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叫“前南斯拉夫”
来源:足球王国
如涉版权请加编辑微信iwish89联系
哲学园鸣谢
2000年欧洲杯是南联盟国家队的绝唱
南拉夫解体已经10多年了,每届世界杯、欧洲杯大赛,在许多球迷心中依然无法挥去对南斯拉夫足球的记忆。说到南斯拉夫足球,不得不提南斯拉夫体育,南斯拉夫绝对是世界体坛的奇葩,一个热爱体育的国度,生活在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南斯拉夫人,拥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悠久的体育传统和底蕴,在竞技体育可以说是欧洲体育强国,一方面深受苏联举国体育体制的影响,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南斯拉夫人在竞技体育上的有着天生的天赋。南斯拉夫除了足球和篮球,在水球、射击、田径、网球、帆船、皮划艇、游泳、国际象棋等许多项目上都曾经在世界赛场取得过辉煌,甚至在乒乓球这样的项目在欧洲都是强队,这点让许多欧洲人都感到吃惊。如果说在NBA职业球员参加世界男篮大赛之前,篮球项目中最有统治地位的国家不是前苏联,而是南斯拉夫,在NBA效力的前南斯拉夫球星有德拉赞·彼德洛维奇、乔丹的队友托尼-库科奇、科比曾经的队友弗拉德·迪瓦茨、神投手斯托贾科维奇、米利西奇,雅里奇,克里斯蒂奇等等。在网球这样被欧洲人尊为高雅的运动项目中,南斯拉夫涌现了一大批网坛巨星塞莱斯、伊万诺维奇、扬科维奇、德约科维奇等等。
在世界足坛,前南斯拉夫足球,绝对也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东欧和南欧社会主义国家中足球运动的代表。南斯拉夫球员有着强壮的身体,欧洲拉丁派细腻的脚下技术,还拥有良好战术组织纪律,悦目悦目的打法,在90年代被称为“欧洲的巴西队”,从风格上和东欧速度力量派(代表捷克、罗马尼亚、前苏联)有很大区别。
在欧洲的南部版图上,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半岛如利剑般插入爱琴海之中,在这里,有着曾经美丽的风景,幸福的生活,以及坚韧顽强的人民。 但是伴随着民族间的冲突,仇恨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将战争的阴影投向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大陆。战争,无休止的战争将这片曾经的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人们生活在无边的痛苦与恐惧之中。这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东罗马人,土耳其人,奥地利人都奴役过这个带有太多悲情色彩的民族。当没有人能再奴役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己却陷入了内战。曾经在铁托的威名下和睦相处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兵戎相向,曾经共同矗立于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清真寺再也不能共处, 从1991年开始,这个名为南斯拉夫的国度便逐渐解体。20年过去了,南斯拉夫足球就像他们的版图一样,一次次被弱化,这个当年的足球强国因战争、政治被切割成六份,肢解的南斯拉夫足球谱写了一曲世界足坛的悲歌。
南斯拉夫足球队,早于1930年已参与世界杯,当时取得殿军。之后十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南斯拉夫解体前,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足球,是欧洲甚至整个国际足坛的重要分支,是与意大利齐名,比法国、西班牙还要突出的欧洲拉丁派的典型代表。南斯拉夫是世界杯、欧洲杯和奥运会决赛圈的常客,共九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获得过第三、第四、第五名;连续四次闯进奥运会的足球冠亚军决赛,一次夺冠三度屈亚;两次赢得欧洲杯的亚军;还曾称雄1987年世青赛。
