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条例》的修订是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爱健身”“我会健身”,体育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即将举办的十四运会,群众高涨的健身热情,良好的体育氛围,也为我省发展全民健身提供了重要契机。相较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与之相适应。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修订《条例》纳入加强民生保障方面的年度立法总体安排,并作为“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点立法任务。
三是《条例》的修订是解决我省全民健身的实际问题,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条例》施行14年来,全省公共体育设施量质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640万,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民健身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健身设施供给与群众需求相比还存在短板,赛事活动安全保障仍需加强,健身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面对面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还不够经常等等,这都亟须对《条例》进行必要的充实细化和修改完善,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一:引领全民健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结合我省实际,持续举办陕西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了“一带一路”陕西体育精品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最佳赛事评选,形成一些全民健身陕西特色和陕西经验。《条例》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对全民健身运动会、发展民间民俗运动项目、开展赛事评选作出具体规定,固化陕西经验。《条例》第十九条明确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应当履行安全管控义务,制定安全防范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物资、医疗、保险等服务,保障赛事活动安全。
亮点二:规范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为科学区分各类全民健身设施,规范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对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用地、建设内容和标准作出规定,对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单位内部体育设施的建设、配置和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同时,为了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提高全民健身设施的利用率,《条例》对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的原则、收费、开放时间作出具体规定。鼓励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亮点四: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体育成为推进人民群众健康关口前移的重要方式,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做好全民健身服务保障。《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要全面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将结果纳入社会统计指标和健康建设指标,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第五十一条对推行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作出具体规定,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条例》还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指导、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2021年7月28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条例》。新修订的《条例》共7章66条,结合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实际和相关工作经验,对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安全、赛事评选、特殊群体健身,以及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作出专门规定,充分保障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这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出台,将进一步理顺我省的全民健身工作体制、明晰部门职责、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强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全民健身服务和保障,以法治方式保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补齐全民健身工作短板、推动全省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而加强全民健身地方立法,一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具体要求;二是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解决全民健身存在突出问题的有力保障;三是健全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固化陕西经验的现实需要。”田文平说道。
《条例》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对全民健身运动会、发展民间民俗运动项目、开展赛事评选作出具体规定;第十九条明确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应当履行安全管控义务,制定安全防范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物资、医疗、保险等服务,保障赛事活动安全;第二十一条对公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行为规范作出规定;第五十一条对推行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作出具体规定……《条例》修改过程中还专设“特殊群体健身”一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健身活动的保障、优惠政策,未成年人校内外健身活动、老年人健身指导和赛事活动、残健融合等作了规定。
省体育局是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部门,陕西省体育局领导介绍,“十四五”时期,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建设施、搞活动、强组织、优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身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串数字勾勒了未来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的蓝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1.2%;5年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有效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同时,还将广泛开展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传授健身技能,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宣传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素养。
全民健身活动要实现人人受益,必须要先实现人人参与。
(2007年9月27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2021年7月28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全民健身活动
第三章 全民健身设施
第四章 特殊群体健身
第五章 服务保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陕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服务和保障,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全民健身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科学文明、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为全社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社会化、便利化。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二)指导、监督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三)组织、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
(四)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国民体质监测;
(五)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管理、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民健身相关工作。
第七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相关人群参与的健身运动会、健身展演、赛事等全民健身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支持辖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体育、教育、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应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弘扬健康新理念。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全民健身的宣传报道,设立全民健身栏目,营造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氛围。
第九条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参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兴办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供捐赠或者赞助。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全民健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一条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应当坚持科学、文明、自愿、安全的原则,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十二条 每年八月八日为全民健身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展演、展示、咨询、体验等主题活动,并提供免费健身指导服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全民健身日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至少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推广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满足公众健身需求。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掘、整理和提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武术、秧歌、腰鼓、龙舟等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广各类民族民间民俗运动项目。
鼓励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在传统节日、国家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与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工间操;有条件的,可以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或者形式多样的健身赛事活动。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社区实际创新健身项目和方法,举办覆盖广泛、灵活多样、便于参与的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经常性、趣味性健身活动。
村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特点,组织开展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八条 开展游泳、滑雪、攀岩、潜水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和登山、越野、穿越、超长距离跑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和承办者应当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
