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主动将体育工作融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能,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聚焦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乡村体育发展短板
我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已实现镇、村全覆盖,在19498个行政村全部配建一个篮球场、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在1139个乡镇建设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目前仍在继续提档升级。
2018年,省体育局以实施民生实事为抓手推进农村地区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配建健身器材、支持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等。在顺利完成省定贫困村健身器材配建任务基础上,还超额采购381套健身器材配建至体育场地设施较为缺乏的其他村庄和社区,切实改善了农村健身环境。
截至目前,18个公共体育场馆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48个应动工项目中有21个项目已完工、2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全省各地社区体育公园已有130个建设完工,提前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此外,提高农村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使用率,全天候开放农村健身广场、活动室等,为村民提供便利、优质的健身场所。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育乡村经济新增长点
2018年全省县级以上体育部门组织各类乡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4000余项次,吸引约800万人次参与。在乡村地区精心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如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韶关“穿越丹霞”50公里徒步、汕尾“相约梅花”40公里徒步、广清穿越徒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以及各类马拉松等,精心组织龙舟、乡风民俗趣味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许多原本仅在城市里举行的体育赛事活动深入到农村开展以后,每场至少能够吸引上万人从城市前往农村参与活动,有效提升当地知名度,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带动旅游、文化、城建、卫生等领域综合治理,推动实现“体育+”,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增长点,使更多贫困群众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升乡村群众健康水平
针对乡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缺乏问题,在镇、街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在公园、社区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新增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1307个。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乡村地区开展健身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贫困村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扶贫活动。
抓好体育指导员培训指导,选派督导老师进驻农村及社区健身辅导,传授科学健身技能。在粤东西北县以上地区建立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健身指导站,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活动,直接服务村民近100万人。加大对粤东西北体质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近两年培训近千人。通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防治疾病关口前移,提升乡村群众健康水平。
四、发挥公益体彩作用,服务农村百姓民生福祉
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发挥公益体彩作用,开辟彩票扶贫新路径。
一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近几年粤东西北地区彩票销量和公益金筹集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我省欠发达地市累计销售体育彩票50.8亿元,筹集公益金11.85亿元,为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主动支持农村青少年教育。累计资助乡村学校“快乐操场”50个、“爱心图书室”18所,给乡村孩子带去丰富的体育器材和文化书籍。三是净化乡村文化生活。2018年6月起,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淘宝、天猫小店、菜鸟驿站等共建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目前网点数量达325家,点均体彩销售收入1500元/月,为农村零售业主增收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稳定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公益金筹集,同时满足农村百姓的购彩公益需求,丰富广大群众娱乐生活,有效遏制私彩在农村地区的蔓延。
五、加强对口支援扶贫工作,打造脱贫攻坚的新亮点
省体育局与陆河县联安村结对帮扶,研究制定联安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建设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升级打造樱花生态园两个项目,确定了“体育+乡村旅游+产业共建”的发展模式,开展了多项大型体育活动。
2018年,省体育局积极支持当地举办全民健身徒步活动和首届乡村半马拉松赛事等活动,给当地群众带来商机,成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新亮点。省体育局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派驻化州市杨梅镇低埇村开展扶贫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02人,实现68户196人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村内基建设施日臻完善。上述两个定点扶贫村工作队被评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一名支部书记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联安村入选广东改革开放的“示范百村”。
为推动河北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作用,6月10日,河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泽峰,河北省卫健委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徐春芳赴“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河北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东奇,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王春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石家庄德瑞运动医疗康复中心3家“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实地考察调研,听取了各融合中心关于健身设备使用、运动数据收集、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出具等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融合中心工作流程、测试时间、测试内容等,并对融合中心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肯定。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特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蔚东,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肺功能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兴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学院院长、健康查体中心主任、副主任护师王静,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护师孟翠巧,共同探讨体育强国实施进程中体医融合的新路径,探索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新方式,为打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河北模式”建言献策。
会上,张泽峰对省卫健委近年来对健康与健身融合发展所做的工作和支持表示感谢并指出,目前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初见成效,逐渐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新模式,但依然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融合中心市场化成效不够,融合中心一旦离开政府的主导就可能会面临萎缩消亡,商业经营与公益建设有机融合运行模式仍需探索;二是融合中心融合深度不深,行业部门的职能分割导致行业互相了解不深,“皮肉”不和局面急需破题;三是动员广度不广,健身与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健身健康知识宣教的方法和途径仍需创新;四是认识和实践程度不精,如何更好发挥健身指导在慢性病干预中的积极作用这一难题亟待破解。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规划之年,探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泽峰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全省体育系统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思想、核心和精髓,找准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方向;要立足河北、立足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河北实际的工作方式,切实解决体医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体医融合的无形壁垒;要研究提供科学健身、慢病干预、健康促进精准化服务规范及服务内容,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徐春芳表示,河北作为“健康与健身融合中心”全国唯一试点省份,经过两年来的积极运转,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十四五”,省卫健委将联合省体育局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进一步对接群众需求,进一步突出精准施策,进一步创新工作实践,细化工作模式,梳理工作流程,打造规范化、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建立健身与健康融合数据平台,着重建立健康、亚健康、低风险慢病等不同人群的健康测评标准、个性化运动处方数据库等;多元培育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复合人才,解决健康服务中客观存在的“体不懂医、医不懂体”实际问题,把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李蔚东表示,“十三五”是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破冰阶段,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卫健委共同打造的“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已经成功把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火种”播下。“十四五”应结合新的形势变化、新的国家重大政策,充分利用好此试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断完善融合中心建设,更加贴近、更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会上,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梁小燕介绍了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国家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河北各市已建成93家“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搭建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网络数据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实时上报,并对重点人群进行健身与健康指导;建立了健身与健康网络媒体宣传平台,初步形成了针对我省居民健康与健身知识宣教的路径和模式;建成了集体育、医疗领域高层次专家的健身健康融合专家智库,培养了一批具备开具运动处方能力的医生、运动健康指导师、健康宣讲师;开展了系列健身健康干预活动,推广应用运动指导方案。下一步,将按照《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省体育局中心工作,研究提供精准化服务规范和内容,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会上,其他国内专家和业内专业人士也就推动我省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表示,会议对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大有裨益。
省卫健委健康河北指导处处长蔡涛,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杨峰,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柴建中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