小小卖鱼郎的博大情怀。杨晓月家庭小家传大爱,用自己朴素的家庭故事生动诠释新时代家庭观。
何嘉、黄梦夫妇相识于大学,二人都是行业知名建筑设计师,也是长宁区新华社区美好家园的共创者。作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的他,从参与老旧社区改造的志愿者,到发起创建“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推动参与式社区治理的探索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他参与敬老邨、“外国弄堂”等老旧社区更新,推动儿童友好、宠物友好、公共艺术等社区议题创新在长宁社区的落地开花。如今,“大鱼”走出长宁,参与更多上海的社区实现从环境更新到社区的持续营造的转变。妻子黄梦不仅参与了上海多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还作为志愿者参与家门口社区做微小改造,她还是新华社区“亲子团”的骨干成员,积极带动、参与亲子家庭社群的环保旧物交换活动、一平米微改造活动等。
胡晓英是顺达公寓的楼组长,也是优秀志愿者。楼组长工作中,具有超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其爱人是大楼同心家园的发起人,他自掏腰包美化环境,并联系强生公司为小区老人专开热线,解决出行难问题。他无私奉献组织了一支楼宇自治小组,共同美化顺达公寓。其媳妇作为医务人员站在抗疫工作的最前线,当时女儿只有5岁,一边是严峻的防疫,一边是年幼的孩子,无法割舍,胡晓英站了出来鼓励媳妇去参与防疫工作,保障家里生活起居及孙女的课余生活全由她负责,同时还参与疫情的门岗值勤等志愿者服务。她是一名朴实的妇女同胞,但却拥有着比天使还美丽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最美家庭,能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
1996年8月,一位有军旅情结的广中社区普通居民樊国樑从媒体得知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军务处副处长张金垠在河北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为营救群众牺牲。他与有关部门和部队联系,给烈士母亲李桂兰打去电话,从那时起,每三个月为李桂兰寄上100元生活费,后增加到200元,逢年过节,寄去上海特产、营养品,25年如一日关心烈士母亲。2021年,在烈士身前所在部队的帮助下,樊国樑终于和烈士母亲如愿见面。妻子、儿子一直支持他的无私奉献,樊国樑关照儿子,如果自己先老人而走,让儿子一定要代替自己尽孝。
黄宏英一家用默默奉献的公益心,彰显当代共产党人的信念和使命。黄宏英家庭曾荣获“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本人荣获“上海市世博工作优秀个人”、“上海市第四届公益人物称号”等荣誉。黄宏英和她牵头的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的姐妹们在三个月内为”2022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编织4400朵玫瑰花。公益组织“巧手妈妈工艺坊”成立于2010年,她已经默默耕耘了12年。她工作亲力亲为、尽善尽美,不求回报、大爱无疆。如今她的努力和价值终于被更多的人看到,也通过“奥运之花”传递到了全世界,“奥运之花”便是她12年耕耘的“硕果之花”。
虞仁昌,1929年12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虞老是雷锋同志的战友、连长,是雷锋成长的见证人,是雷锋精神的宣讲人。1960年1月19日,虞仁昌亲自把雷锋从新兵连接回连队,后又任命雷锋为班长。近60年来,虞老致力于弘扬雷锋精神,向社会讲述雷锋生前的感人事迹。他常年深入部队、社区、企事业单位,宣讲雷锋同志先进事迹,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雷锋精神照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也深深刻印到了虞仁昌同志的家风家训里。在雷锋故事的熏陶下,虞老的4个孩子个个事业有成,都是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螺丝钉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初,20出头的何新娟从江苏远嫁宝山民众村。儿子五岁那年,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了她、年幼的儿子和婆婆。作为一个在上海举目无亲的新上海人,她一个人扛下了生活的重担。后来和同事马传北结为了夫妻,两个人一起照顾着这个家庭。何新娟和马传北夫妇结婚20年,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从没有为什么事红过脸。面对困难时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好夫妻榜样。当然,他们最为称赞的自然还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如自己母亲的一样的照顾着何新娟前夫的母亲,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尽显孝道。虽然一家人姓氏不同,但是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善良,他们都把彼此视作最重要的亲人。
李月珍、任保坤夫妇居住在长宏新苑小区,三代同堂,家庭和睦。夫妻俩退休以后先后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志愿者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李阿姨是一名助老志愿者,同社区5位80多岁的老人结对,十年来,坚持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心里疏导、代买蔬菜药品等服务,相处中彼此将对方视为亲人。她还是一位剪纸达人,以剪纸为特色参与建立妇女微家、活力楼组“剪缘楼”,以剪纸会友、以作品为媒,增进居民感情。今年,李阿姨作为宝山婚姻登记处特邀颁证员,以“囍”字剪纸作品为礼寄语新人,引导新人善待婚姻、珍惜家庭。夫妻俩都是社区的热心骨干,在创建全国文明镇、人口普查、疫情防控、卫生整治等大小事务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小善大爱、无私奉献。
陆丽丹夫妇都是80后,家中有四位行动不能自理的老人,丈夫为了照顾家庭,甘愿做一名自由职业者,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陆丽丹在疫情爆发,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加入医院应急医疗保障队伍,参加流调、核酸采样、疫苗接种保障等工作,投身“抗疫”最前线。夫妻俩也是社区的热心人,主动照顾独自一人生活的邻居,还为邻里提供寻医问药帮助。这就是陆丽丹一家,平凡、真实、感人。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尚鸿洁家庭自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退休来上海后,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投入社区公益活动。从2017年起定期、定点在社区里组织居民开展各类阅读、学习朗诵的活动,“朗读者之家”已经引领近千人次参与朗读公益活动。他们夫妻还是闵行婚登中心的文化引航员,为新婚家庭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做出榜样。2017年作为上海市八大“幸福家庭”代表参加了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的演出。他们家庭曾获上海市文明家庭,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上海市民诵读节暨“读书.最美”传诵人。
