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无忧考网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1年北京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选择报名入口已开通,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选择报名入口(http://zzks.bjeea.cn/)进行报名,现将具体情况整理如下:
北京顺义2021年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选择报名入口已开通,考生可于3月29日8:30至3月31日17:00进入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选择报名入口(http://zzks.bjeea.cn/),填写报名号、密码和验证码进行报名。
北京顺义2021年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选择报名入口 点击进入
密码使用初中学考报名登录密码。考生忘记密码时通过两种方式重置密码:
第一种方式向就读学校申请重置密码(重置后的密码为8位出生日期);
第二种方式为通过输入手机验证码重置密码(仅限绑定手机号的考生);
8月21日,北京市顺义区“两区”建设第21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顺义区立足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赋能、聚焦重点项目、推进园区高水平开放,各项措施在顺义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日前,北京市“两区”办公布了2023年重点园区(组团)考核评价结果,顺义区获评A类,至此顺义区在两项市级评价中均获评A类,排名全市前列,成为平原新城中唯一两次获评A类的区,“两区”建设阶段性成果持续显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制度功能创新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顺义区已围绕航空服务、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及京津冀协同、口岸便利化等方面形成6项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积极落实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2.0阶段工作部署,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持续深化,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揭牌开业,两款罕见病药品已完成“保税备货、分次出区、临床应用”全流程操作。
全市首例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落地,辐射带动京津冀消费市场。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业务量持续攀升,自2019年试点以来,业务年销售量从25万单发展至近400万单,年销售货值从3142万元发展至4亿元。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业务量110万单,实现超1亿元医药产品销售。“保税+消费升级”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品类已超过4000个,带动试点企业1至6月完成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8%。搭建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1至6月进口生物制品品种47个,其中疫苗8个,实现疫苗通关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10%,通关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重大优质项目取得新进展
北京顺鑫福通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获“特别”资产认证,成为全国首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资产登记案例。全市首家服务“两区”建设创新发展的标准化精准服务站揭牌成立。帕德博恩大学国际预科学院北京校区项目启动,为顺义区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中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予新动能。首都机场国内航空货运站项目于近日开工,建成后将加速高端物流要素集聚,年货物处理能力预计达50万吨。京东智能产业园顺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新一代供应链导向型电商及智慧物流产业示范园区。新国展二期预计于年底完工,将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1。1至6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60家,同比增长25%,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85.5%,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68亿美元,获批市级外资研发中心22家。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912.5亿元,同比增长8%。
园区高水平开放释放新活力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抢眼”,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一。天竺综保区设立全市首家罕见病诊疗机构“北京罕萌诊所”,北大口腔医院天竺门诊部、汇海国际医疗中心相继开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已聚集多所医疗机构及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30余家,上半年从综保区口岸通关的药物品类已增至200种。中德产业园成为全市首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召开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引入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中德汽车产业数据可信流通服务平台等10余个项目完成合作签约;引进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为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
区域精准服务开创新局面
北京理工华创项目打造全市首例“竣工即交证”项目,多部门“并联”办理竣工验收、测绘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压缩环节流转时差。北京市电子证照“码上办”应用场景率先落地我区,使“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解决了业务办理中断、群众多跑腿等问题。
下一步,顺义区将按照“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要求,以市、区2.0方案为统领,激发全区开放创新积极性,全力加快“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等高含金量政策落地见效,打造具有顺义服务贸易特色的“便利自贸”品牌,为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刘文)
8月21日,记者从北京市顺义区“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市“两区”办公布了2023年重点园区(组团)考核评价结果,顺义区获评A类,至此该区在两项市级评价中均获评A类,排名全市前列,成为平原新城中唯一两次获评A类的区。顺义区“两区”建设阶段性成果持续显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新增入库项目全市第1,新国展二期年底完工
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今年以来,全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1。1至6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60家,同比增长25%;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912.5亿元,同比增长8%。
作为“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市级重点工作中的重大项目,新国展二期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主体结构、二次结构、金属屋面和幕墙施工,正在推进精装修施工,计划2024年底完工。
新国展二期项目位于顺义新城第23街区,总用地面积约63.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1.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3.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由“北辰集团+北京建工+中建二局”联合成立的北京辰星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功能为展览功能,包括不小于20万平方米室内净展览面积、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的会议中心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的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据悉,新国展二期项目可与国家会议中心、雁栖湖国际会都等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支撑的首都会展业发展新格局。通过打造以会展为核心的生态体系,助力拉升北京会展活动总体量,提升会展经济拉动系数至全球领先水平,使北京成为全球顶尖展会首选城市之一。
2024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将举办,吸引7406个创业项目
以“新质引领 创新共融”为主题的HICOOL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将于8月2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今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共吸引了124个国家和地区的7406个创业项目、9700名创业人才报名参赛,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HICOOL峰会连续举办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HICOOL共吸引了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名创业人才、2.4万个创业项目参赛,诞生了16家“独角兽”企业、127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奖项目落地率达70%,赛后新融资额超过360亿元。
本届峰会将开设HICOOL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区、创新生态展区、创投小镇展区、国际创新展区、港澳展区、雄安新区及北京各区、经开区特色展区、获奖项目展区等。“HICOOL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展区,将集中展示过去5年HICOOL厚植首都创新创业沃土,培育孵化的16家“独角兽”企业及127家“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的大赛共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七大赛道,为汇聚更多创新人才,挖掘更多产业精英,今年大赛获奖席位由140个增加至200个,数量增加43%。
相较去年,本届峰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集中设展,还将举办国际农产品贸易与跨境农业投资论坛、中德合作论坛、澳大利亚创新生态暨中澳企业市场拓展交流会、出海论坛、国际人才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活动。
HICOOL峰会开幕式暨颁奖典礼是本届峰会的重头戏。届时,围绕部市合作、区域协同等重大主题,将有多个重磅发布签约集中亮相。峰会期间,还将设置“5+1”个平行分舞台。HICOOL会客厅特邀北京各区政府解读最新产业政策、介绍产业生态,协助企业落地发展。
加快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北京罕萌诊所”揭牌
2013年11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探索进口未在国内注册上市的罕见病药品,由特定医疗机构指导药品使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义区全力推进天竺保税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两种罕见病药品经天竺综保区出区配送至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顺利交付患者使用;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北京罕萌诊所’在园区正式揭牌开业。”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介绍。
据悉,“北京罕萌诊所”落户天竺综保区,为提升先行区服务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北京罕萌诊所”以罕见病患者治疗、用药、康复、保障为目标,坚持“非营利性”定位,秉持和国内外罕见病诊疗中心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率先探索罕见病领域“共享医疗”的新模式,构建“诊所+若干顶级医生团队+患者(1+N+1)”的诊疗体系,衔接专家资源,汇集患者需求,协同公益、慈善、保险、检测机构,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可靠、高效的诊疗用药方案,合理透明的药品价格和精简的就医流程,持续各大三甲医院罕见病患者院外管理,打造患者就医服务一体化网络,努力成为最受罕见病患者认可的综合性医疗平台。
据了解,上半年,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通关的罕见病药品货值达到15亿余元,增速超过20%。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