说到南斯拉夫足球,必须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欧洲冠军杯(已改制欧洲冠军联赛)历史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仅仅只有两支俱乐部球队夺冠,一个是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星队,另外一个就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伟大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铸就了南斯拉夫90年代足球的辉煌,贝尔格莱德红星是前南斯拉夫足球的霸主,曾经在欧洲叱咤欧洲足坛,1979年打入联盟杯决赛,惜败给西德的门兴格拉德巴赫,1991年的欧洲冠军杯决赛,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击败了法国的马塞队一举夺冠,并且在1991年东京击败南美冠军智利科洛科洛队获得丰田杯,成就了南斯拉夫足球的辉煌,也让“巴尔干三个火枪手”的名望声震欧洲足坛,他们就是萨维切维奇、普罗辛内斯基、潘采夫,还有被称为“巴尔干的马拉多纳”之称的队长斯托伊科维奇,闪耀欧洲的红星还有尤戈维奇、米哈伊诺维奇。南斯拉夫国内另外一支著名球队,就是同在首都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红星队和游击队的比赛被誉为南斯拉夫国家德比,米洛舍维奇、米尔科维奇和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就出自游击队,中国80年代前国脚贾秀全也曾在游击队效力。
1991年捧起欧冠的贝尔格莱德红星
9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足球蜚声世界足坛,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球星。1987年,在那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南斯拉夫队的“黄金一代”首次进入了世界的球迷的眼帘:斯托伊科维奇、萨维切维奇、普罗辛内斯基、米哈伊洛维奇、博班、苏克、贾尔尼……这些代表了南斯拉夫足球一个时代的名字从此书写了一段只属于他们的传奇!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这批南斯拉夫小伙子第一次团结在一起出征世界杯,随即闪现出夺目的光芒,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第一次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虽然在小组第一场比赛中1:4负于西德,但此后,年青的南斯拉夫队势如破竹不仅小组顺利出线,更是在1/8决赛中力克西班牙,一路过关斩将后,在1/4决赛中点球惜败于如日中天的阿根廷队,这场比赛也成为了完整的南斯拉夫在国际大赛上的绝唱。90意大利世界杯,南斯拉夫队是成绩最好的8强队,名列第五名。
世界杯结束一年后,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政治的阴霾笼罩了足球,那些呼风唤雨的球星们在政治*河蟹*面前也显得如此渺小。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曾经和睦(微博)相处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兵戎相向。虽然贝尔格莱德红星曾在内战前上演了“末日传奇”,萨维切维奇、潘采夫、尤戈维奇、普罗辛内茨基联手为贝尔格莱德红星捧得欧洲冠军杯,但是他们随后便天各一方。国家的分裂让他们分道扬镳,尤戈维奇和萨维切维奇选择塞尔维亚,普罗辛内茨基到了克罗地亚,潘采夫则去了马其顿。分开后的他们不能再搭档,也不愿再交流。一夕作别,后会无期。曾效力于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篮球球星迪瓦茨说:“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库克奇就再也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很伤心,我相信他也不愿这样。”这也许是每一个前南斯拉夫球员的心声,无论是在篮球还是足球领域中。
从1991年开始,这个名为南斯拉夫的国度便逐渐解体。20年过去了,南斯拉夫足球就像他们的版图一样,一次次被弱化,斯托伊科维奇曾苦涩地说:“我们的足球,倒退了20年。”这个当年的足球强国因政治被切割成六份,肢解的南斯拉夫足球用分流的血脉刻画着他们的印记。1992年的欧洲杯;1994年世界杯;1996年欧洲杯,南斯拉夫全遭禁赛。这一切都是因为该死的战争!!一代天才球员,就这样蹉跎着他们的大好年华,战争磨灭了他们黄金般的岁月。(92年欧洲杯,欧洲真正能被称之为“黄金一代”的南斯拉夫被禁赛了,而顶替他们出战的丹麦队最终捧得了德劳内杯,成就了欧洲杯历史的一个奇迹)。
克罗地亚独立、波黑战争……绵延不断的战火在整整十年间一遍又一遍地洗劫着这片盛产天才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这些伟大的球员们只能远远地站在欧洲杯和世界杯的看台上眺望着——这里本来也是他们的舞台,可是政治、战争剥夺了他们表演的权力——他们只是看客——政治玷污了足球!
