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facai369 2024-10-15 即时比分 4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者简介:李金柱,男,1955年出生。1982年1月从河南大学体育系毕业。1982年2月到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师,后任政教处副主任、学生科长、副校长,高级讲师。1991年11月调安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任副校长,校长职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2008年7月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在安阳师范学院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师院体育学院的同仁找到我,说师院有很多教师都是从原来的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过来的。所以作为师院的一部分,当年的二师人也理当庆贺庆贺。

是啊。前些年,由于师专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安阳以师专为依托,把二师、教育学院和体校合并进来,成立了师院。二师为师院升为本科院校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庆贺归庆贺,大家要我写写二师办体育班的感受,算是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我很为难。让我跑跑跳跳还可以(现在也跳不起来了),可让我拿起笔爬格子,还真有点作难。

工作之余,夜静时分,将记忆里的件件往事写成文字,汇成此篇。只是水平有限,还请 君见谅。

从哪里说起呢?

在我的办公桌旁摆放着一张大照片。

那是 2008年5月30日 ,二师八五·八体育班全体同学,与包括我在内的8位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在聚会时的合影。(其他7位分别是李文勇、杨海义、李秋玲、张维全、宋保平、陈燕、 邵国政 老师)

为了这次20多年后的相聚,同学们忙前忙后,群情激昂。

聚会那天,我很激动。看着眼前的同学们那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我不敢相信这就是20多年前的那群天真稚嫩、顽皮可爱的孩子。

忆往昔,我和大家一样,眼睛里闪着泪花,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

当年,那是1982年。28岁的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河大体育系毕业。

带着年少时的教师梦,带着对自己从事了多年的体育训练的热爱,带着对家乡热土的一片真情,更带着大学老师们的殷切嘱托和期望,我被辗转分配到了座落在安阳县小吴村的安阳师范,原来的地区三师。

早在分配之前我便有所耳闻,这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学校,偏僻、简陋、条件艰苦。

报到那天,面对眼前的一切,我的心里更是酸楚楚的,不是滋味。两栋还在建设中的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几间施工用的平房,一个简易的门房,没电、没水、没路,人烟稀少、杂草丛生、荒凉一片……这让踌躇满志的我,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

是学校的老领导、老同志的一举一动感动了我。他们远离亲人,却依旧艰苦奋斗在这片刚刚起步、有待发展的校园里。在建设学校的工地上,他们无怨无悔、坚定执着。

还记得原安阳地区教育局老局长宋民一和二师老校长季建修的一席话:

“现在农村特别需要教师,尤其缺体育教师。把你们派到这里,就是希望你们发挥才干,尽快为安阳地区培养教育人才!”

很快,我又振奋起了精神。

1982年的暑假,我和王永春、赵敬让两位老师赴滑县师范,参加了二师首届体育班的招生面试和体育加试。

虽然当时的招生名额只有40多个,可来自安阳地区13个县的考生却达到了几百人,这让我更加振奋。

在参加面试的学生中,有当时安阳地区的长跑冠军滑县学生郭永超,有引体向上一口气能做30多个的林县学生杨金书……看到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

还记得在测试专项时,我问一名考生:“你的专项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我的专项是跳绳!”

听了这话,我忍不住笑了。

也是通过招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农村体育教学的薄弱与落后,深深懂得了培养农村体育教师的迫切需要。

经过严格的测试、选拔,1982年的秋天,二师迎来了首届体育班的39名同学。这其中,有大个子李国联,有小个子孔德兵,有长跑冠军郭永超,有武术爱好者寇全洲……

面对这群可爱淳朴、求知欲望强烈的孩子们,作为老师的我本该高兴。可一没教学大纲,二没训练场地,三没办学经验,这让所有准备在这片天地大干一场的老师们再次犯了难。

但二师人从来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没有教材就自己编,没有场地就自己建!大家各自分工,一边带领学生平整场地,一边去省体校学习课程设置、去北京买来本科教材参照编写自己的教材,真可谓四处“取经”。

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生活上都很艰苦。

首先是没有电。学校当时用的是农用电,每到农忙时节便经常停电,且一停几天。傍晚,学校小卖部里总是挤满了排队买蜡烛的学生,俨然成了当时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没有电也就没有水。学校当时还没有用上自来水,校内唯一的水源是一眼临时开凿的水井。水井需要水泵,水泵抽水需要电。每次停电,别说学生们的洗脸刷牙之需,就连食堂做饭也成了问题。

因此,学生们经常要到 两公里 以外的原市委党校去拉水。每次拉水回来,不但学校食堂的水缸满了,就 老师家里的大盆小盆也满了。这水,是学生们为学校拉来的“救命水”。

那时的校园还没有修路,每到下雨,泥泞不堪、无法行走,有时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进行,学生们就只好上自习。

每当回想起这些,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无不感慨万千!

生活上的艰苦还可以勉强克服,教学上的困难就更加难以言表。

当时的教材是参照本科教材编写的,但学生们本来基础就差,再去硬“啃”本科教材,难度可想而知。

体育班的教学需要场地,可学校当时既无资金又无设备,只有一片不大的荒地。所以,修场地就成了全校师生的头等大事。

每天,大家除了上文化课外,其余的时间(包括课外活动和节假日),都在和铁锹、扁担、箩筐、板车、扫帚打交道。

真是农村来的孩子,干起活来真是个顶个的麻利,内行,有力气!

在修路、平整操场的过程中,全部是男生的体育班总是承担着最苦、最累、最重、最艰巨的任务。

只要是体育班参加劳动的地方,除了笑声和号子声之外,还总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啪、啪”声。那是由于干活时力量大了,扁担杠子、铁锹把子被折断的声音。

正是这声声清脆的“啪、啪”声,打出了体育班男生在全校的威名,成了全校劳动场上的“英雄”和“模范”。就连一开始不太喜欢体育班男生的其他班女同学,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群生龙活虎、憨厚结实的男子汉身上,就好像找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

经过师生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土操场总算修好了,路也修好了。

每提及此,二 师的 老师们常说,建设二师真正的英雄是学生!

由于农村体育师资和条件有限,初来体育班的学生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基础,就是凭借“身强力壮”才考上了体育班。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起动作来难免会显得呆板、僵硬。

我一直担任八二·三体育班的班主任。为了把学生们培养成才,我和先后任教体育班的王永春、赵敬让、李文勇、杨海义、李秋玲、宁建华、张维全、宋保平、陈燕、秦振勇、常红军等诸位同志一道,研究教学教法,制定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我们便组织学生起床跑步,练素质、练专项技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们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田径、篮球、武术……各个专业队 都在 老师的带领下刻苦训练,多点开花,综合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简称三基)。平静的校园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同时,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八五·八班的韩党顺同学喜欢练字,现在其书法已小有名气;八七·八班腼腆的于东波同学喜欢弹吉他,如今的他已成为安阳知名的音乐创作人……

体育 班的 老师都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成才。无论他们现在的基础有多差,我们要通过这三年的教学,让学生们走出二师大门就能胜任本职工作,并有一技之长搞好社会实践。将来,无论他们干任何事,只要一提起是二师毕业的,都是响当当的,决不能给二师脸上抹黑。

学生们很争气。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无论衣服烂了、手磨破了,所有的困难都没能阻止这群从农村走来、虚心求学的孩子们那坚定的脚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磨练,首届体育班的学生们成熟了,动作协调了,成绩提高了,知道体育是怎么一回事了,知道什么是运动技术了。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单位无不夸奖二师体育班的学生吃苦耐劳,技术过硬。

记得每到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体育班的同学总是最为“吃香”,班班都邀请体育班的同学去担当“小教练”。在“指导”兄弟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体育班的同学自己也得到了社会实践方面的锻炼。所以后来,他们在担任全市各种运动会的裁判时,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行教师无不羡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师体育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但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与肯定,有的还成绩显著,做出了惊人的业绩,走上了领导岗位,当年的优秀学生李继文如今也已成为师院的副教授。

一直到现在,二师体育班的学生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的提高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依旧统领和引导着当地农村基层体育教学和农村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潮流和方向。

师者以学生为荣。看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所有任教过体育 班的 老师们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同学们,当年的老师们也如二师那般年轻。当岁月写在了我们的脸上,无怨无悔,坚定执着。看着你们,我们便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没有愧对二师培养农村教师的初衷,没有辜负老领导、老前辈的嘱托,没有误人子弟。

忆当年,总淡漠了苦,总那么甜!

