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想到,一个小学体育老师能用一部手机给学生们拍出这样的照片呢?
拍照的体育老师叫张煜,出生于1987年的他,在西安体育学院田径专业读大二时,就萌生了当体育老师的想法。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衢州一所小学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他本应跟别的老师一样,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下课、放学、放假……然而两年前那个夏天,当他手里有了一部苹果手机之后,他找到了比当体育老师更让自己兴奋的梦想:摄影。
慢慢地,这位体育老师开始“不务正业”了,他的朋友圈里不秀加班,不分享励志鸡汤,也很少谈工作,但满满都是他给心爱的孩子们拍的照片。
这些照片让同事惊讶、让孩子尖叫!
或许眼里有学生,心里有爱,才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他看到孩子们的开心——
他看到孩子们的美丽——
他看到孩子们的好奇——
他看到美好的童年——
也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有的孤单——
他看到放学后来接妹妹的哥哥——
他看到来接女儿的爸爸——
他看到学生坐在爸爸身后,回头说老师再见——
他看到孩子不能只有眼前的作业,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孤单,会偶尔对学业厌倦,会异想天开,会对隔壁班的女孩偷偷喜欢……
然而大人的世界太匆忙,无暇光顾孩子们的世界。
在课间活动、午间休息时,张煜会拿着手机静静观察孩子们,也会上前跟学生打闹嬉笑,开心拍照。
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有时候,一张照片,就能解读所有的心事。
通过手机摄影,张煜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也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大哥哥。
“我们的照片是体育老师拍的,哈哈哈……”
当体育老师绝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简单。跟别的任课老师一样,张老师也要备课、做教学大纲、组织活动。
他希望能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关于未来,他的想法很简单:
做最好的老师,拍最美的照片,呵护那些纯真的笑脸……
“性价比”最高的锻炼时间其实是……
“管住嘴,迈开腿!”
在控制血糖、保持健康方面,“怎么吃”我们讲过太多。今天来讲讲“迈开腿”。
你有没有疑惑过:究竟,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锻炼,效果最好?早上?中午?傍晚?还是……半夜?
在今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来自波士顿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Roeland Middelbeek教授就这一问题做出口头报告。
图1 2型糖尿病体育锻炼时机与心肺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一些你需要了解的小细节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体育活动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心血管结局。但锻炼的时机,即一天中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影响尚不明确。
Look AHEAD (LA)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这项研究试图探索干预措施 (饮食和体育锻炼) 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结局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2型糖尿病 (T2DM) 人群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人体参数、代谢测量指标、心血管疾病史,并对其心肺健康状况[以最大代谢当量 (maxMET) 表示]进行评估。
其对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定义:进行“中度到剧烈体育锻炼 (MVPA) ”被认为是有效的体育活动。
锻炼时间、锻炼时机和锻炼有效天数是纳入统计的三个主要因素,评价标准如下 (图2) :
非锻炼时间:大于等于60分钟消耗1MET,允许1-2分钟MET≤1.5;
锻炼时间:24小时-非锻炼时间;
有效天数:速度感应器感应≥10.5小时;
MVPA时机:运动量≥3MET且持续10分钟及以上 (允许1-2分钟的间断) ;
失真MET (≥120%maxMET) 则以maxMET替换。
图2 锻炼时间、锻炼时机和锻炼有效天数
让我们来看看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锻炼的人群分布 (图3) : 在纳入的T2DM人群中,选择在清晨 (约5:00-10:40) 进行锻炼的有3009人,在中午 (约10:40-13:40) 锻炼的有2980人,在下午 (约13:40-17:00) 锻炼的有2980人,在夜晚 (约17:00-24:00) 锻炼的有2921人,在深夜 (约0:00-05:00) 锻炼的有78人。
图3 锻炼时间人群分布
那些在不同时间段都进行锻炼的人则被分类为一天中锻炼时间超过50%的组内。因此全部分组包括:清晨组、中午组、下午组、夜晚组、深夜组、混合组合不锻炼组6组,其中深夜组因人数过少被剔除进一步研究 (图4) 。
图4 时间段内锻炼人群分布
性别、人口、教育水平......都有差异!
MVPA时机是否与某些人口特征或人体参数相关? 经统计,一些特征逐渐浮出水面 (图5、图6) :
喜爱夜晚锻炼的人比其他时间段锻炼的人平均年龄更低 (57.7岁) ;
不锻炼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比32.4%和67.6% (看来男同胞们要比女同胞们更热爱运动啊~) ;
非洲裔美国人中,不爱锻炼的占大多数 (22.3%) ;
和锻炼的人相比,不爱锻炼的人文化水平偏低,且更容易有抑郁倾向。
图5 参与者特征
图6 参与者特征
看来,除了少部分选择在后半夜锻炼的“神仙”,人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分布还是十分均衡。
“晨练”果然有晨练的道理啊!