对于那些90年代的喜爱意甲的老球迷,或许在意甲赛场看见那些前南斯拉夫球星空发感慨,效力AC米兰的萨维切维奇、博班,效力国际米兰的潘采夫,效力尤文图斯的科瓦切维奇、米尔科维奇、贾尔尼,效力桑普多利亚的尤戈维奇、米哈伊诺维奇、斯雷科·卡塔尼奇、,效力拉齐奥的博克西奇,效力帕尔马的马里奥·斯塔尼奇、米洛舍维奇等。普罗辛内斯基去了皇家马德里,苏克去了塞维利亚,斯托伊科维奇去了法甲马赛队。活跃在意甲教练是著名教练博斯科夫(桑普多利亚最辉煌时期的教练),西甲的名帅安蒂奇。
1998年世界杯,他们回来了。虽然一个国家变成了五个国家,但这之中却有两个国家进入了世界杯:克罗地亚和新的南斯拉夫联盟。米贾托维奇替代了潘采夫,但他的射门同样可怕;斯托伊科维奇已经不再年轻,但他的中场调度依然出色;米哈伊洛维奇的任意球,让每一个守门员胆战心惊。他们顺利的小组出线,1/16决赛和荷兰鏖战90分钟1:2惜败,一场精彩的比赛。
克罗地亚,这支“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球队却给了世人一个巨大的惊喜。击败罗马尼亚、横扫德国战车、惜败高卢公鸡、力克橙衣军团,获得季军,真正的黑马。然而战争的阴影始终无法散去,科索沃的阴云再次笼罩在这片土地上。2000年欧洲杯虽然南斯拉夫队最终没有被禁赛,但他们的精神已无法集中,1胜1平2负,1:6惨败荷兰,前锋米洛舍维奇依然凭借着五个进球与克鲁伊维特并列金靴。“南斯拉夫足球”——几个字成为我心中的墓碑!它不仅祭奠着一群演绎着艺术足球的天才,也祭奠着被政治和战争无情扼杀的足球!这就是“南斯拉夫”这个名字最后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成绩。
2002韩日世界杯,南斯拉夫没有出线。而出线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只能是匆匆过客。2002年3月28日,一个悲凉的日子:南斯拉夫队客场挑战巴西队,最终0:1告负。这是“南斯拉夫”这个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足球场上。
2003年1月12日的贝尔格莱德,阿塞拜疆的对手已经不叫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取代了南斯拉夫。纵然全场球迷高呼“Jugoslaveni”,但这个名字却只能永远留存在历史记忆之中。我对南斯拉夫的记忆,一直持续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世界杯上克罗地亚两平一负,还是出局;而南斯拉夫的继承国塞黑,创造了耻辱战绩,小组赛三战三负,进两球丢十球,1比6被阿根廷血洗,年届33岁的米洛舍维奇代表塞黑队出征了球员时代的最后一届大赛,成为了他最不堪回首的记忆,在被阿根廷人6比1蹂躏之后,心灰意冷的米洛舍维奇选择了退出国家队。
而南斯拉夫足球的记忆又往往和政治有关系。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血腥的轰炸南联盟,球迷们看到了拉齐奥队的米哈伊洛维奇进球之后,愤怒地咆哮着跑向场边,掀起他的球衣,里面的T恤正中央那一个鲜红的靶心;还记得,斯托伊科维奇愤怒地声讨着轰炸自己家园的侵略者(代价是被禁赛,而他甚至因不愿在北约国家踢球而转头日本);还记得,米贾托维奇在皇家马德里进球后脱衣庆祝,球衣内悲愤的为祖国呐喊的标语(代价也是被皇马禁赛);还记得,他们在医院里为无辜受害者们献血的情景……我想忘却,但无法忘却。他们的名字应该铭刻在闪亮的奖杯上,而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报纸的政治版面上!就在1999年,在中国甲A赛场上,出现了一大批来华的南斯拉夫教练,他们是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桑特拉奇、彼得洛维奇、科萨诺维奇、奥斯托杰奇、米罗西、乔里奇,在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刻,中国球迷一样在中国的球场,为了南斯拉夫足球,声援南斯拉夫的悲壮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90年代的南斯拉夫球星们在悲伤中纷纷宣布退役,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欢呼,有的只是无比凄凉的气氛,他们的名字默默地淡出了世界足坛… 前南斯拉夫队的技术绝对是不输给任何一支球队的。他们曾经是艺术足球的实践者,他们曾经是绿茵场上的舞者,他们最终是政治的殉难者……
看看下面的这一串名字: 斯托伊科维奇、潘采夫、萨维切维奇、尤戈维奇、米哈伊诺维奇、斯雷科·卡塔尼奇、久基奇、普罗辛内茨基、博班、达沃·苏克、米贾托维奇、米尔科维奇、博克西奇、贾尔尼、弗拉奥维奇、科瓦奇兄弟、马里奥·斯塔尼奇、图多尔、扎霍维奇、乔洛维奇、米洛舍维奇、科瓦切维奇、凯日曼、斯坦科维奇……还记得他们和他们的足球记忆吗?他们已经分属于不同的国度——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2000年欧洲杯上惊鸿一瞥的扎霍维奇只是群星璀璨的前南足球中的一颗流星
世界杯、欧洲杯依然是球迷的节日,我依然怀念曾经的他们。现在,世界足坛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可他们都只是一部分,曾经一个伟大团队的一部分……我无法全情投入,因为这不是我熟悉的那支球队!
