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facai369 2024-10-12 体育赛事 5 次浏览 0个评论

点击标题下优享康康可快速关注!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其他康复考研推荐文章

《成绩将出!2021康复考研重要资讯,立即查看!》

2021康复考研,祝你一战成“硕”,我们一“研”为定》

2021康复考研,祝你坚持不懈,顶峰相见》

康复考研,2022南方医科大学考研招生大纲详细》

2021康复考研再现,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技术考研真题汇》

2021康复考研再现,上海体育学院医学技术考研真题汇》

随着康复的发展,康复专业的考研越来越火,成为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的必要选择。康复考研的方向有三个,众人喜欢的康复治疗技术、难考的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和运动康复。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这则相关康复运动康复考研的名单吗,想给大家分享分享。对咯,今天查成绩,祝大家都能上岸!



北京体育大学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名
学术能力:第2名
全国排名:第15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世界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吴京、赵文卓、张怡宁、武大靖等
所在地区:北京市
学校属性:211工程、双一流、国家体育总局直属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北京体育大学官方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等9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38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和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和新闻与传播2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159项,其中包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1项、主动健康与老龄化应对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7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是2012年以来唯一每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文体育类期刊。

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142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学校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Jacques Rogge)等8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吉安·弗兰克·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誉教授”称号,授予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吉尔伯特·马吕斯·费利(Gilbert Marius Felli)“客座教授”称号,并聘为奥林匹克运动学部“名誉部长”。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上海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2名
学术能力:第1名
全国排名:第23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孙海平、邹市明、丁宁等
所在地区:上海市
学校属性:双一流、省部共建高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上海体育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以来,始终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己任,努力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摇篮。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经过六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学校是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单位之一,2003年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方向)、新闻学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体育、艺术、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校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针,在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推动学校发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健康与康复、体育新闻与传播、体育产业经济、体育公共管理和体育艺术方向等领域凝练了方向,积累了优势。目前已成功建成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上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学院作为立项主体的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经过65年发展,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0余篇硕、博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本科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多项奖项。学校建立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探索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近5年来,科研经费总量近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SCI、SSCI、A&HCI收录论文300余篇,中文论文被CSCD、CSSCI收录1300余篇。

学科拥有一批著名学者和行业著名教练和裁判,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国家运动队资深教练以及国际体育组织裁判员培训高级讲师等。

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试点院校,学校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现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在校留学生超过1000名。学校广泛拓展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已开展与科隆体育大学等国际一流体育大学的深度合作办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在澳门合作举办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学校大力深化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目前,中国乒乓球学院已被命名为国际乒联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与国际手联和国际田联分别共建国际手球学院和国际田联特训认证中心。
学校曾获得5枚奥运会金牌、1枚奥运会银牌、5枚奥运会铜牌、28枚世界锦标赛金牌、39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记录、2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为上海市获得了18枚全运会金牌。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通过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实地评估。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落户我院。与中国篮协和中国田协共建篮球学院和马拉松学院。

学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国内独有的标志性成果:率先建成了世界唯一的专门以乒乓球为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乒乓球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唯一命名的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内唯一的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大陆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全国“百强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杂志;率先引入国际体育组织立项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学校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和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挂靠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为定位,对接高等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战略,践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沈阳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3名
学术能力:第8名
全国排名:第33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韩晓鹏、韦迪、张立新、马一鸣等
所在地区:辽宁沈阳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省重点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沈阳体育学院简介↓


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体育行业骨干院校之一,目前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

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其中雪上运动中心(白清寨校区)占地757亩。现设有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康复学、休闲体育学、体育艺术学9个二级学科。同时拥有全日制(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体育学是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位列全国B+、辽宁省第1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22人,专任教师495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5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人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1人为国际体操联合会执委会和技委会委员、亚洲体操联合会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兼执委;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优秀教师2人;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7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4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5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资助对象,3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177人,硕士研究生1171人。18个本科专业涵盖教、管、文、理、艺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体育优秀课,1门省级公共艺术课。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0余项,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40余项。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专业综合性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体育研究中心是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图书馆藏书87万余册。

学校共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6万余人,历届学生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129枚,奖牌310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自主培养的运动员代表中国队连续参加了第18-23届冬奥会,夺得我国冬奥史上雪上项目12枚奖牌中的10枚(1金6银3铜)。韩晓鹏在第20届冬奥会上夺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奥史上男子项目和雪上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郑姝音在第31届夏奥会上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至此,学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冬、夏奥运会上都夺得金牌的高校。学校现有26个项目40支校代表队,70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近三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80枚、银牌143枚、铜牌139枚。板球、滑雪登山、花式跳绳等校代表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洲际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与美国、丹麦、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以交流促进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体育产业校企联盟,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智库,提供咨政建议,服务健康中国、运动辽宁;承办体育赛事,服务集训备战,派出师生担任沈阳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赛事的裁判员和志愿者,积极发挥体育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而不懈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武汉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4名
学术能力:第5名
全国排名:第35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张香花、杨威、程菲、徐琰等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
学校属性:省重点、省部共建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武汉体育学院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场馆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校训,坚持 “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201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820.6亩,分马家庄校区、藏龙岛校区、武当山校区和东湖高新区(豹澥)校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800余人(本科生1137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40余人,留学生40人)。举办一所全日制本科体育类独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余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体育学一级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二、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和学校。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群获批“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4个湖北省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30门;获批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现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是全国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2年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0余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74人次。

 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发控测共享平台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2个。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奥运攻关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阵期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版核心期刊。

 学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学生张香花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赛艇项目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1988年以来,培养输送和在籍的学生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共获得金牌131枚、银牌25枚、铜牌36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88枚、银牌18枚、铜牌15枚。培养出了张香花、杨威、程菲、吕会会等一批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知名体育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建有中国空手道协会培训学院、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积极开展同国(境)外学校联合办学项目,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7个,在校学生近500人。与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开展学生短期实习实训合作。2014年,学校获批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现有各类长短期在校留学生近100人。此外,学校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行业体协和企业在科技服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体育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运动项目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广州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5名
学术能力:第9名
全国排名:第38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容国团、戚玉武、巫迪文等
所在地区:广东广州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6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和单项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殊教育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学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学立项数,均名列全国体育院校第二名。近年来,学校在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竞技项目上形成特色优势,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学校在省政府倡导下牵头粤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学、体育机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并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为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出新贡献。学校开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承办2010广州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高校一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学校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受国家委派出国援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4万多人,其中世界冠军60多人(奥运会冠军7人)、政府高级管理人员60多人(大学校长30多人)。广东省50%的体育本科生和70%的体育研究生为本校培养。