1984年,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安阳师范划归安阳市教育局管理,从此更名为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

当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奇缺,为了能够提前顺利就业,当时报考二师的农村学生特别多。每年招生面试时,二师门口总是人山人海,场面火爆。

除了当年从滑师归过来的一个民师体育班外,后来的二师还先后招了八五·八体育班、八六·十体育班、八七·八体育班以及八八级体育侧重班。

无论是哪届的体育班,学生们尊师守纪、吃苦耐劳、不畏强手、虚心好学的品质,始终没有改变,届届相传。

这就是二师体育班的精神。它表现于学生,却源自于每一位体育 班的 老师们。正是老师们的勤奋耕耘,才换来了今天的桃李天下。

桃李天下,这是二师的骄傲,也是师院的骄傲。

如今,二师合并到了师院,就如河流汇入了大海。

原来二 师的 老师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得到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安阳师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升华。

1991年,我因为工作需要,从二师调到体校。

但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每当我在农村选材时遇到了自己的学生,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每当我一次次的听到外界对二师体育班学生那啧啧的赞叹,

我就想起了二师,想起了二师体育 班的 老师们,更想起了我的学生们……想起了当年的风风雨雨,片片真情。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8月20日

  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为科学指导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2016〕22号),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设施,注重市场营销,改善服务品质,旅游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全省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15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1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35亿元,年均增长14%和15.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9.9%上升到2015年的13.3%。旅游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招商引资总额达7200亿元。

  发展合力日益凝聚。建立了河南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豫政〔2014〕4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14〕152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土地、财政、税费、金融等方面对旅游产业给予了支持,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景区提质增效步伐不断加快,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53家。云台山等5家景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尧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栾川县重渡沟村、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稳步推进,新增6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旅游形象日益靓丽。“老家河南”国内旅游形象和“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国际旅游形象得到普遍认可,品牌传播效应明显。通过开展回老家过大年、重走客家路、探访中原古都、老家河南·寻城记等旅游营销推广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场;开展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带动功能日益凸显。旅游产业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5年,全省旅游从业人数达200万人。“十二五”期间,全省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数的15%。旅游产业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第二节 “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产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产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产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地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更多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区域、跨国界政策融合、设施互通、旅游合作带来难得机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中原城市群等“三区一群”战略实施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仍将处于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不少挑战:旅游开发整合提升不够,融合发展不够,有效供给不足,要素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培育、功能集合构建不够;旅游资源挖掘营销不够,国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强,旅游品牌、龙头企业较少,入境游占比较低;旅游功能配套不够,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交通与公共交通衔接不够充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节 “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消费大众化。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主要出游方式。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竞争国际化。各地普遍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竞争国际化,竞争领域从争夺客源市场扩大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发展全域化。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产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产业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和高端人才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为方向,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强化旅游品牌塑造,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促进全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打造全面小康型旅游大省。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旅游市场内在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体制机制,释放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形成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宽搞活的发展局面。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旅游产业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立足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推动产业融合,通过规划先行、项目带动,注重营销、品牌塑造,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展示我省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将我省建设成华夏历史文明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示范区、旅游精准扶贫样板区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量达到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量达到3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800亿元;旅游投资总额达到1060亿元,形成一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影响面广的旅游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第四节 战略布局

  以建设郑汴洛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区,沿黄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太行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桐柏—大别山旅游区、豫东平原旅游区为重点,积极构建“一核两带四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一、一核

  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整合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旅游资源,打造国际知名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时尚购物、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业态。推进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建设,引入国际知名的休闲娱乐、免税购物、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品牌,发展现代时尚旅游。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现代娱乐等旅游产品,加快建设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嵩山少林景区为依托,延伸功夫产业链,开发嵩山主题度假、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以黄帝故里景区为引领,整合黄帝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根亲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建设郑州古商都历史文化休闲区为抓手,创新大遗址保护开发模式,打造全景展现郑州历史、满足都市休闲娱乐需求的休闲街区。整合沿黄旅游资源和城郊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推进环城游憩带建设,将郑州打造成国际商都城市、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我国中部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演艺、医疗旅游及旅游商品制造等,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促进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开封宋文化,塑造大宋皇城、北方水城、汴京菊花、铁面包公、味道古都等五大旅游品牌,实施文化旅游创新、重点景区提升、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业融合、生态环境改善、旅游综合体建设六大工程。策划宋文化体验游、民俗风情游、遗迹奇观游、名街名巷游、黄河生态游、乡村休闲游、研学体验游等七大主题旅游线路。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童世界文化旅游园区、银基文化产业园区、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尉氏休闲生态园区五大旅游增长极,将开封建设成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持续强化洛阳“华夏之源、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品牌打造和形象推广,加快建设洛阳都市文化旅游中心区和黄河文化旅游带、洛河文化旅游带、伊河生态休闲旅游带。在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研发设计、旅游装备制造等项目,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强龙门石窟世界遗产文化园区、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关圣文化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玄奘文化景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出丝绸之路游、国学研修游、河洛寻根游、黄河文化游、生态山水游、温泉养生游、博物馆游、工矿体验游、特色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将洛阳建设成具有古都特色、中原风格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两带

  沿黄旅游带。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和展现沿黄古都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佛教文化,突出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等自然景观,加强黄河两岸生态建设,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开发黄河游轮、摩托艇、皮划艇、气垫船等水上观光、休闲娱乐产品,加快建设一批集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码头。将我省沿黄旅游带打造成荟萃华夏文明、彰显中原丝路文化特色、凸显生态黄河风光的国际旅游精品带。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整合南水北调中线沿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等水利工程特色景观打造。加快沿线城市近郊游憩、休闲农业、康体养生产品开发和干渠两侧生态廊道建设,打造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

  三、四区

  南太行旅游区。深入挖掘殷商文化、神农文化、周易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积极开发山岳观光、山地休闲、避暑度假、健康养生、猎奇探险、户外运动、低空旅游、研学旅游等产品,建设一批时尚康体运动旅游基地。将南太行旅游区打造成以山岳观光为基础、运动养生为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区。

  伏牛山旅游区。突出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地质构造独特性,在巩固山水观光、山地休闲等知名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温泉养生、康体健身、休闲度假、漂流滑雪、野营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将伏牛山旅游区打造成以山水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区。

  桐柏—大别山旅游区。突出豫风楚韵、淮河文化、民俗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积极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红色教育、姓氏寻根等旅游产品。加强与安徽、湖北两省合作,面向闽台地区开拓客源市场,共同打造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区。将桐柏—大别山旅游区打造成以红色教育、生态休闲为主的国内知名旅游区。

  豫东平原旅游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创新展示手段和形式,展现史前文化、姓氏文化、龙文化、道家文化、古城文化、汉梁文化、农耕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豫东平原旅游区打造成以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为精髓的特色旅游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发展全域旅游

  以优化旅游空间为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旅游产品,加快产业融合,扩展服务要素,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七种转变,即从重点景点景区建设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点景区内部“民团式”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旅转变,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主抓向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动转变。

  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通过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推动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创新规划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补齐短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推进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供给,形成综合新动能,在推进“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旅游扶贫,推进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精准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在文明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在健全旅游产业统计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护城乡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推动郑州、开封、洛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新需求和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3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第二节 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适应大众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进中国功夫、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山地休闲、养生度假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坚持景观延续性、文化完整性、产业集聚性原则,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连接重要旅游城市和品牌景区,打造九大精品旅游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二、开发休闲度假产品

  大力开发山地、温泉、森林、滨水、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旅游度假区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的近郊休闲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发展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等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努力打造黄河小浪底滨水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南太行山地运动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伏牛山山水养生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和大别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全省争取创建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30—40个国民度假地,培育2—3个国家旅游休闲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三、建设精品景区

  坚持A级景区创建与品质提升并举,完善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常态化。在全省资源特色突出、市场开发成熟、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景区中遴选一批精品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5个5A级旅游景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四、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培育旅游产业园区。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培育产品业态丰富、产业要素集聚、产业功能配套、管理体制科学、综合效益突出、带动作用显著的旅游产业园区。“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建成10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旅游综合体。以郑州、洛阳、开封等市为重点,加快推进融合观光、游乐、休闲、运动、商务、会展、度假、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5个功能复合、业态丰富、要素完善的旅游综合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丰富旅游供给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拉动、融合、促进作用,实施“旅游+”战略,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

  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挖掘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农耕文化、戏曲文化等,开发文化体验、根亲拜祖旅游产品。创新特色旅游体验方式,在景区、服务点、商业街区等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鼓励民俗技艺传承人在景区、旅游展销会和节庆活动中展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的旅游服务功能。