第十九条 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和本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举办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应当建立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工作机制,根据赛事活动规模和运动项目特点,结合举办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场地要求等因素对赛事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防范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物资、医疗、保险等服务,保障赛事活动安全。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评选,创建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第二十一条 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应当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噪声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定,不得破坏场地、器材和环境,不得扰乱公共秩序,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应当合理选择时间和场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含有封建迷信、邪教、色情、暴力和其他不健康内容的宣传活动,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 全民健身设施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功能,提高综合利用率。
本条例所称全民健身设施是指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备等,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和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建设的体育设施。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设施用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确需调整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应当先确定新建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调整后的用地面积不得少于原用地面积。
第二十四条 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统筹协调、城乡兼顾、合理布局、安全规范和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 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安装,应当符合国家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关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标明使用方法和安全提示,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球类场地、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保障安全、合法使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河湖沿岸、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公共空间,因地制宜配置公共体育设施。
第二十七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学校体育设施配备标准,建设、配置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保证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建设项目规划,应当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并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已建成的住宅区体育设施未达到建设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因地制宜配建体育设施。不具备标准体育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体育设施。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建设或者配置相应的体育设施,为职工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条件。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设施名录,并对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全民健身设施名录应当包括设施名称、地点、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管理单位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公共体育设施由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管理单位不明确的,由公共体育设施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管理单位。
受赠的公共体育设施,受赠单位为管理单位。
第三十二条 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管理、安全和服务制度;
(二)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施、设备;
(三)标明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提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四)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设备完好;
(五)国家和本省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运营维护需要和服务内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示。收取的费用应当用于场地、设备、器材的维护、更新、管理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收费的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第三十四条 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与当地公民的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并在全民健身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学校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
不需要增加投入和提供专门服务的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全天开放。
公共体育设施因维修、保养、赛事活动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七日向社会公示停止开放原因和时间。涉及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等紧急情况除外。
第三十五条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和擅自拆除公共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用途。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批准手续。
第四章 特殊群体健身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健身工作,开展适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关心、支持并创造条件保障特殊群体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第三十八条 规划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应当兼顾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健身需求,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数量、分布以及健身习惯等因素,均衡配置满足其健身的场地设施。
收费的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研发和推广适合未成年人、老年人健身需求的设施、器材和各类别残疾人专用的康复健身器材。
第三十九条 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当为未成年人健身创造条件,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运动机能协调发展,提高未成年人身体素质。
第四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素养养成。
学校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组建运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球类、田径以及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学生养成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运动习惯。
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可以结合实际组织田径、球类等单项运动会。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体育教育教学要求和标准配备体育教师,保证体育课时。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支持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需要。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开展校外体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健身活动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参加校外体育健身活动。
鼓励开展夏(冬)令营、体育研学、拓展训练、交流展示等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体育、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以及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应当广泛开展太极拳、柔力球、健身气功、门球、棋牌等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健身活动,定期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赛事活动,组织老年人健身表演、展示和交流。
鼓励各类赛事活动设置老年组,满足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需求。
第四十四条 鼓励、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公园等老年人经常锻炼的场所组织适合老年人开展的健身活动,培育老年人体育健身示范队伍,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引导老年人科学健身。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残联应当创新残疾人康复健身形式和方法,推广残疾人康复健身项目,开展适合各类别残疾人不同特点和需求的健身活动,组织和支持残疾人参加国内、国际赛事和交流活动。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残联、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增加适合残疾人参与的项目或设立残健融合组别,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赛事活动。
第四十七条 各级各类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体育社会组织,应当结合人群特点和需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承接特殊群体体育赛事。
第五章 服务保障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
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持全民健身工作。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将结果纳入社会统计指标和健康建设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完成情况和分析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统计等部门实施。
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应当开展日常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数据库,并将有关数据报体育主管部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全民健身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养老、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体育、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推行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普及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为公民提供运动处方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规范群众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建设,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各级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以及其他体育类社会组织应当依照章程,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优势,普及推广运动项目,组织举办赛事活动,培养健身专业人才,开展科学健身指导。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教育培训、等级评定、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等工作。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全民健身活动,传授运动健身技能,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第五十四条 全民健身站(点)应当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
从事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按照资格证书规定范围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等工作。