办学以来,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校优秀学子并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容国团先锋连等9个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国、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教师“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连续获得三届“感动南粤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的高校。

在未来发展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建设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弘扬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天津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6名
学术能力:第3名
全国排名:第385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李响、张楠、白静晨等
所在地区:天津市
学校属性: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天津体育学院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4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2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5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37.7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78个,电子图书总量300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5%,获得并列第4名的佳绩。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1人,其中本科生5034人,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861人,高职生9人,留学生5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8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0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7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8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3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以来,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3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2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舞蹈学专业认定为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我校教学成果《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9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3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1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8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16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9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5部,发表学术论文2180余篇,其中被SCI和SSCI收录40余篇。

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一直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期刊、SCD来源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国内外12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青训中心,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2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首都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7名
学术能力:第4名
全国排名:第40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段世杰、谢苗、桑平、李炳渊等
所在地区:北京市
学校属性: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首都体育学院简介↓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始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院校。1962年7月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2月,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在校学生近4700人,其中本科生近28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65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近800人,竞技体校学生近350人,留学生近100人。

学校现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独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单位,3个附属单位,18个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以及10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对外交流与培训中心、中国高教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大众排球研发中心、全国校园篮球大联盟、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培训基地、北京校园足球协会、北京冰壶协会等17个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落户或挂靠学校。

学校签约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复核;承担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分析、现役运动员学历教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篮球举重等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衔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编纂;承办世界斯诺克公开赛、亚洲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中美超级女排对抗赛、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国际体育大学协会“奥林匹克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国际学术大会、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亚洲体育教练研讨会、亚洲幼儿体育学会亚洲幼儿体育大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达到91.2%;其中,16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5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以及一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北京市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人选、市级“长城学者”和拔尖创新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等称号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仅“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生就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392场,获得国际性比赛第一名128项,其中在世锦赛、世界杯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33人次,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大学生锦标赛等亚洲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46人次;获得全国性比赛第一名141项,其中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职业联赛等全国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02人次。

面对新形势,学校秉承“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的校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精致典雅”的办学理念,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吉林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8名
学术能力:第12名
全国排名:第45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冯凯、李雪尧、王晓竹、董慧博等
所在地区:吉林长春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吉林体育学院简介↓


吉林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地处环境优美、四季分明的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建校近六十年来,吉林体育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级各类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南岭和临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各类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长白山学者、省资深高级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级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著名专家学者,而且,一大批教师担任着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和世界、全国各类体育协会(学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

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涵盖4个二级学科),省级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1个。13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健身志愿者培训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在线立项建设课程4门,省级校企合作立项建设课程2门;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点3个、B类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

竞赛成绩卓著,学校的拳击、散打、滑雪、跆拳道、射击、射箭、游泳、体育舞蹈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创造一系列优异成绩,其中拳击队、散打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已达国际水平。建校以来培养了世锦赛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世锦赛、世界杯女子速滑冠军叶乔波,世锦赛女子花样滑冰冠军陈露,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滑冠军李佳军,世锦赛、世界杯女子拳击冠军李金子,世锦赛女子散打冠军鄂美蝶、刘玲玲,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军宫金杰、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等一大批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了殊荣。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日益活跃,近年来,连续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台湾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开展访学和交流活动。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步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进入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转型期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吉林体育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体育学院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办学转型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校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体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以运动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以及行业发展,具有“吉林体育学院特色、国内体育院校一流、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9名
学术能力:第11名
全国排名:第455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申雪、赵宏博、王濛、王冰玉等
所在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哈尔滨体育学院简介↓


哈尔滨体育学院(Harbin sport university)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创办于1956年,历经近6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训练成绩显著的高等体育学府,是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滑雪场(第二教学区)组成。现有教职工535人,其中,正高职51人,副高职126人,中级职称20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5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在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际级裁判16人,国家级裁判22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85人,在读博士10人,在读硕士5人。现有在籍本科生5852人,在校研究生111人。2008年,高山滑雪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速度滑冰教学团队又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教学训练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冬季运动项目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是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全部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英语、舞蹈表演等非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全国特色专业。学院分设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系、运动系、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体育人文系和思政部等教学院系,以及运动医疗康复中心、科学实验研究中心等教辅科研机构,形成了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博士研究生。
截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课题413项(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5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17项,黑龙江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724部,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37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其中,朱志强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冬奥会项目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及有效性的研究和应用》和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强国的发展战略研究》两个重大科研项目,标志着哈体院建设国内领先冰雪重点学科的进程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同时,学院还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冰上运动》的编写任务。
近60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冰雪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冰雪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校区建有标准的室内塑胶跑道田径馆、球类馆、体操馆、网球场、羽毛球场、速滑、花样、冰球场等室内外体育场馆30多个,现代化的综合训练馆和大学生滑冰馆等设施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作为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上项目赛场之一的大学生滑冰馆,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三亿多元资金,在距哈尔滨市80公里处的帽儿山镇先后建立了占地面积259.9万平方米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其中,高山滑雪场建筑面积23605平方米,共有7条雪道,能同时容纳2000多人滑雪,1000多人食宿;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建筑面积7298平方米,有1条雪道,5栋别墅,能同时容纳300多人滑雪、食宿。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目前高山滑雪场已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雪上项目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中心,是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滑雪项目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和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主赛场之一。该雪场在保证完成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任务外,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赛事及各类会议,特别是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赛事任务。同时,该雪场面向社会开放,充分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的需求,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业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院在冰雪教学、科研、训练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尝试,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拓展了“雪陆双周期的教学模式”,成功地解决了非冰雪期进行专业教学与训练条件受限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运动成绩明显提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半个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罗致焕、王金玉、刘凤荣、申雪、赵宏博、王曼丽、于凤桐、张丹、张昊以及刘佳宇、张义威等顶尖级运动竞技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截止2014年,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共获得冠军242项、亚军123项、季军101项。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我院学生共获得了2金3铜的好成绩。
在学院“十二五”关键发展阶段,在院领导班子强有力的带领下,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训练竞赛、对外交流、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学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哈体人将坚持“崇德尚勇 、求知躬行”的办学精神,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高度,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等体育强校而不懈努力。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成都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0名
学术能力:第6名
全国排名:第46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杨桦、崔乐泉、谷嘉诚、宁小花等
所在地区:四川成都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省建双一流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另有航空港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