  推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绿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平台,研发推出一批中原文化特色衍生品。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务会展为重点,在全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创意旅游区、动漫研发中心等。

  创建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支持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登封等市进一步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强城市商业休闲空间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

  二、突出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建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开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旅游点延伸。创新乡村旅游组织管理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加强以巩义市海上桥村、鹿邑县曲仁里村、汝阳县杜康村、孟津县卫坡村、宝丰县马街村、郏县临沣寨村、卫辉市小店河村、修武县一斗水村、博爱县寨卜昌村、三门峡市陕州区庙上村、渑池县赵沟村、内乡县吴垭村、罗山县何家冲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保护开发,打造“老家河南”乡土文化的载体。推广栾川县重渡沟村、嵩县天桥沟村、修武县岸上村、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商城县七里冲村、新县许家洼村等旅游特色村发展经验,将一批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产品特点突出、旅游开发基础较好的村庄打造成可憩可游的旅游特色村和乡村度假地。

  到2020年,全省建成4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推出2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打造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7亿人次,形成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持续发展红色旅游

  整合我省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加强统筹规划,注重与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相衔接,促进融合发展。加强与周边省红色旅游区域协作,打造大别山红色圣地游、长征精神游、中原抗日故地游、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整合红色旅游景区周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打造推出一批复合型旅游产品。以“三山一滩”区域为重点,拓展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能,支持当地群众参与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因地制宜发展适合革命老区的种养殖业和特色手工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4—6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加快发展健康养生旅游

  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鼓励汝州、辉县、修武、温县、禹州、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峡等地加快推进医药康疗、运动康体、道家养生等康养旅游业态与观光、度假、研修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加快温泉与中医药结合的温泉养生产品研发,完善以温泉为载体的度假、养生、娱乐、观光等复合型温泉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旅游产品创新、医疗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国际交流合作。“十三五”期间,争取创建1—2个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8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6—8家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15—20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

  五、鼓励发展研学旅游

  推进研学旅游与国民教育结合,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形式,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安阳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红旗渠景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济源市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古村落、博物馆、科技馆、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六、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产业园区依托工业生产过程、企业文化,发展工业观光旅游、工业体验旅游和商务考察旅游。利用废弃矿山开发矿山公园,废旧厂房及工业设施建设文化创意基地,废弃铁路机车、线路等打造铁路主题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游艇、游船、旅游房车、旅游小型飞机、旅游小火车、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户外用品制造业。

  七、加快发展特色城镇旅游

  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推动许昌、南阳、商丘建设文化旅游名城,加快以浚县、卫辉、内乡、鹿邑等为代表的古城建设。以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休闲街区建设,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中心城市环城游憩带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休闲场地。重视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禹州市神垕镇、淅川县荆紫关镇、社旗县赊店镇等名镇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整体风貌保护,推动由食宿、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度假旅游转变,打造古镇旅游升级版。加快巩义市康店镇、汝州市温泉镇、永城市芒山镇、林州市石板岩镇、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等旅游风情小镇建设。通过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扩展旅游服务功能,在中心城市周边打造一批现代化特色旅游小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八、支持发展体育旅游

  加强旅游与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的融合发展,鼓励特色体育场馆、设施和基地向旅游者开放。依托登封嵩皇体育小镇、中牟黄河湿地赛车公园、栾川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林州国际滑翔基地、辉县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焦作太极体育中心、睢县水上运动赛事基地等,大力发展运动体验、赛事观赏、户外运动、体育节庆等。依托郑开国际马拉松、强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太极拳交流赛、功夫擂台赛等打造体育旅游品牌。规范发展漂流、滑雪、滑草、攀岩、滑翔、登山、自行车、航空运动、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到2020年,全省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1—2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九、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发挥郑州、开封、洛阳、焦作等旅游城市的商旅会展功能,积极发展商贸会议、行业会展、区域年会、文化艺术交流会、产品发布会等商务旅游产品,支持郑州建设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大型会议、赛事、博览会、交易会等在我省举办,促进旅游产业与会展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延伸产业链条

  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优化传统旅游要素结构,实现旅游市场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

  一、创新发展旅游购物业

  依托老字号品牌,突出我省文化元素,推出“老家礼物”系列旅游商品。将少林功夫、开封菊花、汴绣、木版年画、洛阳牡丹、唐三彩、太极文化、钧瓷、汝瓷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设计,开发实用、美观、便携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创客基地。在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在机场、高铁站、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区。“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20—30家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设3—5个大型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和旅游商品创意园区。

  二、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

  注重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加强度假酒店建设,加快传统酒店提升改造,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主题酒店,积极发展特色乡村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舍、主题风情客栈和文化民宿,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

  三、丰富完善旅游娱乐业

  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进一步优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功夫诗·九卷》等演艺项目,鼓励4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表演项目。结合古城、古镇、古村开发,加快发展以文艺表演、夜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夜休闲活动。利用豫剧、曲剧、越调等地方戏曲及曲艺、杂技等特色资源,丰富旅游娱乐业内容。

  四、优化提升旅游餐饮业

  挖掘我省传统菜系和地方特色餐饮,弘扬豫菜文化,推出“老家味道”系列美食产品。支持我省餐饮知名企业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支持在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南阳、信阳等重点旅游城市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鼓励依托特色景区、古镇古村、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美食小镇、美食乡村、美食农庄。

  第五节 实施精准营销

  建立立体化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实施旅游精准营销,充分释放旅游需求,拉动旅游新消费。

  一、宣传旅游形象

  在国内市场讲好“老家故事”,持续宣传“豫见中国·老家河南”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讲好“河南故事”,强化“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整体旅游形象。积极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推介我省旅游形象。发挥品牌引领功能,推出“老家美景”“老家印象”“老家味道”“老家礼物”“老家小镇”“老家乡村”“老家客栈”等系列“老家”品牌,形成支撑“老家河南”形象的旅游品牌体系。创新营销方式,强化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网络与实体服务对接。综合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全方位宣传推介我省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

  二、开拓旅游市场

  大力提振入境旅游。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提升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水平,提高入境旅游服务品质。积极发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的平台作用和国际民间交流团体、国际性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建设河南旅游海外营销推广中心。加强与境外知名旅行商合作,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的作用。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进一步加强长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等客源市场开发,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互游计划。发挥高铁旅游联盟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针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活动。鼓励5A级景区在主要客源市场城市设立营销推广机构,实现市场营销常态化。

  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强化出境游业务旅行社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加强对出境旅游产品的引导和监控,倡导文明出游和文明消费,建立完善出境旅游目的地安全预警制度,不断提升出境旅游的服务质量,维护出境游客的合法权益。

  三、打造节会品牌

  积极打造以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华源”国际文化旅游推广周等为代表的节会活动品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策划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旅游活动,提升我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六节 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引导旅游企业做优做强,推进大型旅游企业多元化扩张、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发展、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拓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旅游集团投资落户我省,实现与本省企业的融合发展。鼓励省内骨干旅游企业采取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连锁、联合发展。支持我省大型工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他企业集团跨界进入旅游产业,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打造中小微旅游企业创新创业公共孵化平台。鼓励在线旅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运营,提高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传统旅行社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旅行社服务网络进社区、进农村。加强旅行社行业自律,打造诚信品牌旅行社。“十三五”期间,力争培育3—5家年综合收入超20亿元的旅游企业,打造2—3家全国百强旅行社。

  第七节 推进智慧旅游

  提升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机场、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的无线网络建设,推动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高风险地区物联网设施建设。加快洛阳、郑州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支持更多城市创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加快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基地,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加快发展。至2020年,全省5A级景区及部分4A级景区建成智慧旅游景区,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视频监控等功能全覆盖。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旅游与交通运输、公安、工商、气象、国土资源、卫生计生、文化、航空、通信管理等部门、行业的数据共享,实现对旅游产业运行的有效监测。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以在线办事、行政审批、人才培训、行业监管、游客流量监测和风险隐患防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运行管理系统建设。以行业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全省一体化旅游营销宣传体系。

  第八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旅游公共信息、交通集散、安全保障、便民惠民等服务水平,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一、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构建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高清实时视频观景平台、触摸终端、手机应用软件等为媒介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互动体验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旅游产业中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查询、产品推荐、行程规划、门票酒店预订、景区导游导览、虚拟旅游、旅游地图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强旅游咨询中心、咨询服务点建设,完善覆盖城市主要旅游中心区、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以及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聚集区域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为散客和自驾游客提供人工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