对从事公益性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在经营性健身活动场所从事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人员,应当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十五条 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督管理。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建立安全保障制度,配备符合规定数量、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的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使用的体育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五十六条 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适用于体育公共服务、运动伤害等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保险业务以及体育设施和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职责,依法对所辖区域内的体育服务认证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鼓励体育场所、体育健身服务组织依法获得国家体育服务认证。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公开赛事活动、场地设施名录、健身站(点)、健身指导人员等相关信息,发布科学健身指南,为公众提供赛事报名、场地预约、运动分析和科学健身指导等综合服务,并保留线下赛事活动报名、场地预约、购票等服务渠道。
鼓励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落实,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科学评价机制,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指导,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重点任务及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公安机关安全许可举办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取缔,对承办者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功能、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超出资格证书规定范围从事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或者未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从事经营性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来源:陕西日报
END
韩城民政,永远和你
在一起~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分享。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感觉受益匪浅,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帮助,下面简要谈一下我的体会。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一一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二、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现代教育观念一一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一一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四、倡导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大,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xx老师对20xx年版和20xx年版的课标目录进行了对比,她指出20xx版新课标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加了课程内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在课程实施部分新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的总括,X老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听了这场培训会,受益匪浅,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课程理念
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较20xx版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学习,我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平时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整体规划,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突出先进文化、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施中要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恰当的评价方式,加强语文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三、重视学生实践,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
四月底,新课标正式发布,这是双减政策下的第一个课标,意义深远而重大,相信我们一线教师都在认真的研读和体会。
新修订的课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突出实践育人,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对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明确的指导。
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属于一个整体。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学生在此素养内涵下应具备以下能力:1.认同并热爱文化,对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懂得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具备良好的语感,会积累梳理整合的语言文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效沟通,对的语言文字有深厚的情感;3.具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思维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还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我们要谨记思维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建构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
这些核心素养其实大部分都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才能体现,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不大,因此,它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们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要带领学生好好认字,读熟课文,再引导读百十本高品质的书籍,书写几十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当然,还要诵读大量的诗词和古文,最好是熟读成诵,充分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书读多了,视野就会开阔,积累就会增多,思维也会活跃,语感也会得到提高。低年级从薄薄的绘本开始,过渡到中年级一周一两本的桥梁书,再到高年级两周一本的经典名著。随着年级升高,书也要越来越厚重,越来越耐人寻味,一定要逐步改善那种快餐化、碎片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当然,我们也要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定期的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心得,如果再有一些激励机制会更能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想要和同学们在读书上有共鸣,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新课标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这个版块也提到了语文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其次,语文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课时量,那我们应该有充足时间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上注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注意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浸入,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毕竟不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和建设初期的辛酸,体会不到英雄和建设者的鸿鹄之志。那么,我们要利用机会扩展教材和延伸课堂,比如讲小英雄雨来,我们要联想到王二小、刘胡兰……讲钱学森,我们要拓延到袁隆平、屠呦呦……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精心钻研教材,我们还得注重相关知识的衔接,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涉猎的知识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关注时事,多去了解历史,天文地理争取样样熟知。阅读训练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感受美,通过写作训练创造美,四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能力体系,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20xx年7月18日-19日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道德与法治)暑期线上专题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的时间,但是我受益匪浅,课堂上的每一位学员都听的十分投入,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谈谈看法:
一、思想上的转变
说实在的,一开始听到这门课程没有在任教之前在思想上就把它当副科,觉得没有主课的优势,但在任教期间逐渐的有了转变,明白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所执教的是五年级,对于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然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恰恰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等教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同时失去了个性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二、培训收获
每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左兆军老师的课非常细致,左老师从教材出发,分单元、逐课进行了细致的教材解析。就编写意图、教材结构、教材特点、教材解读、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本册教材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课上如何轻松导入法律知识的学习,如何设计相关的活动进行讲解。让老师们在紧扣法治教育大纲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法律发挥的作用,夯实德育法治根基,为新学期使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听了顾新红老师的课让我对作业有了新的认识,作业的正确定位:它是课堂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必要补充,是课外的练习,是老师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实现教学任务,而利用非教学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对作业的研究还不够清楚,如何通过设计、管理让它对学生学习产生最大效能。《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设计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二)坚持以生为本;
(三)坚持开放创新。作业的.设计思路要深挖教材资源、链接生活、关注热点问题、整合各种资源。
曹金龙老师以《学习贯彻新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体展开讲解,通过为什么要修订新课标、修订的新课标新在哪里、新课标对教学有哪些挑战,三个大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做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小倩老师讲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老师要指导到位,了解学生特点,不要知识点从零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能打散,要围绕一个主题来提出,并且要在恰当时机,升华情感,加强孩子们的知识点。
三、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总之,这次培训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一、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基础)、自为(实质)、自律(保证)。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要求师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途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学习要求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的所及与处理相关信息,在对问题的探索认识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解惑,在
探究学习中掌握防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和探索进去精神。