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师资,如著名武术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医骨伤郑氏学派的创始人郑怀贤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周西宽教授等。学校现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人,高级职称近24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91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4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附属体育医院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共有17个教学单位,现有21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具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传播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同时还拥有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5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中3个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为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一专多能、通专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办学76年来,已培养了以我军军事体能训练奠基人孙学川少将和奥运帆板冠军殷剑等为代表的6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为国家体育及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科专业中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现有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大创”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项目88项、省级项目255项。其中,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课程,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2009-2017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按照“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方针,紧扣“体教结合、不断探索、培养人才、为国争光”主题,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9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及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40余枚、银牌480余枚、铜牌450余枚。

科研工作稳步提升。2009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形成了以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3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建有“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及2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校还建有集收藏、展示、科普研究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国内高校中唯一的以中华体育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凸显。学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囊作用,在国家运动项目协会改革的新契机下,主导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排球联盟、四川省运动舞蹈协会、四川省校园足球协会、四川省大学生网球协会、四川省搏击协会和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等一系列行业协会,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学校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发挥运动医学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四川省运动队提供科技攻关及医疗服务,助力国家短道速滑队、国家女子网球队、国家射击射箭队在奥运会、亚运会夺得金牌,为国家和地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和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的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河北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1名
学术能力:第14名
全国排名:第465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
知名校友:郭晶晶、蔡亚林、牛剑锋、赵颖慧等
所在地区:河北石家庄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河北体育学院简介↓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普通高等体育院校。1984年4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在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整建制基础上筹建并开始招生。1985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基础上建院。2005年6月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实质性并入河北体育学院。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学府路校区(占地500余亩)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正在建设的正定新区校区(占地200余亩)毗邻河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学院设有十一个系(部)、一个中心和一所附属体育运动学校,即学校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武术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冰雪运动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体育运动学校。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物业管理、英语、舞蹈学、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为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田径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田径运动》《河北民间武术》《体育科研方法》《健美操》《运动生物化学》《体操》《运动训练学》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健美操》《跆拳道》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外语智能化教学实训中心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体育学院—天津松江团泊湖高尔夫球会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体育学”所属的四个二级学科全部为省级重点或重点发展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专任教师360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武林百杰”“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模范教师” “省级教学名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教师9人,省级“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5人;拥有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运动健将70余人。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弘扬“因拼搏而充实,因进取而快乐”的体院文化,坚持走“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大众健身三兼容”的办学之路,坚持“大体育观”,秉承“崇德、砺能、笃学、拓新”的校训,以培养“文武兼备、德高技精,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通过“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教育、民族体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逐步确立了全省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骨干地位。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首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被省体育局、教育厅授予“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师资培训基地”“河北省冰雪人才培训基地”,被省体育局、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授予“河北省少数民族项目综合训练基地”,被省文化厅、教育厅授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先后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建院35年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万余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大中小学校、运动队、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系统、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的骨干力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86%以上。

通过“学训结合、体教融合”,学院与各项目中心共同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如奥运冠军蔡亚林、苏惠娟、庞伟,世界冠军张亚菲、赵颖慧、任洁、池彬,中国象棋国际大师棋王李来群、棋后胡明,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女足国家队队员白洁、张欧影、王丽萍、刘亚丽、王坤、刘杉杉,国家队篮球名将马健、梁达、刘军,乒乓球国手樊建新、牛剑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等。河北省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专业队中90%以上的队员都是河北体育学院输送的。河北省七人制橄榄球专业队和青少年足球专业队就是直接由河北体育学院承办的。

通过“院企联合、协同育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高尔夫球、冰雪人才。从2003年开始,学院与企业合作举办高尔夫球管理方向。多年来,高尔夫球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遍布全国80%以上的高尔夫球场。目前,学院正在与崇礼多家滑雪场合作,为服务冬奥会,加快冰雪人才培养。

今天,全院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高一突破”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体育大学而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西安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2名
学术能力:第13名
全国排名:第465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杨建平、龙武、肖俊峰、宝力高等
所在地区:陕西西安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是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沣峪、鄠邑三个校区。校本部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历史名胜小雁塔公园西侧。目前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硕士研究生780余人。学校现有11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体育传媒学院、足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部(研究生部)、1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并组建了跨项国家冰壶队。

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出5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学校同25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832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8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共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陕西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1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72万余册。                    

