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康我作主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啦!
来啦!
晋城小伙伴们万众期待的
“百名中医师基层行 巡回医疗惠万家”
大型中医义诊活动
它!来!了!
就在本周末!
百名中医师基层行 巡回医疗惠万家
高平市大型中医义诊活动预告
本周日(5月26号)上午
“百名中医师基层行 巡回医疗惠万家”
大型中医义诊活动
将在高平市体育场举办
届时将有省、市级名老中医
现场为你问诊把脉
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就诊
00
(三)晋城市名中医 缑玉玲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诊疗项目:从事中医工作近30年,学宗内难,法崇仲景,旁及东垣,临床上注重实效,不尚空谈,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慢性胃炎、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小儿喉源性咳嗽、变异性哮喘,腺样体肥大,盆腔炎、月经紊乱、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各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很好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每年治疗病人上万人,疗效显著,在晋城地区享有一定知名度。
(四)贺高峰 医务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民生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1年,西湖区的10件民生实事完成得怎么样了?
本期关注“倾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起来看看吧!
“有了这个系统后,在肺部检查方面,它可以对一些小结节进行辨别,由系统诊断后再由医生查看影像,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地判断。”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T影像检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完成升级,放射科的倪利强对此赞不绝口。
“为减少各中心人员技术、设备投入上存在的差距,我们去年就已建成区域医疗数字影像集中诊断系统,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影像检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高了诊疗服务能力。”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在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诊室也完成建设,全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便捷的医疗服务、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为辖区百姓筑起最为有效的健康屏障。
“新建设完成的发热诊室在未来可以发挥传染病哨点排查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可实现对发热患者登记、筛查、隔离、报告、治疗、转诊、随访的全过程、有效缓解了辖区百姓看病难问题,提升了医护人员诊疗服务能力。”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俞维鑫说。
为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硬件条件,在2021年初,西湖区就将“倾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纳入2021年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截至目前,西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已于2021年6月提前完成建设并通过市卫健委评估验收,除此之外,西湖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CT室的提升改造并配置CT影像设备,增强了疫情防控能力,提高了居民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过去的一年中,区卫健局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和人员培训工作,深化了扩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脑部CT影像及骨折DR影像诊断的应用,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安全,落实民生需求。
同时,为保障卫生健康服务更精准,区卫健局全面接入杭州市城市大脑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居民们利用空闲时间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让居民们能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接下来,西湖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基层卫生单位的招聘引进力度,进一步做好CT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分级诊疗实效,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员”。
(来源:宁波市人大常委会)
出门锻炼有场地、健身活动有人管、健身技能有人教……这些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甬城老百姓对于运动设施和健身锻炼的需求日益强烈。
今年初,经过市人大代表投票,“甬有健身”行动入选2022年市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今年新建百姓健身房8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3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10个,共计138个体育设施,以及开展体育技能公益培训720万人次(含线上)。
时至年末
“甬有健身”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就让我们跟着人大代表的步伐
一起去 瞧一瞧!
便民
家门口“长”出来的健身场地
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如何?有没有遇到瓶颈?……上个月初,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专项监督组前往奉化开展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甬有健身”行动跟踪监督活动。一看到西坞街道泰桥村村口新建成的全民健身广场,代表们马上眼前一亮。
这里虽说只是个村级的健身广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场地占地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一口气配备了健身步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娱乐区等多活动场地,可以满足村民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场内还设立了公共休息区和各类健身标语,洋溢着浓浓的健身氛围。
村民罗丽容表示,过去这里只是村里闲置的土地,村民们一般习惯在这儿停车;现在新建了运动场,安置了健身器材,场地既宽敞又干净,老老少少都习惯了来运动场健身。“这里有专业的羽毛球场,我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来这里和邻居们打打球,锻炼完出了汗,身体感到很舒服。”她说。
村民赵建广最爱的健身器材,则是智能骑行器械:“我每天都来这里蹬自行车,解解压,促进血液循环。现在这些健身器材可智能了,每台设备都带有一个手机大小的智能屏幕,能实时显示运动的时间、消耗的卡路里、心率、运动次数等数据。”
“之前村里基本上没有健身场地和设施,村民们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就只能在家门口或是沿着河边散散步,环境差,也不太安全,运动方式较为单一。”如今,泰桥村村干部邬赤亚口中的“烦心事”已得到了解决。
不仅硬件上升级,村子还专门配套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由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定时值班,负责场地的秩序维护、器材的保养、安全的保障等,确保来健身的村民遇到事情可第一时间联系到工作人员。
和泰桥村的全民健身广场一样,截至11月中旬,全市共建设完成百姓健身房8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3个及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10个,项目完成率均为100%;完成体育技能公益培训1189万人次,完成率达16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泰桥村村口新建成的全民健身广场(朱勤锋 摄)