  二、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对旅游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等的交通安全管理,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旅游设备定期开展安全监测,对旅游用车、用船进行动态监测,开展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管控和专项检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重点治理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的突出问题,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和保障能力,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深化旅游保险合作,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提高保障额度,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理赔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旅游应急处置机制,落实旅游企业安全责任制,推动旅游企业建立应急队伍、完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实现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安全培训全覆盖。

  三、实施旅游交通通达工程

  加快通达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积极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强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游交通枢纽作用,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空中通道。完善国内航线网络,开通郑州至国内旅游热点城市的“空中快线”,提高郑州至重点客源城市的航线密度。加快支线机场建设,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将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和低空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发展空中观光、空中巴士、驾驶体验、航拍摄影等低空飞行旅游产品。依托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强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山东半岛等客源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沿南太行、伏牛山旅游通道,研究规划沿大别山旅游通道。加强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连接通道建设,实现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快黄河中下游两岸旅游通道、滨河绿道和自行车慢道系统建设,加强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旅游通道建设。实施县乡道路提质工程,提升乡村旅游的通达性。加强省区协作,建设太行山旅游风景道、大别山旅游风景道、黄河中下游旅游风景道、南水北调中线旅游风景道四条跨区域旅游风景道,实施沿线立体景观营造工程,加强观景游憩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加快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旅游指挥调度、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引导、协调功能,构建覆盖全省的旅游集散指挥平台。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中部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洛阳、安阳、信阳、商丘、焦作、南阳、三门峡等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综合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全要素聚集、辐射周边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融入旅游信息咨询、休闲、购物、美食、娱乐等元素,加强景观营造,将服务区打造成自驾游休闲驿站。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等级,加强道路养护,推进乡村旅游公路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广旅居生活方式,加快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一批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租赁业务,支持汽车租赁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鼓励景区增加免费开放空间,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免费开放,落实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学生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鼓励各地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为游客、市民提供旅游便利服务。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典型示范,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厕所改造,着力推进山区和平原缺水地区厕所技术革新,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第九节 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社会监督,创新监管机制,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兴旅、依法强旅。健全旅游综合监管机制,构建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消费、虚假广告宣传等行为,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打击旅游失信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建立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公开承诺和监督制度。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健全旅游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逐步实现旅游综合执法。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构建旅游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标准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在全省推广洛阳、开封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淮阳、西峡、新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河南嵖岈山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淮阳县太昊陵管理处、河南八里沟景区有限公司、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的经验。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文明旅游法规体系,落实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行动指南。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加强对出境旅游者的文明提示和团组管理,提高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经营者的文明自觉。持续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完善旅游志愿者管理激励制度。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建立一批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2020年全省注册旅游志愿者超过1万人。

  第十节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以“三山一滩”地区为基础,以我省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的1065个村为着力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80万人脱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改善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到2020年实现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交通干道全连接。强化“六小工程”建设,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加快推进贫困户“三改一整”(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工程。组织全省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咨询策划机构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规划。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与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方式帮助发展旅游产业。

  第十一节 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以旅游带动开放,助推我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与沿线国家联合举办丝绸之路艺术节、河南文化年,推出一批丝路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推动联盟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送、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等合作。到2020年,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发挥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的作用,加快构建跨省的中原无障碍旅游区。建立区域旅游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加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旅游互动和务实合作。联合沿黄九省(区),共同打造黄河文明之旅、古都之旅、寻根之旅、名胜之旅、风光之旅五大国际精品线路和黄河度假之旅、红色之旅、峡谷之旅、湿地之旅、美食之旅五大国内精品线路。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五省(市)旅游合作,对工程节点形成的大型水利景观、总干渠沿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联合打造一条贯穿中国内陆腹地的精品生态文化旅游带。依托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荥阳故城、道口运河古镇、浚县运河古镇、黎阳仓遗址等为重点,加强与京津冀、苏皖浙等省(市)合作,共同开发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

  第十二节 建设旅游生态文明

  实施绿色旅游开发。支持洛阳白云山景区,许昌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阳宝天曼旅游区、老界岭景区,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信阳南湾湖风景区、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驻马店老乐山景区,信阳固始西九华山风景区等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栾川、嵩县、鲁山、修武、西峡等申报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争取创建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3个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以沿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为重点,建设3—5条国家级非机动车旅游风景道,培育5—8条国内知名的徒步游览线路。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公园。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达到最大承载力的旅游景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完善旅游预约制度,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完善旅游开发利用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

  倡导绿色旅游消费。践行绿色旅游消费观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发布绿色旅游消费指南。鼓励酒店实施客房价格与水电、低值易耗品消费量挂钩,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开展绿色旅游公益宣传,加强生态文明、绿色旅游教育和培训,引导全行业、全社会树立绿色旅游观念,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推进改革创新

  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综合协调作用,增强旅游部门综合协调和行业统筹能力。鼓励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和行业培训、宣传促销等职能交由评定委员会或行业协会承担。推进以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政策引导、联合执法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方式。加快栾川县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力争新设1—2个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重点,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明确、市场对接充分的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景区旅游开发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景区建设经营负面清单制度等。推动景区旅游实现特许经营管理,推进经营决策、劳动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订机制。

  推进导游旅行社体制改革。以市场主导、执业灵活、服务规范、社会监督为目标,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准入制度。改革导游注册制度,明确导游资格证终身有效。依法开展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旅行社委派执业制度和导游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导游社会化评价、监督体系和品牌制度,健全导游保险保障体系。优化完善旅行社分社网点设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旅行社委托招徕、出境旅游保险等政策。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违规退出机制,对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下降、投诉较多的旅行社和A级景区、星级饭店,给予警告、通报、降级、取消等处理,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管理。

  建立健全旅游核算体系。按照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有关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数据中心和旅游统计数据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旅游产业统计服务决策、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构建包含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旅游者停留天数、人均出游次数、人均旅游消费、旅游增加值核算等内容的旅游统计调查监测系统。加强旅游产业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确保旅游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第二节 加强政策扶持

  一、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将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二、完善土地供给政策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布局。在年度土地供应中合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用地。优先保障纳入国家规划和建设计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和旅游扶贫用地。对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在全域旅游示范区,探索推出用地扶持政策,推动空心村旅游开发,支持工矿企业、农场、院校等利用闲置房产兴办旅游服务项目,盘活土地存量、释放土地活力。

  三、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旅游消费信贷,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我省旅游投资建设。推出一批景区、宾馆、餐饮、交通等商业性旅游投资项目,吸引国内外大型旅行商、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等来我省投资。

  四、完善旅游财税政策

  乡村旅游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方面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同等政策。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乡村旅游经营户可以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细化对经营入境游企业减免税等相关扶持政策,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争取入境旅游优惠政策

  全面提高签证签发、边防检查等出入境服务水平。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施离境退税政策,争取在72小时过境免签等方面取得突破。对旅行社组织的大型境外旅游团、系列团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加大对直达我省的国际航线包机特别是跨洲际直达航线包机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际游客落地签、免签等优惠政策。

  第三节 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提升旅游人才总体素质,加快构建一支由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构成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立足我省、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国家中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利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加强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加快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强化对各级旅游部门领导干部和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加强对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人才开发合作项目,实施我省青年旅游专家交流计划。健全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定期举办全省旅游人才交流会,促进大学生就业和从业人员理性择业,实现全省旅游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整合全省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设计、市场营销、投资咨询等各方面智力资源,建立旅游智库,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战略和政策提供决策咨询。

  第四节 推进创业创新

  支持条件成熟的旅游名镇、名村、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积极创建旅游创业创新基地,拓展创客实践空间,构建产业孵化器,打造旅游创业创新品牌。争取创建一批国家旅游文创示范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旅游创业示范园区和旅游创业创新示范企业、示范基地。鼓励旅游创业创新项目通过产权交易、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创业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的效率。支持骨干旅游企业和有旅游专业的高校开展创业创新合作。

  各地、各部门要把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者专项规划,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作实效。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制定任务分解具体方案。省旅游局要加强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附件:1.全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图

     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3.全省旅游度假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4.全省5A级景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5.跨区域旅游风景道规划图

  附件1

全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附件2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附件3

全省旅游度假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附件4

全省5A级景区创建重点单位分布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附件5

跨区域旅游风景道规划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新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抚顺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新抚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新抚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于新抚区开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新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抚顺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新抚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区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抚考察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增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1.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02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7亿元,年均增速1.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总量99.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可比口径年均增速2%;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5亿元,年均增速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6亿元;商品房销售总额完成6亿元,年均增速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784元,年均增速5.5%。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638.860.6。与2015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8.2个百分点。