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南京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3名
学术能力:第7名
全国排名:第465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陈若琳、骆晓娟、陆春龙、陈玘等
所在地区:江苏南京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南京体育学院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健康科学系、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休闲体育系、足球学院、研究生部、运动员教育教学管理部、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部、附属学校和奥林匹克学院(民办机制)12个单位,1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32名;运动训练设有羽毛球系、网球学院(中国网球学院)、体操系、击剑自行车系、游泳系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355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5人23人次20项次获奥运会冠军,99人310人次197项次获世界冠军,172人475人次362项次获亚洲冠军,其中94人151人次111项次获亚运会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3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04.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2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4部;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4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0余篇,SCI、EI、CPCI-S2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设有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科学训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0人(含民办机制1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3人(民办机制3人)、副高级职称87人(民办机制4人)、中级职称115人(民办机制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237人(民办机制55人)。教练员有124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0人、高级教练44人、一级教练32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8人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7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含外聘38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秉承“严和朴实”校训,以“体育特色、国内一流”为目标,以培养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为根本,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大学,为江苏省和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山东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第14名
学术能力:第10名
全国排名:第470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知名校友:殷铁生、韩开湖、张倩、王汝恒等
所在地区:山东济南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山东体育学院简介↓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占地206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16.41万平方米。有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图书馆是山东省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料中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160.37万册。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人,其中本科生8019人、硕士研究生360人、中专生1800人。设有12个教学机构,2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是国内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本科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山东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体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2个山东省教学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5个二级学科和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山东省2017-2022年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此外,还有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
现有教职工695人,专任教师55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120人,高级教练2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人,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61人,国际健将5人,国家健将43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31人。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近三年承担国社科6项、国自然2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27项,省科研课题5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含核心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发明专利11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山东体育科技》是山东省优秀期刊。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直机关职工体质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体育史志办公室、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训练总营、山东省体疗戒毒研究中心等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始终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国锦标赛等大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近两届奥运会获得7金2银2铜,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张梦雪(2009级毕业生)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杨方旭(2013级在校生)获女排金牌、李晓霞(知名校友)获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有近300名学生和校友参赛,共获得37金21银16铜。近三年还在其他赛事获得218金301铜336银。
6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安家杰、巩晓彬、尹延勤等知名教练员,奚爱华、李晓霞、周璐璐、张成龙、张梦雪、杨方旭、孙一文等优秀运动员,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于承惠、于海等著名武术表演艺术家,为国家体育事业振兴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以与山东经济社会互动融合、与体育事业核心业务互动融合为主要路径,深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持续推进特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保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体院排名:不参与
学术能力:不参与
全国排名:不参与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体院
培养层次:本科
知名校友:贾占波、李雪英、朱婷、宁泽涛等
所在地区:郑州市
学校属性:省属重点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滑动浏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郑大体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本科办学层次,副厅级规格,隶属省体育局主管,业务工作受省教育厅领导。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河南体育学院,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停办;1984年恢复创建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并入郑州大学,更名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保留独立法人资格)。2017年10月,经河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以郑大体院为基础,申报设置河南体育学院被列入《河南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学院本部位于惠济区银河街2号,登封校区位于登封市大禹路146号,总占地面积1155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1人,正教授25人,副高级职称93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青年骨干教师18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092余人,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设有7个教学系和登封校区,13个研究中心,其中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老年体育研究中心、河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河南省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运动心理研究中心、河南省冰雪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均为省级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4个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教学团队,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8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发表核心期刊422篇;主编或参编著作318部。

学院突出武术和运动训练办学特色,培养了奥运冠军贾占波、孙甜甜、李雪英、朱婷,世界冠军宁泽涛、王二平、马建超等知名运动员100多人;设立的河南省太极拳队开“省队校办”先河,队员多次在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体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十三五”时期,以确保成功申办河南体育学院为工作总目标,合理调配各种办学资源。进一步改善学院综合发展环境,创新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推进以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为引领的管理改革。坚持体育学一级学科为主干,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论证和增设体育学相关专业。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社会服务、行业服务水平,在全省高等体育教育中发挥先导作用,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和体育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集教学、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相关说明:

1.“体院排名”依据:艾瑞深校友会2020年体育类院校排名数据;
2.“学术能力”依据:软科2020年体育类院校排名数据;
3.“全国排名”依据:艾瑞深校友会2020年全国高校排名数据;
4.“星级排名”依据:艾瑞深校友会2020年体育类院校排名数据;

5.“办学层次”“培养层次”“知名校友”“学校属性”等资料参考了百度百科;
6. 各院校简介来自于院校官方网站;

康复工作者,终身学习者,医学进步者,祝你“一查上线,一面成硕!”

原创投稿邮箱:1773432138@qq.com  小编微信:18285887339

本文转自:体育学社微信公众号、Nature康复考研| 侵删

辑:冯燕鹏

声明:优享康康在线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为交流学习,所有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好书推荐购买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往期推荐

最新指南 | 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及路径指引

作业治疗师叫你打麻将,小组康复模式在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下交叉综合症的解剖分析与纠正训练

康复评估,脊柱侧弯的全面评估

肩颈部酸痛,居家自我牵伸康复训练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点个在看,为小编添一毛钱工资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德华盛教育

带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小德有话说

我知道,你在渴望清北名校生的金字招牌;

我懂得,你在期待口碑与生源的双重收获;

你的愿望与希冀,找我,帮你变成现实!

德华盛教育火爆招商中!

《2022强基计划百问百答(2022版)》

内含 强基常识、报考、入围、确认、校测、志愿、录取、培养等近150个问答务必仔细阅读,降分录取的机会千万别轻易放弃!

注:本文根据39所高校官网公布的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以及历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报考经验整理成文,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同时,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有其它问题可以继续留言交流。

01

强基常识篇

1、强基计划是什么?

答:强基计划 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是高校招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区别于高考,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择优录取,突出基础学科的引领作用,入校后单独编班,重点培养。

2、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

答: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一共39所,较往年新增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体名单如下:

3、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招生?

答:强基计划主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2022年北航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北理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

4、文科生可以报名强基计划吗?

答:可以。面向文科生开设的专业有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等;开设院校有清北、人大、复旦等。

5、强基计划是面向全国31省市招生的吗?

答:是的。但每所院校的招生范围不同,需要考生查阅招生简章或报名系统。

6、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有哪些?

答: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理化生信二等奖及以上。

7、强基计划什么时候报名?

答:每年4月份报名,各高校的具体报名时间点击右侧链接查看:39校2022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时间汇总。

8、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是什么?

答:报考流程大致为简章公布、网上报名(3月底至4月)→高考(6月)→考试确认(6月20日前)→提供高考成绩(6月25日前)→确认入围名单(6月26日前)→校测考试(7月4日前)→录取(7月5日前完成)。

9、39所高校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都一样吗?

答:不是,考生以报名系统及院校招生官网信息为准。比如,清北4月24日前公布考生破格资格审核结果;上交、复旦、南大校测考试时间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

10、报考强基计划有什么好处?

答:强基计划对考生进入名校、高校选拔优秀生源、国家培养人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①缓解高考裸分压力,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②强基校测考核直面高校专家,增加考生的阅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素质;③强基招生和培养一体化,可便于考生提前生涯规划;④让对少数竞赛银牌以上的考生破格入围,不占原本招生计划,为拔尖人才创造了机会等。

11、强基计划是直接降分吗?有竞赛奖项能降多少分?

答:强基计划对考生没有明确的降分优惠,但从往年录取情况看,最后录取分数大多比高考裸分录取的分数低5-20分。另外,对于有竞赛基础的考生来说,校测比一般考生占优势。

12、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和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院校扩容,关键领域优势专业强势加入,上交、复旦、南大校考入围机制巨大调整,培养方案明确化等。详情点击右侧链接查看: 《2022强基计划报考趋势评估及策略分析》。

13、强基、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能同时报吗?