第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对立面
对立面包括教师的指导性学习,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惊醒必要的指导和要小的帮助。包括使他们明了学习目标和内容,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涉及语文学习活动,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钱,个体都应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地,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
第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暑假有幸参加了晋中市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国内知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xx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xx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史宁中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史宁中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同时史宁中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记得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史宁中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史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这次有幸参加了__市一中小学数学20__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标》的学习报告,而感到高兴。虽然是一天短暂的学习时间,但收获不少,能够得到这样的学习是我的幸运。这天的上午是由__市教研员张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修订的目标和修订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做出详细的分析。下午是__市教研员汤教授对数学课程标准新改编的一年级教材详细的做出了解读和分析。课程标准(20__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觉得一天的学习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等定位上更加准确,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是在继承和扬弃中前行的,我经常问自己:真正熟悉课标吗?其实每次在学习的时候很了解,可是就是过后忘记了,不能把学到的新理念灵活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只有备课时,能熟悉本单元或本课时,所以总是很惭愧。8月8日在湘潭学习了一天,在8月23日这天我们教研组又一起学习课标,分析对比新旧课标的一些变化,理解了课标改变的意义。
我们组的每个数学都教师认真地阅读分析了课标,发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下面谈一下自己肤浅的体会与想法:基本技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除了“双基”所要求的,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教学中老师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还发现新课标比旧课标更理性些、数学教材的编排更完美些、数学教学更有层次些,教材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教材比旧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我想:无论是课标的修改还是教材的改编,最终目的是促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更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的价值。而课标的修改需要很多专家亲临一线的教学与研讨,只有这样修改的课标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
十年的新课改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课改学习,不断的探讨,使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多次在教学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引来了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我们始终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领悟教学精神,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教好书,培养好学生!才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在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通用语言文字,热爱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
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三是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前语文教学时老师们通常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单纯地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任务。这一次课标修订,设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实用。
用线性推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大家都不陌生。教学时我们常常是让学生先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用这种方式来推进语文学习,老师一厢情愿的要素较多,学生不一定爱学乐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学习单元的构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这样的一个线性推进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四种学习活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以学生演讲为例。以前的教学往往是先学了一组演讲课文,在这组演讲课文当中抽取出演讲稿撰写的标准和规则,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去撰写演讲稿。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和以前的线性教学有所不同,很可能是学生先有了要演讲的愿望,然后意识到写演讲稿需要关注演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研读不同的演讲稿的结构体式去确立结构方式,然后在诵读名家的演讲稿的过程当中掌握这些演讲稿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演讲稿,进而把稿子越写越好。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愿望是自主发生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愿望,他通过调集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单纯的阅读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先进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
其实,生活中一些热点现象与新课标联系非常紧密。最近爆火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董宇辉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卖货的同时和观众们畅谈理想、人生,用轻松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语言征服了观众们的心。董宇辉以他广博的'知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用双赢的方式实现了助农扶农的初心。很赞同网上一种说法:董宇辉的现象让新课标精神得到具体体现:
一、学科间的融合。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他的讲课中涉及到中文、英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学习,不就是倡导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吗?董宇辉的讲解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分不开的。
二、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自主学习和探究,“双减”政策的落地也在向家长和老师发出一个信号:学习终究是要回到它的本质上来,不是老师和家长推着学生学,而是学生自己有学习的内驱力因而能主动去学习。董宇辉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与他自主学习、大量阅读有关,他平时读了很多书籍,有专业方面的也有各个领域里的书籍,探索精神使得他热爱阅读,并且能深度思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知识能有效融合起来,并且学习还能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三观正确、有满满的正能量。新课标倡导学生有文化自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董宇辉在卖货的同时向观众输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热爱祖国,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情底层的广大劳动者。他喜欢李白的浪漫奔放,赞赏杜甫的忧国忧民,钦佩苏轼的自由洒脱。他说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善待自己,得意的时候要善待他人。这种说法与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因素,他才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新课标精神在董宇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使得新课标的落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感觉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从静下心下来认真读书做起吧。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各方面的书,读中有自己的思考,把读书带来的收获放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和学生一起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吧。
今年暑假我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作为农村小学数学一线老师,如何落实20xx版新课标教学理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我对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谈谈我对新课标指导下如何展开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引入数学绘本,营造真实有趣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知识量、生活经验和阅历比较少,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去探索现实世界,需要创造真实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小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代入感,可以针对教学主题需求,引入数学绘本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绘本故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情景化、生动化。
二、用好课前预习单,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新课标要求教学从学生“学会(被动)”向“会学(主动)”转变,而预习是培养学生“会学”这一技能的重要手段。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可见,好的预习习惯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一份好的课前预习单,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赋能课堂活动,让学习兴趣持久保鲜。
孙晓天教授分享过这样的一个学校的宣传语:“来吧,来我们这里也是玩”。看到这样的学校,估计没有孩子是不喜欢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游戏,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而40分钟的课堂学习,孩子们的注意力会随着老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上课时间的长短而分散,适时的插入合适的游戏,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发挥评价育人的导向,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针对一节好的数学课,其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课前评价,教师通过课前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给予不同的、中肯的、实用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中评价,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等表现,对于过程性的学习能力给予一定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参与;三是课后评价,结合课后的学习结果,设计创新性检测,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同时,评价主体不仅仅限制于师生评价,鼓励并倡导学生间的评价、家长和孩子间的评价。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勤勉认真、不断创新实践,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棒人而努力!