村口的全民健身广场、社区里的百姓健身房、高架桥下的时尚体育公园……这些年,伴随着我市连续将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四明大地上不同类型的健身设施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身边“长”出来的健身场地自然也激发了更多人“挥汗如雨”的热情。
“在‘甬有健身’民生实事项目的持续推进下,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健身场地多了、健身项目多了、健身的群众也多了!”市人大代表、奉化区人大锦屏街道工委主任姚法军表示,现在身边的朋友、同事也都越来越爱运动,大家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越来越强。
破难
改造“金边银角”盘活有限空间
乍看上去只是增加了几个健身场所,但“甬有健身”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的每一步,其实都写满了地方政府的“改革破难”。
头一个出现的“拦路虎”,就是空间。毕竟,随着这些年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地空间已相当紧张,尤其是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成片的、上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用地较为匮乏。
在“甬有健身”行动列入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后,市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第一时间专题部署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市体育局牵头负责、区(县、市)体育部门具体落实、属地乡镇(街道)协调配合”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针对体育设施“用地难”问题,各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合理布点布局,改造城市“金边银角”,千方百计盘活老旧厂房、高架桥下空间、违法建筑拆后地块等存量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好现有的闲置土地和空间,切实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
居民在百姓健身房开放空间议事(蒋玲爱 供图)
鄞州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近1万平方米的首南体育公园、宁海利用废旧厂房建设了3万多平方米的宁海霞客体育公园、镇海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村级全民健身广场……这些从“金边银角”里变出的空间,不仅解决了桥下空间、废旧厂房环境差、管理难的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健身环境,使周边市民深受其益。
在海曙区月湖街道迎凤社区,位于陈家巷1号二楼的百姓健身房,就是这样一个千方百计“变”出来的健身场所。
“这里曾是小区的公共车棚,秩序混乱,卫生脏乱差,玻璃窗、墙壁等破旧不堪。与此同时,附近居民一直反映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运动设施不足。我们就下定决心将公共车棚打造成嵌入式的社区百姓健身房,希望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健身服务。”迎凤社区党委书记蒋玲爱说。
经过改造,面积300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场地宽敞、明亮,固定器械区、自由力量区、有氧运动区、球类活动区整齐划一,跑步机、划船器、扩胸器、椭圆运转机等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迎凤社区里百姓健身房的固定器械区(蒋玲爱 供图)
解决了空间问题,资金则是另一个横亘在具体项目推进中的大难题。一般来说,群众体育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标准要求高,同时又缺乏财政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体育部门的专项拨款和自身工作经费。
对此,我市连续多年将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出台《宁波市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资金补助实施细则》,对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村级全民健身广场、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游泳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多类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明确了建设标准及补助经费。
“我们始终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补齐全民设施不足的短板,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下扎实基础。”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可持续
硬件建得好更要日常用得好
看着家门口的便民健身场地越来越多,鄞州区人大代表、印象外滩小区业委会主任一边窃喜,一边又有些担忧。
作为运动爱好者,他喜欢在周末叫上三五好友一起打篮球。室内外的各种篮球场在周末都非常火爆,免费的露天篮球场更是非常抢手。不过,也有一些室外场地经年累月地风吹日晒,管理方维护得又不够理想,篮筐歪了,场地开胶了,渐渐不那么“中用”了。
这其实并非个例。今年初,鄞州区人大组织“向人民报告”活动,人大代表在走访基层点位后发现,城市社区百姓健身房和农村百姓健身房的日常运营涉及工作管理人员经费开支、水电经费开支和健身器械维修更换费用开支等,健身场地的后期管理维护经费保障是个现实难题。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专项监督组在该项目的年度评估报告中提出,建议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并重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加大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化资金投入绩效管理,持续增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能力。
同时,报告还建议,要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性障碍,多措并举释放社会力量在参与体育设施管理运营方面的活力,大力推进体育新空间、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提高场地设施使用效率,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福庆北路桥下健身器材(唐严 摄)
“基层体育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对于创新建设运维机制这件事,市人大代表、中汇(宁波)税务师事务所奉化分所所长陈璟芬深有同感。
她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在市场化运作程度高、有经济效益的体育项目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基层体育设施的保养和维护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健身场地的利用率和辐射半径,比如将基层健身场地的信息汇总到“浙里办”等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广而告之,争取体育设施利用最大化。
此外,代表们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个别地方虽说建了百姓健身房,但因为疫情原因陷入了空置状态,全新的硬件设施被锁在铁门里积灰尘——从侧面也再一次说明,目前这块工作依旧存在社会力量调动不足、建设运维理念相对落后、专业运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工作覆盖面和针对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问题。
高架桥下的福庆体育公园(唐严 摄)
对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专项监督组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发展体育培训市场,大力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单项体育协会会员、体育教师加入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提升指导培训专业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行动,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指导服务,提升我市全民健身水平。
记者:黄合 伍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