答:只要符合相应的报名条件,都可以同时报考,不过如果需要校测,可能时间会“撞车”,到时候需要做取舍。

14、强基计划和高考冲突吗?

答:没有冲突。强基计划是依托于高考进行的高校选拔方式,如果没有通过强基计划选拔,也可以正常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没有任何影响。

02

强基报考篇

15、强基计划在哪里报名?

答:强基计划报名统一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进行。

https://bm.chsi.com.cn/jcxkzs/

16、强基计划报名时间有多长?

答:20天左右,各院校报名系统开放时长不一致。2022年南开大学4月25日截止,其他高校大多在4月29日~30日截止。

(一)注册、报名步骤

17、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如何注册?

答:需要在阳光高考网进行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如下:

(上下滑动查看↓)

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网,首次点击注册账号后,请注意跳转新页面为“中国高中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在此页面注册账号信息,然后返回首页登录账号。

△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官网首页

△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 注册界面

△ 特殊类型招生服务平台 登录界面

18、学信网账号注册填学生信息还是家长信息?

答:必须使用学生信息。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19、孩子没有自己的手机号,可以用家长的手机号吗?

答:可以。

20、学信网注册使用邮箱注册还是手机号注册?

答:都可以,没有影响。

21、已经注册过学信网账号的还需要再注册吗?

答:不需要,用一个账号就可以。

22、学信网注册过,但忘记了密码怎么办?

答:用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可以找回。

23、学信网注册账号,出现身份证号码重复需要验证,是怎么回事?

24、报名强基计划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吗?

答:可以,但是不建议用手机,还是建议电脑端操作。

25、报名系统为什么无法上传照片?

答: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自动读取考生高考报名信息,照片同步高考报名照片,不能更改。

26、报名系统页面打不开怎么解决?

答:可能是浏览器不兼容,建议使用最新版 Chrome、Edge浏览器,保证系统功能正常。

27、有强基报名的操作步骤吗?

答:注册登录—进入系统—查看报名须知—确认报名条件—查看并上传破格奖项信息—附加信息—上传附加材料—添加志愿专业—确认志愿—下载志愿表—上传志愿表—报名成功。

28、请问强基报名中的附加信息填什么?

答:根据报名系统提示进行填写即可,具体以报名高校的系统要求为准。

29、能上传我的高中奖项信息吗?

答:符合高校破格入围资格的考生选择破格报名,可以上传获奖信息及证书。少数高校要求考生补充材料,如上交、中科大、北航2022年支持上传省一/铜牌证书。

30、请问报强基计划需要提交个人陈述吗?

答: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简化,大多数高校不需要上传附加材料,也有少部分高校需要自荐信,如北航、南京大学。

31、强基计划限报1所是什么意思?可以先报名几所,最后入围1所吗?

答:不可以。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只能填报1所高校。

32、一个孩子只能报1个学校的1个专业吗?可以像高考志愿一样报多个专业吗?

答:不一定。考生只能报考1所高校,但是填报专业数每所高校要求各不相同,可报考专业数1-10个都有。

(上下滑动查看↓)

△ 2022年强基限报说明

33、点进某个大学招生系统就必须在哪个大学报名吗?还是可以每个大学都进去看看?

答:都可以看,大部分信息需要“开始报名”才能看到,看完以后可以在“基础信息”里取消报名即可。

34、强基计划在专业志愿填报时可以设置先后顺序吗?

答:可以。经自主选拔在线查询,高校在考生进行专业志愿填报时,是可以对所报志愿进行排序的,可以把你最最最想去的专业排在前面

35、强基报考时,专业志愿调剂选择服从还是不服从?

答:除高校硬性规定不安排调剂或必须服从调剂外,考生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

36、如果服从调剂,会不会被录取到没有填报的专业?

答:是有可能的,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不能录取才会触发调剂。

37、强基报名成功了,还能不能取消重新报另一所学校?

答:可以的。只要你当前报名的学校报名时间还没有截止,你都是可以取消报名改报其他学校的。

38、强基计划报名成功,还没审核,取消报名以后还可以再报原学校吗?

答:只要在原学校报名时间内都可以。

39、填报完成后,想修改下填报的专业可以修改吗?

答:一旦确认专业志愿将不能更改;如需更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段内取消报名,然后重新报名。

40、强基计划取消报名的次数有限制吗?

答:没有限制。

41、报名结束一直是待审核状态,这算报名成功吗?

答:这代表报名已经完成,等待学校审核就可以了。自主选拔在线温馨提示:考生或家长在报名完成后对强基计划志愿表及基本信息进行二次检查,然后好好准备高考及校测考试

42、强基计划有报名费吗?

答:大部分院校不收费,厦门大学入围考生须缴纳报考费,南京大学考生参加初试需要交费。

43、考生确认及上传承诺书是什么意思?

答:“考生确认”这一步骤往往是高考结束后进行操作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确认,视为放弃入围及及后续校测录取。

(二)报考条件

44、复读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吗?

答:可以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强基,对复读生没有报考限制。

45、强基计划对农村户口或城市户口有要求吗?

答:没有,都可以报。

46、刚过一本线可以报强基计划吗?

答:可以报名,但最好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水平相当的院校和专业,提高入围几率。

47、强基计划高一、高二学生可以报名吗?

答:不可以。强基计划的报名对象是优秀高中毕业生,具有当年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才可以进行报名。高一、高二及更多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做好前期的报考、备考工作。

48、没有竞赛奖项或没有竞赛经历,可以报名强基计划吗?

答:可以的。高考成绩占到了强基综合成绩的85%,只要综合成绩优秀都非常有机会入围强基计划。靠竞赛破格入围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不占普通考生的名额。

49、有竞赛经历/奖项的考生,报考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

答:①五大学科竞赛金牌、银牌获奖者可以破格入围强基校测环节;②铜牌、省一、省二、省三获奖证书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之一,在校测环节有较大优势;③铜牌/省一证书可作为报考材料进行上传,认可高校有上交、中科大、北航等。

50、家庭条件好才能报名强基计划吗?

答:不完全是,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培养,学制较长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部分学校都有专门奖学金倾斜。

51、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选科要求吗?