周三下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的线上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刘主任从小学数学课标的演变、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以及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新变革几个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了“20xx版课标”。
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刘主任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三、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学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7篇)04-26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4-25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4-18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07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22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3-30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4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11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1
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收获与体会。贴近实际,所列举的教育实例,既交代结果,更注重讲述过程,生动实在,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听完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前沿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结束我们还充当学生上了几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戏、足球六节技能课,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学到了不少技术技能,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学员们也是专心致志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总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唯愿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今天体育组组织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首先说一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具体如下: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努力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强调体育学科特点,把与学生的健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4点内容,我们更应该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今后的体育与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XX年9月,我区进入第一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氛围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这就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评价方法的改革: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情景式教学、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形成特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好。
(5)、课堂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习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师生讨论、交流、评价,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内容选择余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6)、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防止放而不收或收而不放的教学现象出现。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发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不足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达到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部分地方,进行投掷项目教学很难开展。
我学习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课本所讲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日常管理使我由衷地感到钦佩,并深感自己教学的不足.为了和本单位的体育同行共勉,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作如下汇报:
一、为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力,必须按一定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能力素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之必然趋势。有一项大学学生身体素质测验调查结果,达到及格标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5.06%,不及格的却达64.94%,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教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必须借助于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培养学生创新之品格。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之毅力,不畏艰难之勇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智慧的火种从此埋下。
三、必须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还他们以自由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然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学生个性差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与当今所倡导之“素质创新教育”大相径庭。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最大程度上”“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积听从教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然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四、要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必须先有具有创造能力型的教师,师资是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养体育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型的教师怎么能行。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教师也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成功,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一点呼吁:让天下所有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所有着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发展!
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努力,及时总结课堂中教学的不足,做到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专家各具特色的前沿、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严谨治学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们用深刻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以及见解,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受益匪浅!
开班的第一天上午,杨司长的《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体质健康》的讲座,杨司长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今后要怎样做并重点突出了“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通过讲解,让我们这些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更加加深了学校体育的认识,加深了一小时的操作方向,明白了学校体育的'四大功能,一是通过活动,能有效增强体质,课外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二是通过教学,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能力和技能,三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品质,四是通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来自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季浏院长就《我国体育改革十年回顾以及课标修订解读》而作的讲座!讲座从多个方面讲明了《体育与健康标准》的修订以及分析了十年课程标准的整个过程,并针对很多误解作出了解释,让我们受益匪浅,学员与教授之间的交流也把讲座推向了高潮,对我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天的培训把我们的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自JULIE GREEN教授的SPARK课程又一次给我们心灵上得到了碰撞,外籍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漂亮夸张的动作把自己在国外和参与的教学的课程无私地呈现给大家,让我们跟着她学到了美国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她的经验教学。
SPARK课程活力十足,激情四射。它提倡尽快让参与者动起来,相对技能教学,它更注重体能的提高。相对于结果来说,它更注重过程。相对于活动来说,更注重育人。相对于个人来说,更注重集体配合。在整个课程中我深感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固守旧的观念不放,总是认为新课改将会与高考、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相冲突,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注重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
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打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这一仗。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当今时代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生存并参与竞争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转变观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要求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自觉思考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 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我们应该明确,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相应的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要加强创新教育评价,以次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专长,鼓励拔尖,鼓励创新,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专家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严谨治学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们用深刻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讲座以及见解,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受益匪浅!