接下来我们看看MVPA时机和心肺健康、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种群、教育背景、测试中心、吸烟史、糖尿病病程、抑郁评分和β受体阻滞剂应用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混合锻炼组相比,清晨锻炼组的男性的心肺功能最佳,最差的自然是不锻炼组。
图7 锻炼时机与心肺健康的关系
图8 锻炼时机与心肺健康的关系
进一步校正了MET后 (图8) 发现:与混合锻炼组相比,清晨锻炼组的男性依旧是心肺功能表现最佳的人群;而对于女性而言,下午和夜晚锻炼组的女性心肺功能最佳。
图9 锻炼时机与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针对锻炼与疾病史关系方面的分析,研究人员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种群、教育背景、测试中心、吸烟史、糖尿病病程、抑郁评分和β受体阻滞剂应用等相关因素后,发现:清晨锻炼与心血管疾病史具有显著相关性 (图9、图10) 。
图10 锻炼时机与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至此,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清晨”——5:00-10:40,是T2DM男性患者最佳锻炼时间。不过对于女性患者则没有发现与心肺健康有显著关系的运动时间段!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是T2DM患者,因此小编在此也建议广大 男性糖尿病患者以后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清晨时间段哦! 毕竟是事半功倍的锻炼,谁不乐意呢?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作者:何沙鸥
审核:主治医生 徐乃佳
校对:臧恒佳
责编: 燕小六
2019年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出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除中医类别的医师外,其他类别的医师,需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才可开具中成药处方。
在此背景下,多地积极响应,陆续推动合理用药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时隔一年,该项政策落地情况如何?为了回答这个疑问,“医学界”发布“中国医院中成药使用情况问卷”欢迎大家参与调研!
许多热爱运动的人士常常陷入一个疑问:“究竟是上午锻炼更佳,还是下午运动更有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关于运动时间的观点,例如,“上午空腹锻炼,能有效降低血糖”,或者“下午适度活动,可以延长寿命”。
然而,最新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真相:所谓的“最佳运动时间”既非上午也非下午。这意味着,许多人可能一直在错误的时间进行锻炼!
这个时间运动最有利于降血糖
2024年6月10日,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在《肥胖》期刊上公布了一项新发现:晚间18点之后进行锻炼,对于降低血糖效果最为显著。
该研究招募了186名存在代谢障碍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平均年龄47岁,性别比例均衡。通过连续14天的运动和血糖监控,科研人员深入探讨了运动对血糖调节的最佳时段。参与者被分为以下几组:
1.不运动2.早上运动3.下午运动4.晚上运动5.混合运动(时间不固定)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不运动,晚间18点后运动的个体在24小时、白天及夜间的血糖水平分别降低了1.28、1.1和2.14个单位。下午锻炼时,相应时段的血糖降幅为0.98、0.76和1.72个单位。而早晨锻炼和混合时段锻炼在统计学上与血糖降低无显著关联。
研究确证,晚间18点后的运动对降低血糖最为有益,且这一结论对男女均适用。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血糖调节功能已受损的人群,晚间锻炼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更为突出。
简而言之,无论性别,晚间18点后的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对于血糖调节受损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此时段的运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进而远离糖尿病风险。
晚上18点后运动最有利于延寿
晚间18点后的运动不仅对血糖、肥胖和糖尿病预防有所助益,更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延长寿命方面显现出其独特优势。
2024年4月,《糖尿病护理》期刊上刊登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晚间运动的多重益处。研究指出,晚上18点后进行适当运动,能够将对健康的益处最大化,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将全因死亡风险降到最低。
该研究涵盖了2.9万名平均年龄为62岁的参与者,他们中多数人的体态属于肥胖或超重,并有2995人患有2型糖尿病。在长达8年的跟踪观察期间,共记录了1425例死亡、3980例心血管事件以及2162例微血管事件。为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将参与者按运动时间分为三组:
上午组(6-12点)
下午组(12-18点)
晚上组(18-24点)
研究结果显示,晚上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最为显著。与晚上进行运动的人相比,其死亡风险降低了高达61%;而下午和上午运动的人群,其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和33%。
这些数据明确表明,晚上18点后的运动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微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具有显著效果,是追求健康长寿的优选时段。
如何判断达到了中等强度运动?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指南》,我们通常使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际心率来监测运动强度。最大心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最大心率(次/分)= 220-年龄(岁)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
高强度运动:心率达到或超过最大心率的85%,运动心率超过140次/分,被视为高强度。例如,快跑和爬山通常属于高强度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5%之间。一个更直观的指标是,运动过程中心率大致在100~140次/分。快走、慢跑和骑自行车都是中等强度运动的例子。
低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范围内,运动心率不超过100次/分。这类运动包括散步、慢速骑自行车和慢节奏的健身操。
此外,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法”来帮助你快速识别运动强度:
如果在运动时你感到微微喘气,但仍然可以正常说话(尽管唱歌可能有些困难),那么此时的运动强度很可能是中等的。
如果你在运动时说几句话就需要停下来喘气,那么这表明你正在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锻炼。
40岁后最佳运动方式推荐,很多人没锻炼对!
无论是跑步、打球还是游泳,对于20岁、30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巅峰状态,几乎可以驾驭任何运动。但当我们步入40岁之后,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滑,这时候的运动方式就需要更为讲究和科学了。
2023年8月,《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新研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该研究涵盖了50万名平均年龄为46岁的成年人,为我们揭示了40岁以上人群最为适宜的运动方式。
研究发现,40岁后的人群如果每周能进行总计150分钟的中度至高强度有氧运动,将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并对心血管和癌症的死亡率产生积极影响。
不仅如此,力量训练也是这个年龄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周两次的肌肉力量训练同样能够为我们带来健康的益处。
推荐给40+的你有氧运动:
1.快走、慢跑与骑行:简单又容易上手,强度自由调节,户外进行更能让你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同时锻炼心肺。
2.游泳与跳绳:对关节冲击小,但能全面锻炼肌肉,提升心血管能力。
3.舞蹈如广场舞:在音乐的节奏中舞动身体,既能锻炼又能享受。
40岁后的你,这些力量训练值得尝试:
1.利用自身体重训练: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不依赖任何器械,随时随地强化核心与肌肉。
2.弹力带锻炼:便于携带,强度可调,完美满足40+人群的训练需求。
3.健身房器械训练: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器械进行更为精准和高效的肌肉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40岁后的你更加健康、活力四溢!
原标题:《这个时间运动最有利于降糖、延寿!最佳运动时间竟是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