答:有,请考生报名时仔细研读招生简章。

52、不符合强基专业的选科要求就不能报了吗?

答:是的,专业选科要求也是硬性规定。

(三)择校参考

53、各省2022年的招生计划如何查询?

答:进入学校的强基报名系统进行查询,需要在首页确认报名后,才能查看分省招生计划。

54、系统中显示的招生计划是本省的还是学校全部的?

答:考生看到的是,该校在本省适配到考生学科/选科条件下的招生专业和对应招生计划数。换句话说,如果A是理科生,则看不到招生要求是文科省的专业和计划。

55、简章中没有公布招生范围,在哪里可以查看?

答:学校的强基报名系统可以看到招生专业和计划的都是可以报名的。

56、系统显示“无符合条件的招生计划”是什么意思?

答:这样表示该校在你省(文科/理科/对应选科)没有招生计划,不能报名。

57、为什么属于高校招生省份但是报名的时候却没有可选择的专业?

答: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是分省分专业设置的,如果你的选科不符合招生要求,那是没有可填报的志愿的,就像中科大,只招理科生,文科生进入报名系统后也就没有可选择的专业志愿。

58、强基择校报名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强基计划限报1所,考生家长报名一定要研究高校招生政策,然后根据自身成绩和志趣,结合高校往年录取数据,做院校专业定位。

推荐高考志愿一卡通,支持高校往年招录数据查询、院校专业实力介绍、专业兴趣测评、智能生成方案等。

强基入围篇

59、高校入围标准是什么?

答:入围基本分为两类,一凭高考成绩;二凭学科竞赛奖项。第二类即我们说的破格入围,2022年要求五大学科银牌及以上奖项。

60、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强基入围结果?

答:入围结果会在各省市高考分数公布后,一般在6月25日以后。

61、强基入围结果在哪里查询?

答:在报名系统查询,一定要记好报名账号和密码。

62、入围分数是指高考裸分吗?

答:除少部分按照加权成绩入围的高校外,其他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排序入围。

63、2021年北航的入围分数线怎么比清北还高?

答:受加权影响。北航入围成绩 =重点科目高考成绩(之和)*1.2 +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64、平时成绩优异是否能够入围?

答:入围与否取决于考生的高考成绩,而非平时成绩。

65、确认是在高考出分后,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入围呢?

答:考生可以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估分,如果觉得自己分数远高于所报考院校的投档线,可以放弃确认,选择更高层次的院校。

66、新高考地区,选科是赋分?确认环节如何估分呢?

答:新高考地区,无法确定赋分后成绩的话,可以参考联考、模考的成绩确定对应的位次,确定自己入围的概率。

67、强基入围是省内竞争还是全国竞争?

答:省内竞争,从入围到录取强基都是分省制定招生计划。

68、某校对某省的最后招到多少学生的指标是一定的吗?

答:每年招生计划是一定的,如果录取名额不足存在调剂和再次选拔的可能。

69、考生入围后,如果有部分考生因为高考裸分放弃校测,会从未入围考生中递补吗?

:基于往年招录情况,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资格不会做候补名额,但部分高校会在已录取的本科生中会进行二次选拔招生。

70、强基计划校测入围比例是多少?

答:高校一般按照招生计划的4-6倍确定入围名单。通俗的讲,如果入围比例是6倍,而报考的专业招生计划10人,那么最终入围笔试会选择10*6=60人入围笔试。

71、强基破格入围的条件是什么?

答:数理化生信国二及以上,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公示为准。

72、强基计划破格入围中决赛二等奖以上指的是省级赛事还是全国总决赛?

答:是指全国总决赛。

73、破格入围的考生占招生名额吗?

答:破格入围考生不占用招生计划。

74、强基入围后可以不去吗?

答:入围后弃考,可能会影响考生诚信档案。如果参加不了可以尝试与高校招办电话沟通。

75、入围后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抓紧时间准备校考

04

强基确认篇

76、报名强基计划必须进行“考生确认”吗?

答:可以自愿选择。如果想放弃强基可以不确认,反之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

77、强基计划不进行考前确认会有什么影响?

答:强基计划如果没有确认,高考成绩达到入围标准也无法参加校测,相当于放弃了强基计划。

78、强基计划报名确认后,还可以修改其它学校吗?

答:不可以,修改报名学校只能在志愿填报阶段即4月份进行。

79、强基计划确认在高考出分前还是出分后?

答:在高考出分前完成,大部分高校截止时间是6月20日。

80、强基考前确认后不参加校测考试,对考生有影响吗?

答:对于确认参加学校考核又无故弃考者,高校将按照相关规定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自主选拔在线温馨提示:考生如果确实是特殊的原因不能参加的,一定要尝试跟招办沟通说明情况。

81、强基考前确认后,不去校测考试还会录取吗?

答:不会。

82、清华北大没有确认环节,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先报名,等高考分数出来后再根据自身分数情况决定要不要参加校测考试?

答:原则上是的。

05

强基校测篇

83、强基计划校测考什么?

答:强基计划校测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14所高校简章中明确不考笔试,具体考试科目和考试安排以高校实际安排为准。

84、强基计划校测在哪考?

答:校测一般在高校组织试,也有高校在全国设置考点;受疫情影响部分学校会在线上进行。

85、强基计划校测考试在高考前还是后面,能不能说一下具体时间?

答:强基计划校测一般在高考成绩出来后进行,具体以当年高校通知为准。

86、笔试主要考察什么内容?

答:各校具体难度与学校层次、特色有很大关系,难易度都是相对的,考察内容主要有:学科基础题;高考探究风格题;学科竞赛题目等。

87、校测笔试难度大吗?

答:因校而异。校测考试区别于高考,一般比高考难,部分高校笔试难度接近或到达竞赛水平,清北等顶尖校部分试题可达竞赛复赛难度。

88、面试主要考察什么方面?

答:面试主要为综合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潜质、科研潜质及专业志趣等综合素质。

89、哪些高校是只考面试的?

答:有14所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只考面试,点击右侧链接了解详情: 这14所强基计划高校只考面试,非竞赛党重点关注。

90、只考面试的学校会更难还是更简单?

答:只考面试难度没有笔试+面试高,但也不意味着简单。

91、强基计划面试如何准备?