开班的第一天上午,杨司长的《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学生体质健康》的讲座,杨司长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今后要怎样做并重点突出了“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通过讲解,让我们这些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更加加深了学校体育的.认识,加深了一小时的操作方向,明白了学校体育的四大功能,一是通过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课外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二是通过教学,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能力和技能,三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品质,四是通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来自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季浏院长就《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以及课标修订解读》而作的讲座!讲座从多个方面讲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分析了十年课程标准的整个过程,并针对很多误解作出了解释,让我们受益匪浅,学员与教授之间的交流也把讲座推向了高潮,对我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天的培训把我们的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自JULIE GREEN教授的SPARK课程又一次给我们心灵上得到了碰撞,外籍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漂亮夸张的动作把自己在国外和参与的教学的课程无私地呈现给大家,让我们跟着她学到了美国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她的经验教学。SPARK课程活力十足,激情四射。它提倡尽快让参与者动起来,相对技能教学,它更注重体能的提高;相对于结果来说,它更注重过程;相对于活动来说,更注重育人;相对于个人来说,更注重集体配合。在整个课程中我深感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些天我仔细地阅读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课标实验稿与课标修订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阐述作了比较,我有了以下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体育学科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体育老师的主要职责。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对于每个水平段的体育课,选择什么内容?该达到什么目标?课中该用什么手段去组织引导?很难入手。修订后的《课标》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修订后的《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体育教学,这是一个整体,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发展的。
《课标》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区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
一、体育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
我想这方面的变化应该做到四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积极地旁观;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
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
二、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资源,有时间地进行体育学习?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场地和器材解决了,我想时间就更不用说了,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我想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让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现实得到根本改变的。
10月16日,上午八点半,我们迎来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晓赞教授,她给我们带来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讲座。汪教授全面的讲解了我们当代体育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我对体育课堂又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呢?汪教授给了我们全面的总结:
1、课堂出现两个极端现象,“军事课”,“等待课”,“放羊课”,等等低效课堂普遍存在。细细回想,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这种状况吗?我想没有几个老师敢拍着胸脯讲没有。2、安全隐患,体育运动负荷不足,怕是没有几个老师敢说自己课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那么这些都是意外吗?恐怕不全是。3、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点总结很尖锐,孩子们爱玩是天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呢?答案不言而喻。汪教授帮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应该是看我们每个体育老师的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刻苦磨练课堂艺术,把哪些已经对课堂产生厌恶与恐惧的学生再重新拉回课堂,让所有的孩子们在新的阳光下尽情沐浴。
其次让我感到最为震惊的是:汪教授给了我们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的子代寿命将比我们缩短5年。按理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应该更长,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汪教授用正负两个循环清晰的告诉我们之间的连锁反应,而导火索恰恰是我们的孩子们缺乏真正有效的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们动起来,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体育老师已经没有时间在等待了,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与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
最后是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汪教授以国外的一个学期36节课为例,以篮球联赛为载体,帮助学生组织小型联赛,中间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共同来打造自己的队伍。从训练到常规赛,再到最后的季后赛,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辅以指导,结构完整,规则制定详细。有比赛的指导原则,季后赛的各类活动,以及庆祝活动,确实让每个学生体验了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管理,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整体素质要求很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一种简单的模式对于所有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有时候针对一个班的不同学生都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我觉得我们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牵强搬套,北京的特级教师张立新给我们做讲座的时候说过,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教学方法,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老师要找到合理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大量的研究调查,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有可能达到的。
所以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崎岖,我们体育人必须首当其冲,只有我们努力了,我们的孩子们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前行!
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市地教师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强调课程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
首先,参赛课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本次初中优质课的比赛,授课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授课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根据学情对学生课外、校外体育锻炼提供帮助,与体育锻炼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未来体育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教学内容,都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其次,参赛课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和教学基本功扎实。体育教师专项技能与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魅力所在,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次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好,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和学生专项技能共同进步提高。
再次,参赛课老师教学设计体现学科性质,都能选择比较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体育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外,关键是对教学科学合理的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用,适合教学对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把教育法、教学法、锻炼法揉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教法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丰富、发展,实现了体育课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最优化,进而促成教、学、练结构。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注重教学器材的创新和“一物多用”,有效提高课的练习密度,使组织教法创新提高。