在欧洲联赛赛场,我们看到这些名字:潘特里奇、约万诺维奇、维迪奇、伊万诺维奇、苏博蒂奇、科拉罗夫、日基奇、克拉西奇、萨维奇、纳斯塔西奇、利贾季奇;莫德里奇、斯尔纳、奥利奇、克拉什尼奇、克拉尼察、乔尔卢卡、拉基蒂奇、曼祖基奇;巴巴雷茨、萨利哈米季奇、米西莫维奇、哲科,伊比舍维奇、皮亚尼奇;约维蒂奇、武齐尼奇;伊利西奇、汉达诺维奇;潘德夫......已经和南斯拉夫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看他们的比赛,在他们的外形和技术上,我还是觉得他们身上有南斯拉夫足球的影子。而巨星伊布拉西莫维奇也是一样,伊布是瑞典国籍,他身上却流淌着斯拉夫人的血液,而他的母亲是克罗地亚人,父亲是波黑人。
纪念是一种铭记,时时记住自己不想忘却的东西。但在另一种情绪的支配下,纪念,只是为了忘却,忘却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字叫南斯拉夫,它的首都叫贝尔格来德,他有一支骄傲的球队,叫红星……那里的人们热爱足球、极具天赋……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
文章搜索
很多哲友后台留言,希望看到以前发的相关内容。其实哲学园有个很好的搜索功能一直没有好好地利用,现在告诉大家,你想看的文章就会呈现给你。
进入哲学园首页底部菜单
点击【合作搜索】【号内搜索】【阅读原文】
输入关键词即可
防失联请关注以下公号
防失联长按关注
老蝉的自留地
防失联长按关注
读世界一流之书
防失联长按关注
感性 直觉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中,中国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视觉中国供图
为减轻高温天气给运动员造成的伤害,东京奥运会的马拉松和竞走项目举办地点从东京改到气温相对较低的札幌。尽管东京奥组委呼吁民众不要到沿途观赛,但今天札幌大通公园举行的男子20公里竞走赛道两边依然挤满观众,他们为在比赛中取得亚军和季军的日本选手池田向希及山西利和报以欢呼和掌声。在几乎没有奥运标识的札幌,这算得上最具奥运辨识度的一幕。
不少观众已经计划前来为周末举行的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助威,“那么多马拉松高手同场竞技,我不想错过”“这可能是大迫杰的最后一场比赛,很想到赛场为他呐喊”。
在距离东京最遥远的赛场,屡次刷新亚洲纪录的日本马拉松名将大迫杰将在这里迎来职业生涯的收官之战。7月29日,大迫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将在8月8日完赛后退役,“这是2013年东京申奥成功我就已经作好的决定,感受强风吹拂的味道,感受滂沱大雨的声音,感受肌肉延伸的强度,这一路走来,都是为了我的最后一战。东京奥运会,我将毫无保留奉献全部。”
这一消息让跑友感到意外,评论中,有人再次提到他在日本最知名路跑接力赛事“箱根驿传”中上演在个人区间中连超7人,帮助早稻田大学扭转劣势,勇夺冠军的场面;有人贴出同样以“箱根驿传”为背景的长跑题材动漫《强风吹拂》中的台词,“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
体育动漫的触角再次与现实体育场景发生交汇,“热血”就能同时滋养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像过往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一样,即便看似枯燥的长跑,也能“燃”起一代人的青春。
推动日本体育成功的神秘因素
“《强风吹拂》本来是作家三浦紫苑创作的小说,改编成动漫之后,其带来的运动热潮更加强劲。”日本经济大学特聘讲师门胁正法长期研究动漫与日本职业体育发展的关系,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日本体育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便是体育动漫。”
在日本,排球、棒球、足球、篮球和田径等项目,几乎都能找到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体育动漫作品,而日本女排是最早被动漫呈现的体育题材之一。据门胁正法介绍,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女排夺冠,4年后,漫画作品《女排一号》就开始在《Margaret》周刊上连载,仅1年,富士电视台就推出动画版,动画和漫画一样,风靡一时,“排球在日本受到推崇,这一时期的动漫作品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后,《周刊少年magazine》上开始连载棒球漫画《巨人之星》,一经推出又被改编成电视动画作品,“可算运动类动画的先驱”。门胁正法表示,这部作品影响甚远,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棒球就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运动,工作结束后观看棒球赛也是“上班族唯一的乐趣”,而现在受到欢迎的足球和篮球,在当时的日本仅是“二流运动”,改变这种状况的是风靡全球的《足球小将》。