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培养学科特长思维,关注相关学科领域前沿研究;②全方位了解报考的高校和专业;③关注热点事件、社会常识;④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92、面试会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吗?

答:会。根据往年招生情况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面试中十也是考官打分的重要参考资料。

93、体测主要考察什么方面?

答:不同院校的体测方向各不相同,高校招生简章中有明确说明。

94、体测不合格真的会取消资格吗?

答:会的。

95、体质测试与体育测试有什么不同?

答:是一样的内容,叫法不同。高校强基计划简章对体测都有具体项目的说明和标准,每个学校不一样。

96、校测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多少?

答:校测成绩占强基综合成绩的15%。

06

志愿录取篇

97、强基计划什么时候填志愿,不录取对后续有什么影响?

答:强基报名时候就需要填报专业志愿。如果不录取,不影响后续其他批次录取的。

98、报名系统里选择的专业调剂是在强基计划的几个专业里调剂,还是学校所有专业里进行调剂?

答:仅在高校强基计划专业间调剂。

99、强基计划的调剂是全校范围内调剂吗?

答:不是,仅在强基专业间调剂。

100、“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不予录取。” 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从志愿填报的角度看,招生名额有限,部分考生会被调剂专业。这类考生如果不服从调剂就不被录取,也不影响后面其他批次的志愿填报。

101、请问专业服从调剂是指校考前入围服从调剂还是考后录取服从调剂?

答:依据高校招生机制不同,具体可以参照招生简章或电话咨询招办。

102、如果达不到专业分数线,但是达到其他专业分数线,在填写时填写不服从调剂,不会被强行提档吧?

答:如果选择不服从调剂,不会被录取到没有志愿的专业。

103、请问一个专业收多少人呢?比如一所高校招150,但包含9个专业,所以平摊下来大概每个专业16个人?

答:不是平摊计划。招生计划由高校拟定,具体可以登录报名系统看本省招生计划。

104、强基计划是不是入校后不可以转专业?

答:原则上不允许。

105、今年强基新增的几个专业有哪些?实力如何?

答:新增专业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还有三所大学首年加入强基计划招生,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动物科学(生物育种);湖南大学化学专业。上述这些新增专业均为这些高校的王牌专业。

106、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有什么区别?

答:一般来说,物理学比较侧重理论研究,应用物理学比较注重在理论基础及实验成果基础上实现向现实技术的转化。各高校培养方向不同,建议到高校官网查询了解。

107、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什么区别?

答:简单来说,基础医学研究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以科研为主。临床医学则是培养医生。

108、同一学校古文字和哲学可以都报吗?

答:要看高校设置的专业限报数量。

109、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具体不同之处在哪?

答:学习方向不一样。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是为强基计划开设并单独设置培养的,与普通批次专业比从专业学习到政策倾向都不同。

110、请问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古文字学方向吗?有没有别的方向?

答:强基计划重点培养的是古文字学方向,所以2022年强基计划公布的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111、如何知道往年强基报名、招录以及校测情况,得出最佳强基填报方案?

答:推荐这组王牌搭档,考生可点击下方卡片了解详情↓

112、强基计划录取结果何时公布?

答:原则上各高校7月5日前完成录取,会在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

113、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在哪查询?

答:报名系统内查看,一般在7月中上旬发布,及时查看院校招生信息。

114、强基、综评和高校专项哪个先录取?

答:强基计划是在所有批次前录取的,综评和高校专项一般是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录取。

115、强基计划综合成绩如何计算?

答: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校考成绩15%。

第一类考生,按照综合成绩(高考成绩x85%+学校考核成绩×15%)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才能录取。具体计算公式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简章公布为准。

116、强基计划录取分是不是不能低于裸分录取最低分数?

答:不是,强基计划是按报考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117、强基计划是校测通过了就直接被录取了是吗?还用单独填报志愿吗?

答:强基计划不用单独填报志愿,强基计划校测以后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政策为准。

118、报名强基计划,对正常填报志愿可有影响?

答:没有影响。强基计划在提前批之前招生,如果没有被录取不影响接下来的批次录取。

119、被强基计划录取后还需要参加其他批次志愿录取吗?

答:考生高考出分后正常填报高考志愿。被强基计划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120、报了强基的学校,提前批和本科批也可以报同一所学校吗?

答:可以,不过如果强基录取,就会提前锁档,无法参加后续批次录取。

121、强基锁档是什么意思?

答:强基计划录取工作在本科提前批之前完成,一经录取不能参加后续批次的志愿。

122、如果被强基录取了,能选择不去吗?

答:强基录取后如果不去报到,则只能复读。

123、江苏A类高校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哪个录取在前?

答:强基在前,首先安排录取。根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江苏综合评价录取在强基计划之后本科提前批次之前完成。

124、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都报了,都录取了怎么抉择?

答:高考只能有一个录取结果,不会出现同时录取。

125、竞赛金牌及银牌是直接录取吗?

答:不会,只能破格入围到校测考试环节,最终以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校测成绩)择优录取。

126、清北强基计划录取比例高吗?

答:两校强基总录取人数近1900人,占总招生人数的1/4左右,对比统招有一定优惠空间。

07

强基培养篇

127、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模式与普通的有什么不同?

答:强基计划单独编班,设置20-30人小班;或实行书院制,如清华大学;或在原拔尖计划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倾向更多的政策和师资,整体来看前景光明。

除此之外,强基计划都有相匹配的动态进出机制,如果不适应强基计划或在相应阶段考核不合格将退出强基计划,转入普通班学习。如果普通班考试有意加入强基计划,也可以通过相关考核补入名额。

128、强基班与普通班的区别在哪里?

答:与普通班最大的区别就是培养模式的不同,强基班为录取学生制定了单独的培养方案,包括导师制、小班化以及本硕博衔接等。

129、每所强基院校的培养模式都是一样的吗?

答:不一样。不同院校的师资、经费、科研方向等都不同,具体院校的培养模式以各校分布为准。

130、进入强基计划后,大学是不是就可以躺平了?

答:不是,强基班教学进度更快,教材更难,躺平就会被淘汰。

131、报了强基计划,就一直在强基班了吗?

答:各高校强基计划培养具有动态考核机制,如果考生考核不通过,则需要离开强基班,到同专业的普通班级,并且从普通班里选拔优秀学员进入到强基班内。

132、强基计划的动态考核机制是什么意思?