林琳家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组织社区公益亲子阅读开始,不断发起公益活动,扶贫助学、组织志愿者团队、困境儿童帮扶、家庭教育沙龙……为儿童及女性成长助力。丈夫丁长华对林琳的各项公益事业大力支持。儿子丁汉明,肢体残缺没有阻挡他参与公益的脚步,作为南翔东社区第一届儿童议事会理事长,他带领会员参与社区治理,持续8年参与“永宁助学”。女儿丁梓轩,在学校发起“衣旧温暖”为贫困山区孩子捐冬衣。疫情期间,编创《冠状病毒防御歌》,被全国妇联官方杂志《中国妇女》等媒体报道。提出“社区青少年空间打造”建议,作为唯一一名儿童“上海市优秀建议人”获奖者,受到市委李强书记的会见。
沈英家庭四代同堂,一家人相互体谅,其乐融融。公公潘培根树立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风,他退休后在廊下镇敬老院做保健医生。女儿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也是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沈英是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也是山塘村的家庭医生,她经常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掌握健康信息。疫情期间,她参加道口值勤,医学隔离点医学观察,疫苗接种预检登记、发热哨点值班等。丈夫潘俊华是金山医院的司机,疫情期间他时刻待命及时将医务工作者和医疗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沈英家庭先后结对帮扶了1名云南墨江困难儿童和2名本地区的监护缺失儿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沈英家庭以爱为根,以和为贵,完美诠释了最美家庭的家和万事兴。
黄尽能家庭是上海市松江区妇联创建的首个“家风驿站”。他们以诗会友,以自家庭院为阵地,为社区家庭、少年儿童、退休老人、机关干部等开展诵读公益活动,这里成为了居民学习的睦邻点和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在抗击疫情期间,黄尽能家庭牵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举办“空中剧场”声援武汉。他们夫妇合诵的《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等多部诵读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先后有六个诵读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黄尽能的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离休后一直忙于文化公益活动,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为她前行的动力和榜样,黄尽能家庭不计名利做公益、修身立德传诗礼,不愧是好家风的引领者、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书香中国的传播者。
徐仁磊有两个家:一个是平凡“小家庭”,一个是社区“大家庭”。作为社区的“当家人”,他爱岗敬业作表率。自担任徐安一居支部书记以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创设“三石”书记工作室,搭建沟通平台,完成10余项实事项目,带领老旧小区突破全区“老大难”局面;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奋战在“疫”线;儿子也是镇疫情防控组简报负责人,两个人分别忙碌在各自的“战场”。作为四代同堂的“顶梁柱”,他孝亲敬老无怨悔。老父亲患上食道癌,近几年来送医就诊陪夜,都伴在左右。疫情发生以来,他父母总叮嘱他只管放心工作。妻子作为他身后的“半边天”,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在家当好“后勤部长”,使他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
缪贤盛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肩负着“性命相托”的责任和“救死扶伤”的终身信仰,2017年主动请缨赴西藏参加包虫病筛查工作,2022年再一次参加对口帮扶云南省医疗队,和医院其他队员一起奔赴云南陇川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到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当中。妻子马凤莲是一名民政工作者,主要负责全区养老工作,在抗击疫情工作中,2021年作为区民政局疫苗接种工作社区组联络员,助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今年4月,爱人虽在云南支边,她还是义无反顾加入了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专班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民政人的服务初心和使命担当。她曾获得2012-2015年度“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和谐维家,言传身教、以德育子,经常性带着孩子参与各类慈善活动;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互相促进,用点点滴滴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
吴进宝1981年从江苏来到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依靠自己精湛的鞋匠手艺走街串巷讨生活,老百姓都亲切称他为“小皮匠”。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修鞋、抢救晕倒老人、送失智老人回家、抢救落水母女、给走失儿童找父母、冒雨给路中央缺失井盖做防护等。他与妻子陈秀兰结婚30多年,从摆摊到有了自己的鞋店,始终尊重对方,互相理解,对两个女儿要求严格,养成勤俭节约和助人为乐的习惯。2018年,一家人参与成立了上海奉贤区小皮匠志愿服务社,带领志愿者们踊跃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人民调解、消防活动、垃圾分类、防疫工作、文明城市迎检、卫生城区创建、青溪老街建设等各类公益活动。
“奉献”是对沈海燕从警最贴切的形容,企业走访调研、春节深夜里小区防火巡逻、集中隔离点防控一线、无人机技术研究现场,都有她的身影,在她的带领下,上海首次建立起城市低空空域防控模式,为进博会连续4年成功举办提供了安全保障,处室连续获得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等各类荣誉称号,个人获得各类荣誉称号16余次。工作成就离不开家庭支持,沈海燕的爱人同为人民警察,他更能理解妻子的辛苦不易,夫妻二人同担当共奉献,“家国情怀”是这个家的主题家风,在家风熏陶下,沈海燕的女儿选择成为白衣天使,守护蓝与奉献白紧紧交织在一起,唯有国家安定,小家才能幸福,家中三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奏响最美家庭乐章。
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名单(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儿童阅读研究室
上海市黄浦区妇女联合会
上海市普陀区妇女儿童活动指导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
上海市崇明区西门小学
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上海)
孙 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小文 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兼书记
顾秀娟 上海市妇联家庭儿童部部长
彭 杰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妇联副主席(主持工作)
窦海涛 上海市杨浦区妇联家庭儿童部部长
资料:市妇联
编辑:吴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