1)服务业转型发展提速。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盛文北方新生活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网络直播营销基地,引进大商直播基地和浙商商贸城电商孵化基地项目。盘活商业闲置资产,北方新生活、双喆体育、天沐温泉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成功运营。商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慧明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等项目正式入驻运营,填补了全市服务业空白。成功引进吉林敖东大药房、辽宁九康等总部经济项目。完成东北商贸城一期建设,月牙岛国际社区、马德里皇家公馆综合开发项目先后建成,祥和福邸、明骏峰景等项目相继落地,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中天首府项目正在建设中。

2)工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十三五末期,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户,工业总产值预计达45.52亿元,比十二五末期增长4%。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精细化工产业园页岩油化工厂投产运营,再生资源产业园区(B园)万吨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等6个项目签约入驻,食品工业园区7家企业投产运营,比客食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工业滤布向滤布装备延伸取得新进展,光伏发电等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桶类包装、机械加工等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注销民爆销售企业1户,关闭落后产能生产企业2户,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2户。

3)特色农业凸显发展后劲。“企业+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推广效益开始显现。特色农业产值达到1.75亿元,发展草莓、香菇、香瓜种植大棚达到540余栋。前邓草莓、后邓花卉、唐力香菇等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千金乡英德村种牛繁殖进展顺利,果蔬采摘、花卉种植、食用菌、药材种植、种牛繁殖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杏花观赏”“休闲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已见成效,特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式农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3.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总数118个,总投资230.49亿元。按项目产业类别分,其中:一产项目3个,总投资0.44亿元;二产项目28个,总投资31.68亿元;三产项目34个,总投资165.69亿元;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2个,总投资1.4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51个,总投资31.19亿元。按项目建设进展分:建成项目76个,总投资100.71亿元;其中一产项目占比2.63%,二产项目占比14.47%,三产项目占比34.21%;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占比2.63%,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比46.1%;在建项目42个,总投资129.77亿元;其中一产项目占比2.38%,二产项目占比40.48%,三产项目占比19.0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比38.1%;

4.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按照“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总体要求,精准实施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8.1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个,现行标准下9户18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1户1人死亡)。“蓝天、碧水、净土”工程落实有效,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市分解指标以内,辖区支流河断面水质达到V类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比2015年下降10%以上,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地区政府显性债务风险、隐性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政治、经济、社会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三年攻坚计划有效落实,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

5.采沉区综合治理效果显现。完成整治面积2,230亩,新增耕地1,037亩。通过实施“2811”和“6141”工程,平稳完成了81栋楼、4,948户居民的避险搬迁安置。青年路、杨柏人工河等4项生态修复工程以及采沉区内路网、管网、电网、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西露天矿环坑绿道基本建成,新建采沉记忆实景公园,修建景区广场、停车场和炭化木栈道,农业生态观光园、矿区旅游观光列车开门纳客。东北记忆工业文明主题广场按时建成,人力资源产业园、东北商贸城正式运营,东林园生态体育小镇2个场馆投入使用,释放可利用土地1,314亩,榆林路北770亩可上市土地成为开发热土。

6.城区功能明显提升。部省级商务集聚区基本建成,商贸服务业优势持续巩固,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不断发展。东部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仓储物流、冷链供应、电商金融类项目陆续落地,商贸物流聚集区、金融产业孵化基地服务功能明显提升。西部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有序推进,华山园区历史遗留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西四街、西五街、原发电厂建设琥珀特色小镇初具规模,月牙岛文化体验商业综合体基本建成。胜利开发区页岩油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页岩油炼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现代食品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7.城乡建设提档晋级。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双修”取得新成果,清除各类垃圾约15.3万吨,清理私搭乱建3,600余处,拆除违章建筑等1,600余处,整治浑河南路景观带沿线1.5万平方米;规范整治集贸市场25个,西四街市场、解放三街文化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农贸大厅、轻工厅违法建筑全部拆除。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升级改造老旧居住区24个,修缮小区沥青路面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中修农村公路6.58公里,一事一议村内巷路建设里程42.8公里,安装路灯303盏,完成燃气改造地下管线工程1,069米,架空管线2,200米,“改厨改厕”890户,造林达1,200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处,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三家电信企业使用站址规模平均增幅超过100%,预计2020年底246座5G基站全部开通运行。

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和帮扶力度,完成职业培训0.95万人,实现确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率达到100%,新抚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0%以内。为400家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申报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引进大学生、创业者910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平台搭建完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灾害救助等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近7亿元,惠及群体7,284户1.2万余人。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年均增幅分别达到5%和7%左右。养老事业快速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9.教育医疗水平持续提高。深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千金乡中心幼儿园,实现一个乡镇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84.3%。完成五十中学加固改造工程、“三通两平台”、改建幼儿园等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先后整合中小学20所,幼儿园49所。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医药费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再度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达到100%,完成9所村卫生室修缮工程,建成数字化计划免疫门诊5所,获国家级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加强,参合农民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参合数量实现全覆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率为零。

10.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区建设11家文化站、70家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全市首个“社区智慧健身中心”和气膜足球馆,建设全民健身场地200余处等,满足了辖区群众的全民健身需求。开展“春雨惠民”和“百姓大舞台”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达近百场。中国琥珀城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基地,抚顺合璧斋煤雕有限公司、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为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其中抚顺合璧斋煤雕有限公司获得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荣誉、中国琥珀城共举办6次抚顺国际琥珀展。琥珀雕刻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成功举办四届琥珀煤精博览会

11.科技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升,累计向上争取国家、省、市科技发展项目22项,争取各类省级科技扶持资金达百万元。8家重点科技企业与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项目持续增加,并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组织推荐多家科技企业进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技术转移、雏鹰企业等资质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4家;获得省级雏鹰企业称号2家;获得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企业称号1家;获得省级众创空间企业称号1家;获得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企业称号1家;获得省级农业“星创天地”项目企业称号1家;获得抚顺市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称号2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创新技能大赛,9家科技企业获奖并入库成为市科技型企业。选送培养15名新型现代职业农村科技人才。

12.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完成32家行政单位职能改革,原事业单位承担的67项行政职能全部划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全区共有46家事业单位参与改革,整合为12家事业单位,千金乡5家事业站所全部销号。乡街改革将原有10个街道整合为6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实施“码上办”服务和推行“新抚绿色帮办代办、咨办代办”服务机制,累计梳理“四减”事项106项,减少材料42件、环节98个、时间550天、次数69次。完成“8890”热线整合工作,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显著提升,累计收到各类诉求34,000余件,办结率95%,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8890”综合服务平台获得辽宁省先进集体称号。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13.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区破获刑事案件3,451起,刑事发案总体下降32.6%,区公安分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 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深入推进,全区累计立案423起,为10,976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3亿元。劳动仲裁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28起,涉及劳动者1,330人次,追返经济损失1,283万余元,结案率为100%。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新抚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商组织机构正式成立,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形成。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不断加强,中药饮片、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等多种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严守安全生产红线,累计治理各类安全隐患3,500余处,全区火灾事故年均下降8.7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多年为零。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新抚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拥有的基础前所未有,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1.国内外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新抚区发展形势。从发展机遇看,经济正在趋稳向好,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特别是多年转型振兴发展积累的经济基础日益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茁壮成长。新时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的讲话及中央37号文件精神是新抚区迎来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抚顺的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更是新抚区改革开放以来最难得的机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沈阳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快速建设,促进了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配置,为吸引更多先进要素参与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提供了最有利的契机。从面临的挑战看,未来五年,新抚区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严重受阻,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萎缩,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区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与部分闲置载体利用困难并存,创业宜居便利与发展成本上升冲抵,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持续发展动力减弱,商贸业总量位居前列与增速逐步放缓并存,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与低效企业兼有,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诉求交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期盼不断增长共存。因此,新抚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不放松,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确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建设“两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推进“三个融合”、打造“五个抚顺”的要求,加快优化新抚区发展布局,扎实推进“创新新抚”“活力新抚”“绿色新抚”“文明新抚”“幸福新抚”建设,努力在发展质量上求突破,在改革创新上要动力,在精细管理上增效益,在富民惠民上见成效,为实现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坚持系统观念。在谋全局中谋一域,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推动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1.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新抚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将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入辽宁省创新型城区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未来五年,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创新新抚”“活力新抚”“绿色新抚”“文明新抚”“幸福新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大幅跃升;群众宜居感明显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各方面法治制度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区、特色专业市场实现新突破,月牙岛商贸集聚区建成新抚区现代服务业第四商圈,胜利开发区、华山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明显提高,新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对外全面开放,区域协作合作成效明显,“走出去”“引进来”与“留下来”政策深度融合,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有效,开放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高水平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教育强区更加彰显。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榆林、西露天矿综合治理整体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减排量力争达到全市最高水平,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的美丽新抚建设目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多。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区精细化管理示范作用更加明显。