“足球可以视作动漫对日本职业体育促进最大的项目。”门胁正法介绍,1981年,日本集英社发行的《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漫画作品《队长翼》(即《足球小将》——记者注),同样,作品也被制作为动画片,一经播出就获得21.2%的高收视率,更多孩子在动漫作品影响下开始踢球,“J联赛诞生于1993年,当时成为职业足球选手的大部分都是被《足球小将》影响的一代,例如,日本国家队的武田修宏和北泽豪,“武田先生每天都要练习《足球小将》的主人公大空翼的必杀技倒钩射门,直到太阳落山。”门胁正法强调,“早期的一批国教,称他们为‘足球小将一代’并不为过。”
而被更多中国80后90后熟悉的《灌篮高手》同样也掀起了日本国内的篮球热潮。《灌篮高手》漫画经连载后,在1993年被制作为动画,立刻在校园发酵,当时的《朝日新闻》报道说:“体育馆里挤满了希望加入篮球部的学生。”
门胁正法曾调查过在《灌篮高手》动漫流行期间,日本的初中生中打篮球的人数变化,“若假设1988年人数为100%,那么漫画开始连载的第二年即1991年,初中打篮球的男生人数超过115%,1992年超过140%。动画开始播放的第二年即1994年,这一人数激增至150%。女生人数最高为1993年的120%。从这个数据看,就能理解体育动漫对现实中的体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体育给了动漫贴近人心的土壤
动漫对体育的加速作用,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看来,与日本动漫的地位及全年龄段受众有关。“动漫产业是日本第三大产业,仅次于汽车、家用电器,这也是影响日本国民最重要的文化产品。这种影响甚至不限于日本,在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
回想在日本学习生活的经历,肖焕禹记得,初到日本时,他总能发现垃圾分类处总有厚厚一摞漫画书,且阅读漫画的不仅是儿童青少年,也包括中老年人,“很多漫画反映现实,且视觉冲击力强,需要很强大的想象力,这对日本国民的创造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介绍,日本漫画的题材多种多样,“涵盖战争、历史、科幻、青春等等,体育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且与其他题材相比,不算强势。”
但随着日本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功,也为体育动漫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两者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尤其随着电视普及,漫画有了动画的表现形式,才让体育动漫渐渐勾连其起人们的记忆符号”。
可在肖焕禹看来,动漫作品真正能激发起人们对体育的热情与认同,更关键的是作品足够“接地气”。他发现,大部分日本体育动漫描绘的都是主人公学生时代的体育经历,尽管作品对职业赛事影响甚远,但真正以职业赛事为背景的作品还是少数。
“《巨人之星》和《足球小将续集》主人公或相关人物确实在职业赛事中有现实原型,但这是很少见的情况,因为涉及真实人物,就必须得到其俱乐部以及本人许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门胁正法解释道,“通常对于杂志社而言,制作漫画的费用越低越好,所以这些额外的代价很难在考虑范畴内。”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日本的学校中,社团活动非常成熟,参加社团几乎是每个人学生时代的必然经历,且联赛体系十分完善,“将孩子们当作漫画主角,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不是容易让更多人一起享受漫画的方式吗?”
“日本的校际体育联赛可以视作日本体育动漫独特的生存土壤。”对于门胁正法的观点,肖焕禹表示认同,他发现,不少体育热血漫画的内容聚焦的都是从平凡学生成长为冠军的故事,“不是上来就夸赞一支冠军之师,而是追根溯源,关注一群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怎么通过体育找到更好的自己。”在他看来,这种背景聚焦反映出的是日本对于校园体育的高度重视,“用动漫记录青少年在学校中最努力、美好的时光,强调的就是体育的发展源于教育,体育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这才是能抓住人心的关键。”而一旦抓住人心,对体育的兴趣自然根植于一代代日本青少年心中。
在肖焕禹看来,东京奥运会的价值除了展现了各国运动员挑战自我的精彩瞬间,也应成为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而无论从开幕式上的动漫元素还是民众对体育的动漫记忆,日本体育和动漫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应当值得中国体育学习,“我们应当先对自己的体育文化挖掘整理,然后从教育的视角找到更贴合人心的内容和传播渠道。”他表示,我们要借鉴的不是动漫的形式,而是如何从教育角度去重新诠释体育的方式,如果只是把体育当作工具,没有成为文化基因,那不管什么表现形式都很难在现实产生作用,“能触动人心的永远不是飘在空中的口号,而是有梦想和汗水的青春,得真实。”
本报札幌8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特派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