总之,本次学习之行让我深深感触到上好一堂体育课是多么的重要,平时应多注重学习和总结,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体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一经发行,业界反响剧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本版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我们还发现,健康教育五个领域的'内容也写进了本版课程标准,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里,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收获与体会。贴近实际,所列举的教育实例,既交代结果,更注重讲述过程,生动实在,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听完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前沿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结束我们还充当学生上了几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戏、足球六节技能课,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学到了不少技术技能,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学员们也是专心致志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总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唯愿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健康和体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对健康和体育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健康和体育方面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坚持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我发现,定期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每天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或者游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并改善睡眠质量。此外,坚持运动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理健康。每当我运动完后,身心都会感到舒畅和放松,这让我觉得更有活力,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我们需要注意摄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在我的饮食习惯中,我注重多吃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并且限制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摄入量。这样的饮食结构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在我调整饮食结构后,我发现我的身体和皮肤都变得更健康,而且更容易保持良好的体型。
第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至关重要。我养成了每天早起和早睡的习惯,并且始终保持足够的睡眠。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养护,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我放弃了吸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并且尽量减少与二手烟接触。这些努力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对他人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延长寿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与他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进社交关系。我经常参加团队运动项目,如篮球比赛或足球比赛,这为我提供了机会结识新朋友并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团队运动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和沟通,这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在与他人竞争的同时,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处理失败和成功,还学会了尊重他人并接受不同的观点。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我发现与他人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体育技能,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成就感。
最后,我认识到健康和体育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与社会整体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当我们每个人都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压力,为社会健康做出贡献。我相信,通过健康和体育的推广,我们将能够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社会。
综上所述,健康和体育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通过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与他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并关注社会健康,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坚持并积极推广健康和体育,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好处。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体育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素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水平却属于亚健康状态。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总结体育亚健康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运动。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成为“电脑族”或“手机狂热者”,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或家里沉迷于电子产品。这种久坐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身体锻炼机会减少,肌肉逐渐变得松弛无力,体力也逐渐消退。我自己曾经也是属于这一类人群,每天面对电脑工作久坐不动,直到开始感受到身体越来越虚弱,才逐渐意识到亚健康状态的危害。
其次,亚健康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缺乏运动的人容易感到疲劳、压抑,精神状态不佳。而长期亚健康状态下,心血管、肌肉、骨骼等都可能出现问题,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同时,亚健康状态也会降低人们的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我曾经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抵抗力差,经常感冒、咳嗽,对抗疾病的能力明显减弱。
然而,一旦意识到亚健康状态的危害,采取相应的健身措施很容易就可以改变亚健康状态,恢复身心的健康。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开始选择每天早起进行慢跑锻炼。慢跑不但可以锻炼我近年来变得松弛的肌肉,还能让我身心放松,释放压力。此外,我还尝试了瑜伽、游泳等不同的运动方式,让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这些改变,我发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身体也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最后,改变体育亚健康状态需要保持持续的动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自己体会到,一开始的运动并不容易,自制力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通过与朋友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我建立了锻炼的习惯。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对身体的积极变化,例如睡眠质量的'提高、体重的恢复等。这些变化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锻炼的决心,逐渐摆脱亚健康状态。
总结而言,体育亚健康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积极的改变和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这一状态,恢复身心的健康。关键在于从激发自己内心的欲望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保持对健康的坚持和乐观的态度。正如一位著名人士曾经说过:“运动是抵御疾病的唯一方法,它不需要药物,只需要每天坚持锻炼。”只有积极拥抱体育,才能摆脱亚健康状态,拥有健康的身心。
在体育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既增加了个人的身体素养,也陶冶了我的情操,总之,我感觉我在大学体育这一门课上收获了许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大学体育的理解和感受,以及我学习大学体育的心得体会。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进展
1、促使人体健康进展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汲取养分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给,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削减、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饱满而牢固。
2、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进展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加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加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成效。
国内体育科学讨论观看,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种试验,让健康青年连续躺在床上9天,发觉他们的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的工作力量平均下降21%,心脏容积缩小10%。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进展
1、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展,对培育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常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假如没有克制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行能坚持长期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肯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肯定的运动负荷,假如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坚决性,是不行能做到的。
2、调整人的心情,提高人的精神
良好的心情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爱护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心情,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展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心情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力量
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力量
有体育锻炼根底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力量强的根本缘由有两点:
一是长期进展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力量得到增加;
二是从事体育锻炼,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展的,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力量不断提高。
2、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情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情。
所以,“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培育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到达培育大学生“德、智、体”全面进展的目的。
坚持运动,锻炼自我,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加油!