新抚区“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预期性

211.7

245.4

3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预期性

10.3

13.1

5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预期性

95.1

-

-


4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预期性

-

-

-


5

*营商便利度

%

预期性

-

进入市先进行列

-


6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率

%

预期性

21.7

23左右

[1.3左右]


7

*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

%

预期性

19.7

30



8

*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本地配套率

%

预期性


62



9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

预期性


待定



10

*招商引资实到资金

亿元

预期性



5.5


11

*常住(瞬时)人口数

万人

预期性

22.3

-

-


创新驱动

12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14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性





15

* “三新”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性



力争达到市平均水平


16

*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

人年

预期性





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

%

预期性





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接工业互联网率

%

预期性





19

*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性





民生福祉

2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城镇

%

预期性

38784

51901.7

6


农村

%

预期性

9000

-

-


21

*城镇调查失业率

%

约束性

5

5



22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预期性





23

*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

预期性

2.09

2.7

0.61


2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预期性

11.8

12.5

1.2


25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预期性

1.56

1.6

0.04


26

*人均预期寿命

预期性

78.56

78.92

0.36


27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预期性

97

99



绿色生态

2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约束性





2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约束性

待市统计完成后上报

待市下达



3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约束性

76.8

待市下达



3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约束性

0

待市下达



32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

%

约束性





33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57.4

20



34

*水土保持率

%

约束性





35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约束性





安全保 障

3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约束性





37

太阳能发电量

亿千瓦时

约束性





38

水利发电量

亿千瓦时

约束性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 ]内为5年累计数。

指标名称前标注“*”的为参照省规划《纲要》指标体系设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税收占比。

⑤“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待国家统计局公布相关统计标准和数据范围后再行测算。

 

围绕破解制约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和释放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1.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以实现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为目标,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公平竞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环境便利”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新抚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推动各指标扎实落地。深化“政务一网通”功能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深化市场准入审批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细化“一局一章、一企一证”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全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实时监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推动“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措施落地,将项目获得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时间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政务诚信建设改革,深化信用承诺审批,制定承诺审批负面清单,倒逼政府讲诚信、企业守信用。深化审批监管联动改革,推动各部门研究制定统一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完善审管信息推送机制,助力联合惩戒落地。深化“一号响应”服务改革,探索建立“新抚特色、行业一流”的便民专线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从“接到诉求”到“问题解决”的闭环。深化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配套改革,开展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法律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扫除阻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2.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以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为重点,以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为目标,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造活力。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大幅放宽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政策。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引导民营企业聚精会神办实业,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3.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发展治理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人才工作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松绑,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把人才评价、选用、调配、奖励权放给用人主体,发挥好政府在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在放管结合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力度,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羁绊,突出抓好人才管理体制、人才评价、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法治化建设,细化各项改革任务部署,强化部门间统筹协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建立事业单位“优才能冒尖、庸才要退出”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激励力度,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显著提高科技人才待遇。推进科技人才离岗创业、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股权激励、兼职兼薪、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地。完善高层次人才社会保障等政策和制度体系。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完善财税体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存量资金的清理,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资产。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找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持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着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旧动能转化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1.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和互联网与三大产业融合,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复合研发。推进企业创新系统实现开放和协同。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挥好政府促进和保障作用。

2.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抚顺平台经济产业园,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产业研发平台、精细化工产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省级农业“星创天地”平台、万恒门业“智慧工厂”电子商务云平台、中国琥珀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带动城区商业模式科技创新。

3.建设榆林创新平台与产业基地按照“高端化、规模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思路,整合集聚新抚区相关创新资源,加强榆林创新平台及产业基地创建,围绕新抚区产业发展短板,依托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企业自主研发平台,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基地。

4.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发挥人才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做好“兴辽英才计划”、“抚顺英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着力培育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完善市场化引才机制,打造全区人力资源大数据中心,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着力推进园区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技能人才培训计划。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新抚区功能定位,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发展新空间培育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深入推进“中优”“南进”“东治”“西延”发展战略布局,着力优化升级“省级中央商务区”,全力加快“南环产业带”建设,持续推进采沉区综合治理,打造都市产业区和生态康养宜居区,构建“幸福新抚”升级版。

1、中部改造升级省级中央商务区。以电子商务、商贸、金融、现代物流、文化休闲等产业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以“三圈两街”为核心的商贸集聚区。加快推进百货大楼、万达广场、浙江商贸城三大商圈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入体验式、互动式和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实施街区专业店、专卖店特色主题改造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开发文化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打造老字号消费集聚区。积极推动“东西四路步行街”和“万达浙商步行街”改造升级,努力打造新时代步行街新形象,重点将东西四路步行街改造建设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品味高档的省级步行街,将万达步行街和浙商步行街改造升级并连通,打通大商圈通道,努力将“三圈两街”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现代化商贸集聚区。

2、南部优化升级“南环产业带”。以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打造“南环产业带中部产业集群”、“胜利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三大板块,形成“一集群、两园区、一基地”的发展格局。坚持“龙头企业—品牌建设—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油母页岩、煤矸石综合利用、再生资源、食品加工、机械加工锻造等产业发展,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丰厚度,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下游产业配套衔接,全力打造国家级特色页岩油产业基地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千金乡生态农业,打造生态示范园。

3、东部推进沉陷区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建设。以采沉区综合治理相关支持政策为契机,以东部创新实验区为核心,以金融、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为发展方向,科学利用采沉区土地资源,引入新兴业态,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榆林路腾空土地及复垦耕地,引进一批观光农业、智慧生态、医养小镇等新兴业态项目,打造以农业种植、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研学、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点建设湿地公园、休闲体育公园、医养特色小镇等。利用东北商贸城剩余地块,以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产业,引进一批以跨境电商为主、以线上网络直播销售和线下生活体验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东部商贸服务区。

4、西部打造都市产业区和生态康养宜居区。以轻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华山集聚区为中心,利用腾空土地和闲置厂房,承接沈阳经济区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重点发展轻工业、高科技产业,打造新型都市产业区。以月牙岛公园生态综合区为中心,重点发展民族风情、文化休闲、批发市场、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打造新型都市商贸区。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重点改造零道街至十四道街区域,推进与“月牙岛公园”商住区接壤,形成西部生态康养宜居新城区。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力争达到0.5:45:54.5左右。

1、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抚顺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建设,聚焦信息服务、商贸服务、物流服务、旅游服务、生产服务、社区服务等六大现代服务行业,推动服务业智慧化、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努力打造成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区。到202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4.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2%以上。

(1)推进信息服务业引领发展。大力推进5G应用示范聚集区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率先实现商贸聚集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智慧服务业对服务业经济技术赋能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更多、更深入的应用场景。重点建立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家居服务、重大活动等信息服务平台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完成智慧城区、智慧管理、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系统建设。加快完善服务业经济主体信用认证机制和商品溯源机制,更好助力智慧服务业场景下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提升,确保消费者基于线上与线下全渠道消费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推进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完善提升商贸流通市场功能,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东部商贸服务区和西部现代商贸区。实施“三圈两街”省级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小店经济嵌入商圈经济,推进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构建抚顺市升级版的新商圈;加快盘活王府井百货、中兴、白金汉宫、威尼斯水城、万达西等闲置资产,释放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重塑现代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东方新天地、大酒店等新增商业用地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商贸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实施东部商贸服务区功能提升工程,重点推进新弘顺跨境电商、新生态智慧产业公园、智慧医养小镇、榆林路北地块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东北商贸城、采沉复垦区、榆林路北侧等闲置土地和资产,积极引进金融、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项目,打造城区东部现代商贸服务区。实施西部现代商贸区创新提升工程,依托月牙岛生态公园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爱琴海购物公园、欧洲商品城、煤都印象文创园,努力将城区西部打造成新抚区现代服务业第四商圈。

(3)推进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实施东部商贸服务区功能提升工程为契机,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涉农物流、城区配送中心。推进物流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水平,积极引进、培育“无车承运人”企业,实现城区物流业人流、车流、货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匹配,打造在线物流园区,助力线下物流园区创新业务开展。优先扶持地区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物流企业收购、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品牌快递企业总部的对接,鼓励快递企业将“落地配”业务交由地区物流企业承运,将物流相关业务交由地区生产服务企业承接。支持地区物流企业和制造、商贸企业联动发展,鼓励制造、商贸企业运输服务项目剥离。引导个体经营户、小规模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等相关服务企业入驻公共物流园区孵化培育。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地区总部、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企业,鼓励与本地物流企业合资合作。

(4)推进旅游业特色化发展。传承创新新抚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构建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全要素提升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契机,围绕胜利矿遗产、南帮滑移综合治理,恢复开发百年千金寨历史风貌区,提升工业遗产利用价值新空间。围绕原石油一厂、抚顺水泥厂、抚顺发电厂等废弃厂房,创建欢乐文化科创风情园。围绕土地综合治理、东北记忆工业主题公园、采沉记忆实景公园、东林园文体小镇、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区新地标。围绕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打造西露天矿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煤都遗迹特色小镇。以媛涫迪绱逭裥苏铰晕趸魄Ы鹣缧屡┐褰ㄉ瑁蛟炻躺厣⒖煽纯烧⑸司印⒉谓岷系呐┐逋ピ壕谩R劳星Ы鹣缌己玫钠蚣吧肪常氐愦蛟齑罅胩ㄉ埃平扒暗闵豆こ探ㄉ瑁⒄购焐糜魏捅┞糜危忧柯糜沃魈骞δ芮ㄉ瑁蛟煨菹醒乱堤嵘糜纹分剩鼙咛厣┘依止餐纬删扒鸵袢Γ纬稍督琶南绱迓糜巫酆咸濉�

(5)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结合抚顺市产业特点,大力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能级水平。按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要求,加快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按照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商务咨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

(6)推进社区服务业精细化发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服务业领域,培育和挖掘新消费增长点,促进社区服务业向便利化和品质化升级。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等综合性基础家庭服务,积极培育家庭理财、家庭营养师、高级管家等高端家庭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老年人社区居家照护为重点,支持发展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嵌入式社区托养机构,推动社区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拓展。

 

 

2、完善提升现代工业体系,推进工业现代化。依托新抚区工业发展基础,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到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9.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86%以上。

(1)做优做强胜利经济开发区。按照新时期、新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充分发挥新经济引领作用,全面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开发区“三大板块”创新发展能力,不断促进结构优化、改造升级,引领带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施南环产业带中部产业集群深度合作行动计划,推进抚矿集团与地方政府共建共享信息平台,促进企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高度契合;以精细化工产业园为载体,以页岩炼油、远东炼化、优艺环保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页岩油、丙烯、再生资源、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周边企业发展及工业转型升级。以胜利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基础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福鼎包装、万恒智能工厂、东盛铸钢、海利机械、华腾防护装备等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林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木门、节能复合窗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调整优化石化工业,重点推进有机化工项目建设。以食品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轻工业食品经济发展,重点建设休闲食品基地、粮油制造基地、饮料生产基地、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农产品和食品物流中心,促进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食品包装业等集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以园区基础建设为起点,以页岩油废渣、煤矸石、废矿石为原料,全力推动土壤改良项目、油母页岩小颗粒、建筑材料等项目建设。

(2)合作发展华山产业区。在继续加大华山地区空气污染整治力度基础上,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以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为契机,着力发展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智能科技等产业,打造华山产业区新优势。以抚顺与沈阳经济区深度融合发展为契机,全力支持华山工业园区与沈阳市在装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合作。重点合作发展建筑工程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电子工业零部件制造、环境环保装备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打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及高科技产业配套产业链新基地。以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军事运用转型试点为契机,依托华山工业园区制造业优势,鼓励园区企业与沈抚军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发展军民融合制造业,重点发展军用机械装备零部件制造、军用工程装备零部件制造、军用船舶零部件制造以及军用电子元器件制造等产业,打造军工配套产业链新基地。

(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为契机,完善分类指导、滚动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支持机制,重点支持胜利开发区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培育发展低碳氢能产业等新能源项目,不断提高整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煤矸石等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引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知名企业,重点开发绿色建筑材料、采矿及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信息节能技术与节能服务。鼓励华山产业区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土壤及场地等治理与修复装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

3、完善巩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推进种植业绿色化、果蔬采摘品牌化、休闲农业特色化、农业生产数字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1%以上。

(1)推进种植业绿色化。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植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不断提升有机种植业比重,逐步实现环境零污染。加强绿色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鼓励实施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促进土壤改善,确保绿色农作物优质高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果蔬采摘品牌化。紧紧围绕新抚区特色农业优势资源,实施创建果蔬采摘品牌提升行动,不断加强果蔬采摘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重点支持千金村、唐力村、荒地村三大食用菌基地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形成集种植、仓储、运输、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区域食用菌知名品牌。支持前邓村、后邓村、丁家村三大果蔬采摘基地,将采摘、品鉴经营模式融入生态观光、科普教育、花卉观赏、农事体验等元素,打造全市休闲农业品牌基地。

(3)推进休闲农业特色化。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加快休闲农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农村人气集聚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支持前邓村、后邓村草莓采摘、路家香瓜采摘,高家村有机蔬菜种植体验等休闲农业游,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鼓励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投入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建设,共同打造美丽休闲乡村;搭建跨界合作“云平台”,引导社会资本、电商企业和旅行社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休闲农业特色化。

(4)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乡村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支持农业科研院所运用大数字技术参与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种子繁育等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推进智能精准掌握动植物生长、调控环境温湿度、监测土壤肥力和病虫害信息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加快农技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着力打通农技推广服务链接基地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五年,新抚区要紧紧抓住抚顺市全面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全方位振兴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更高水平开放这个关键,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国内循环良性互动,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在构建国内外合作新格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为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对外开放新基础、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

1、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结合省级中央商务区优势,重点围绕现有闲置资产盘活,以“飞地经济”为主要载体,打破各个县区政府之间的区域限制,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平等、高效合作。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建设,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推进空间、产业和要素的全方位合作与融合,支持华山装备制造业企业承接沈阳经济区配套产业,鼓励域内物流企业与沈阳经济区大型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发展仓储运输物流业,鼓励域内农业种养殖、农业观光旅游等农业组织或农户与沈阳经济区联手建立跨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农产品交易流通方面的跨区域合作。根据新抚区的产业定位,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对接江苏省徐州市梁溪区,争取在金融保险、医药物流等轻资产类总部经济项目上获得突破。

2、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全力开拓对外开放新领域,支持全区外资及外贸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渠道商开展合作,鼓励胜利开发区优势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国家和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强政府对重点行业出口分类指导,组织域内企业参加国内外进出口博览会,帮助企业搭建营商交流信息平台,寻找国内外合资合作伙伴。积极引导域内外资、外贸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加大开拓市场投入,主动融入国际循环。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促进新抚区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新格局,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培养招商引资人才,制定招商引资相关政策,保障经济质量和效益平稳发展。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重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立”。有效推进全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以多样化为美,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到2025年,力争域内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3、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支持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乡村延伸,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推进“改厨改厕”,室外厕所基本实现标准化。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改造升级通村路,硬化村内道路,主路、辅路和巷道全部实现硬化。实施农村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加强河道维护,增强抗洪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自来水并入城市管网工程,实现城乡自来水供管一体化。推进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农村污水管线建设达到全乡5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加快城乡配电网、电信网升级改造,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努力建成山青水绿的生态新农村。

5、巩固拓展脱贫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及时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健全完善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持续发展长效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机制,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完善“全面保障”巩固机制,落实土地流转制度,盘活农户资产,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探索推广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破解农户和村集体企业贷款难问题。建立贫困人口健康跟踪机制,完善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排查和诊疗地方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保护和提高生态功能,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统筹推进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努力把新抚区建设成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的新城区。

1、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严格落实抚顺市下达碳排放达峰行动目标,完成碳减排指标差异化分解,确定减排任务清单。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建立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碳中和力度,开展绿化行动,增强森林、湿地等碳汇能力。

2、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抚顺市东洲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采沉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1,200亩复垦土地拆迁,做好榆林地区16.2平方公里拆迁的后续工作,确保采沉区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净地到位,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加快实施避险搬迁腾空房屋拆除工程,推动榆林路北可利用土地尽快上市,为产业导入创造积极条件,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全力向西打通榆林路,实现采沉区路网“一横三纵”互联互通。全面完成海新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绿化补植和环境维护,为生态农业、环坑观光等景点游客营造舒适环境和良好氛围。