健康和体育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方面。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精力和快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健康和体育方面有了很多心得体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健康和体育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定期锻炼对我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健康的身体是实现自己潜力的基础,而锻炼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我每天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慢跑、跳绳和举重。这些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我保持较佳的体重和体型,还可以增强我的耐力和肌肉力量。锻炼后,我感觉自己更有精力和动力去迎接每一天。此外,锻炼还可以减轻我在学习或工作中的压力,使我更加平静和专注。
其次,我意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均衡的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我选择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而是注重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此外,我也会定期饮用足够的水,这对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和促进新陈代谢非常重要。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我发现我的消化系统得到改善,胃肠问题的发生也减少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更轻盈和有活力。
第三,我明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是我保持好身体状态的关键。每天保持8小时的睡眠,可以帮助我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此外,我还保持每天早起并且制定明确的身体活动计划。这些良好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我的专注力和效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每天的挑战。
此外,我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竞争的技巧。通过参加团队体育项目,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和相互支持。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体育比赛中的'竞争也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这些团队活动和竞争锻炼不仅加强了我的体力,也增强了我的意志力和坚持力。
最后,我认识到健康和体育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社会是由健康的个体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和美好。适当的运动和健康饮食也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健康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体验和收获。锻炼、饮食、生活习惯、合作和竞争技巧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也认识到健康和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将继续坚持健康和体育的生活方式,并鼓励身边的人也加入到这个健康的大家庭中来。
转瞬间这个学期又过去不断的时间了,我们这个学期的体育课也快到了要结课的时间了,由于体育课的是只上到第十六周的,并不是直接上到这学期完毕的。这学期的体育课上下来,真的让我感受良多。由于学校的教务系统大家都知道学生选课的时候,同时间进系统的太多,效劳器就会变卡,所以我当时就是没有选到自己想去的羽毛球课,那个教师的课只要自己是仔细去上课就一般能够拿到B以上甚至是A的成绩,没有方法几个自己会的体育工程都没有选到,就只能选择一个室友在的网球课,跟他同一节课。也正是由于我选到了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网球,这才在一个学期的接触下来才会有这么多的感受,下面详细共享一下我这个学期的网球体育课心得。
虽然我没有接触过网球,但是由于我室友是特别喜爱大网球的,所以也常常跟着他去看,全部人规章我还是懂得,就是类似于乒乓球,不过一个是在地上一个是在球桌上,由于乒乓球我还是会玩的,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够玩的来的,但是在我开头上课的时候才知道并不是我想的那样简洁。
当我跟室友现在球场两边还是打的时候,看着室友发过来的网球我却连去接的'想法都没有,由于网球击打过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再加上网球的重量和比乒乓球重多了,虽然我打羽毛球的时候速度比这个还要快却也不敢去接,下意识的会觉得打到自己身上,而且确定会特殊的痛。好在,体育教师应当也知道我们选课的人里面有许多是不会打网球的,所以从第一节课开头就是从最根底发球姿态和站姿等等开头教的,所以我也慢慢能够跟上来,后面室友也带着我在墙上练习网球,打在墙上弹回来我们在接回去,这样的方式也帮忙我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所以到现在已经能够跟室友打好几个来回了,有时候走了狗屎运还能赢他一两盘。
这个学期的网球体育课尽管不是我擅长的工程,但是我却也还是通过自己不断的练习变得会玩了起来,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我们学习上遇到的题目,尽管有很多都是我们不会的,但是只要我们不要去抵触,情愿去学习,一段时间的坚持下来,确定是能够转变一下状态的,大山尚且能够被愚公他们移走,更何况我们的这点小困难呢!体育课的意义也不仅仅日让我们学会一种体育工程吧,更多也是盼望我们能够通过体育课得到锻炼,让我们能够知道锻炼的意义,让我们丰富课余活动,而不是只沉迷于手机或者电脑!
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市地教师以体育与健康学问、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实施素养教育和培育德智体全面进展人才不行缺少的重要途径。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强调课程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
首先,参赛课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进展需要。本次初中优质课的竞赛,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授课学生的身心进展水平相适应。能依据学情对学生课外、校外体育锻炼供应帮忙,与体育锻炼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将来体育学习与进展打下良好根底。如田径、球类、武术、衰弱操等教学内容,都符合学生进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根底。
其次,参赛课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和教学根本功扎实。体育教师专项技能与教学根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魅力所在,对体育教师专业进展起到打算性作用。本次参与优质课竞赛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好,教学根本功扎实,课堂驾驭力量强。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和学生专项技能共同进步提高。
再次,参赛课教师教学设计表达学科性质,都能选择比拟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堂优质课的胜利与否,除了教师体育技能和扎实的根本功外,关键是对教学科学合理的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本次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力量。教学方法的选用,适合教学对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把教育法、教学法、锻炼法揉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教法根底上进一步创新、丰富、进展,实现了体育课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最优化,进而促成教、学、练构造。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注意教学器材的创新和“一物多用”,有效提高课的练习密度,使组织教法创新提高。
总之,本次学习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上好一堂体育课是多么的重要,平常应多注意学习和总结,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体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生活意识的提升,幼儿体育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长期从事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体育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幼儿体育健康教育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我曾经观察到,在我所工作的幼儿园中,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活动后,幼儿的身体发育明显更好,比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更健康活泼。
其次,幼儿体育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协调的能力。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幼儿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我曾经在体育游戏中,看到一些最初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后逐渐变得开朗、友善。
另外,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适应性的体育活动,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释放身心压力,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我所教授的一个幼儿,曾经因为家庭环境带来的压力而情绪不稳定。在开展体育活动后,他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调节,焦虑感减少了,与其他幼儿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幼儿体育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在进行一些规则性的体育游戏时,幼儿需要按照规则来参与并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并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尤其是在与其他幼儿进行竞争时,幼儿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游戏规则,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最后,幼儿体育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幼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饮食均衡、积极运动等。我所教授的一位幼儿,曾经是一个常常熬夜,并且爱吃零食的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他开始逐渐改变这些不良习惯,经常运动并有规律地作息和饮食,更健康、更有活力。
综上所述,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幼儿体育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1-0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19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19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23
体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6-15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03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2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05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