3、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整合利用。以实施西露天矿综合治理整合利用工程为契机,按照抚顺市构建“一核两廊两园四区”城市空间布局的思路,扎实推行“生态恢复—绿色矿山—景观提升—文化弘扬”治理模式,着力围绕滨河生态运动休闲走廊、平顶山惨案纪念公园、开放式城市运动公园、煤炭文化展示区、工业遗址展示区、千金寨历史风貌区和智慧康养小区的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工程,加快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改造,加强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努力将“一核两廊两园四区”打造成全市新时代“生活秀带”。

4、统筹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继续加大华山地区地下油母页岩自燃导致空气污染整治力度,全力遏制华山地区大气污染源;加快推进锅炉提标改造,彻底拆除20吨以下工业企业燃煤锅炉;严格落实企业料堆全覆盖、严禁秸秆焚烧、取缔露天烧烤和治理城区扬尘等措施,促进城区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土壤环境污染调查、治理与修复,强化土壤监管,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加强固废污染防治,完善排查清单制度,开展固废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固废污染违法行为。强化水环境保护,推进海新河(新抚段)及采煤沉陷区、杨柏人工河等自然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加大企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支流河水质达标。严格按照规划环评要求,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污染企业“退城入区(园)”,实施整治污染改造工程,支持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等环保措施,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断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加强节能型建筑与小区建设、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促进城区清洁保洁水平持续提升。

5、扎实推进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胜利经济开发区发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合力攻关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快提升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城区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全面推进新时代幸福新抚建设。

1、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确保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子女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培训和帮扶力度,实现残疾人以及确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人员免费就业培训率达到100%。制定出台稳定就业应急预案,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持续稳定扩大就业。建立经济发展与就业创业联动机制,有效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促进就业主渠道作用。鼓励扶持人力资源产业快速发展,高效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配套政策,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和良好条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推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强化劳动争议仲裁调节,确保仲裁案件结案率100%,切实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7%以上,及时拨付基础养老金区级财政配套资金,为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逐年提高救助标准,全区城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等标准每年增幅在5%左右,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年增幅7%左右,集中、分散孤儿供养标准每年增幅5-10%左右。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待遇,确保符合条件被征地农民100%纳入保障平台。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3、构建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构建“一校一品牌”党建工作新模式,促进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培育打造一批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加快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探索推行集团化、联盟式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有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3所,合理优化教育布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夯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辽宁省体育艺术示范县区工作成果,多方位加大对近视防控工作的干预和管控。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力度,确保普惠率达到80%以上。

4、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落实各项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争达到每万人口配备3名全科医师标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确定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优化经办管理服务,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联网结算。加快医保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定点医药机构依法诚信经营,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医联体”合作效能,推动基层卫生由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拓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等行业指导,强化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加大防控物资储备投入。深入推进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人物同防,落实“五有三严”,加强防控物资储备,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5、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保障各项政策配套衔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安居、就业、社保、入学、医疗等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平等待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健全政府主导的养老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支持民营企业创办医养一体化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提高面向辖区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强化未成年人监护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衔接配套,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家庭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抵御风险等家庭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家庭服务能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立足新抚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充分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进步,加快形成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着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和落实到新抚区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让先进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全面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3、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各街道(乡)优秀文化资源,继续办好“春雨惠民”“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依托滨河生态运动休闲走廊、平顶山惨案纪念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煤炭文化展示区、工业遗址展示区、千金寨历史风貌区,开展各类群众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打造新抚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优秀文化精品力作。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挖掘工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承和保护历史优秀文化。牢固确立文化民生理念,通过创新方式、丰富供给、提升服务,努力提升全体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推进乡街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设施的更新换代,补齐文化设施盲点,促进新抚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实现全区街道(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馆(站)建设全面达标,实现文化资源全部覆盖。

4、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体系。结合二次元文化、创客文化、泛娱乐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体系的重构,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引导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行为文化、认知文化、社交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深刻变革。着力培育信息传播、娱乐内容、文化生活、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等互联网文化新生态,培育文化产品生产、硬件设备、文化媒介、创意服务等交互体验类文化新生态,培育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VR、AR教育应用等教育和学习的文化新生态。重点支持文化产业企业与工商户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产业各项经济活动,为推进文化产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城区功能配套,补齐城区短板弱项,提升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不断提高,努力建设具有新抚特色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1、加快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实施街坊路维修改造工程,维修改造街坊路61条。实施“两街”省级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万达至浙商步行街1公里,完善行人过街设施2处、自行车停车设施4处。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加强城区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优先改造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完成城区燃气管网改造40.15公里、采暖管网改造40.15公里、供水管网改造40.15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31.55公里。加快实施城区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力争80%的架空线实现入地。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项目,持续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强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建设,道路林荫绿化3.575公里,园林绿化1.97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绿化3.5万平方米。

2、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 依托5G基站的开通运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锻长板,适度超前布局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薄弱环节补短板,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新抚区与周边城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通过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3、深入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着力整治危旧房改造与“净地不净”,完成全区“6141”采沉避险搬迁、榆林“2811”楼房避险拆除等项目建设,结合D级危险房屋治理和改造,完成征收地块居民搬迁清零和建筑物拆除工作,推进腾空用地开发利用。针对区内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住宅小区,深入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基础类工程,推进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完善类工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等提升类工程,在商业密集区、高层住宅、老旧小区周边施划消防车道标线,打通生命通道,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依托天然水源,推进建立1座取水码头。到2025年,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规范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行为,推进社区管理、物业服务向“互联网+”“智慧社区”等新理念新业态转型升级,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达到100%。

4、提升城区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城市管理短板精准发力,不断促进城区管理现代化。重点加大对城区道路设施、综合服务设施、沿街绿化、建筑立面设计和色彩调控、招牌广告、景观灯光等功能载体的管理,规范街面楼体亮化,突出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简约含蓄。结合城区“双修”,充分利用废弃地进行公园绿地的建设,实现生态修复。着力开展“六乱”专项治理,加强临时管控点和疏导点的规范管控,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点、季节性市场。健全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机制,提高道路机械清扫率,提升道路保洁水平。有序推进厕所革命,继续加强二类以上公共厕所建设,适当增加三类以上公共厕所,建立健全公共厕所管理长效机制和日常维护制度。推进“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建设,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资源再生等一站式智能化管理,重点以永安台、新抚、福民3个街道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完成全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和使用监管,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建立平安城区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发挥智治支撑作用。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乡街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实现新抚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保证。

1、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政府法治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权力运行规则,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健全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改进执法监督方式,加强食品药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重点领域执法专项督查;健全法院、检察院、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衔接平台,构建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诉源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法治阵地建设向村(社区)居民聚居点延伸。

2、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实干展现担当,以有为书写忠诚,勇于自我革命,跳出思维定式,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举措推动新抚创新转型发展。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网站安全,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公开程序,保证信息质量。强化作风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标准办理建议提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完善改进政府工作。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行政应诉工作水平。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3、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新抚建设。完善联动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完善治理架构、社会协同体制、民主协商体制和公众参与体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解决化解重大矛盾风险。坚持打造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着力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科学化。做实党建引领、一网多能,具有新抚特色的社区网络化工作,提升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4、构建高效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提升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增强核心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和改善社会协同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建立完善应急专家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各环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实体化、常态化运行消防安全委员会,严格履行部门消防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推动消防事业发展。到2025年,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安全风险处于有效管控状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5、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岗位责任有效落实,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监管执法保障。推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6、维护国家和国防安全。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强化军民协同和军地需求对接,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增强维护国防安全能力。健全高效国防动员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安全组织体系,统筹军地基础资源共享和要素保障。

7、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活力。到2025年,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得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制更加健全,重特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不断减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监督检查,凝聚各界力量,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为保障,强化常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规划实施任务。

科学制定各项子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确定时间步骤,建立保障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同时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与总体规划及行业规划的衔接和配合,形成目标方向一致、内容相互协调、措施互相支持的规划体系,并按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调控社会资源、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如期完成。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完善动态实施机制,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区政府报告。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开发利用资源、审批投资项目、安排财政支出时,不得违反发展规划的强制性和约束性规定。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规划中确定的重大项目要明确要求落实进度,强化责任,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

建立完善“十四五”规划的评估、监督和调整修订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和动态调控,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公众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开展实施情况的评估,全面分析实施效果,加强对问题研判和风险及不确定性的研究,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根据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使决策真正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艾欧小麦体育,本文标题:《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旧版栏目>>情系母校>>安师记忆>>正文(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