答:各校各专业会定期设置考核,如若考核不通过会淘汰进入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子同样可以通过考核进入强基班。

133、动态考核多久一次?

答:不同院校要求不同,可以询问高校招生办。如华南理工大学在第三学期初、第五学期初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34、强基班的淘汰率高吗?

答:大多院校只是设置了合格标准,达标即不会被淘汰,毕竟不是为了刷人而考核。

135、如果进了强基班,进校之后发现自己跟不上,可以转到其他专业吗?

答:强基计划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如果达不到考核标准会淘汰到普通班学习,具体以各高校政策为准。

136、强基计划一定要本硕博连读吗?

答:各高校培养模式不同,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选择是直接毕业、还是本硕连读、或者本博连读。考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并不是报了强基计划就一定要读到博士毕业。

137、高校强基培养方案中提到的“3+1+X”或“3+X”中的“X”是什么意思?

答:以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为例,“3”指的是考生大学三年级及以前的培养学校;“X”为大学三年级之后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习。

138、强基计划都是本硕博学习吗?读硕博阶段要进行考试录取吗?

答:强基计划有优先本硕学习的政策倾斜,并且多所学校强调有动态进出机制,会考察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进度。

139、报考强基计划可以保研保博吗?

答:强基的培养模式,相当于有本校保研保博资格。

140、强基计划硕士、博士阶段可以换专业吗?

答:硕博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以高校培养方案为准。哈工大、山大等校都在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说明。

141、强基计划可以辅修双学位吗?

答:一般是可以的。如北京大学设置了“1+30”的“本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还设立了荣誉学位。

142、强基计划考上一所学校后,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会受到限制吗?

答:此前有部分学校宣称本硕博的政策限定本校,如果想去其他学校深造,则退出强基计划,具体情况考生需询问高校招生办。

143、学生会、社团等大学校园实践,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大学的孩子可以参加吗?

答:可以的,不受影响。

144、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如何?

答:强基计划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人才,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145、基础医学就业方向是什么?

答:基础医学就业主要前往高校当老师,进入国内外科研院所研究、医院研究所、药企技术开发等。

146、强基计划如果被录取,毕业后会不会被国家分配到山村支教?以后的工作是不是国家指定分配?如果是这样,对国家分配的地区有没有选择权?

答:不会,强基计划毕业生是自主就业,在学习阶段都可以选择是否退出强基计划。

147、强基计划的毕业证有不同吗?

答:从目前政策来看,强基计划的毕业证没有特殊标记。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个人陈述到底怎么写?

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部分院校在报名时需要提交一份重要材料——个人陈述。但很多考生在递交附加信息的时候,很苦恼个人陈述到底应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合适?

同时各省综合评价招生也在陆续启动中,个人陈述对于综合评价报名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圈总整理了个人陈述的写法,赶快收藏备用!

01

什么是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一般也叫自荐信,主要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特长、申请原因、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字数在800—1500字之间。一篇优秀的个人陈述不仅可以为考生“加分”,还可以在面试时用做自我介绍的资料。

目前,已知需要在强基计划报名时提交个人陈述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校是否有个人陈述提交要求可在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中查看。

截图来自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系统

截图来自北航个人陈述附件

需注意,个人陈述还是大部分院校综合评价报名必备材料之一。部分其他院校虽然简章中没有提到,但是在报考系统中有自荐信要求。

还有部分高校可能对个人陈述/自荐信有详细要求:比如字数要求、手写还是打印、是否需要邮寄、中文还是英文等,务必以学校要求来准备。

02

个人陈述怎么写?

1、自己的基本信息

要简单描述自己的基本信息,表达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经历。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情况不要过多透露,因为家庭情况不是初审的标准,而且还有损害公平性的嫌疑。

2、兴趣爱好特长

俗话说“对症下药”,填写自身特长一定要围绕专业和学校来写。比如报考理工类院校,报考理工类专业,就多多展现自己在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上的特长,如果能有相关的奖项来佐证,一定要写上去。

如果想要报考生物学,写自己对各种动植物观察细致,或自己动手做昆虫标本等,那么就会让审核专家眼前一亮,可能会认为你确实是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观察和动手能力强等。

这方面一定要真实,不然就算侥幸通过了初审,面试时老师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立刻露馅。

3、报考理由

总的来说,这方面要抓住两点大方向:一是夸学校,二是说明自己与学校是契合的。

夸学校不要无脑夸,不要太肤浅,因为是双一流就报考这种话不要成为主要理由。要多从校史传统、办学理念、尤其是专业实力这些方面夸。

另外就是要说出自己在相关专业有兴趣、有天赋、决心努力学习、将来从事相关事业这类的话,来说明自己与这所院校这个专业是契合的。这就需要考生仔细了解自己的目标院校,了解自己报的专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理想规划

强基计划招生的目的是选拔国家战略所需人才,一方面考生的能力很重要,另一方面,需要考生自己志存高远,有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意识和抱负,不然招进来一些胸无大志、只会混日子,又或是志不在本专业,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又有何用?

因此,一定要结合想要报考的专业方向,谈谈自己大学努力方向,谈谈对未来的展望,谈谈大学期间学习生活有哪些计划,谈谈自己想在本专业做出什么成绩或成就,这些都能显示出你对自己的专业乃至人生规划是否清晰明确。

5、总结

自荐信有字数限制,通常是800字,所以一定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写无用信息,不要堆砌辞藻。行文要流畅,语气要诚恳,不要出现错别字。

03

8个写作技巧分享

1.写自荐信不要程式化,尤其不要套用网上所谓的模板,要让人眼前一亮。

2.用实例或者数据说话,如说个性特点也可用具体实例说明,才更加可信。

3.套话少说,语言尽可能朴实简练,让老师看到你的踏实和真诚。

4.不要吹嘘自己,在介绍自己的优势特长时要实事求是,有时可以适当地表露一下自己的缺点,千万不要将自述写成自夸

5.告诉老师你“很了解”、“很向往”,要传递出“我不是一个盲目的人,我是基于对贵校的深入了解和真诚向往才来报考的”,同时还要体现出你在该专业领域有特长和潜质,你对该专业领域有浓厚兴趣!

6.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不能只停留在对学习成绩的介绍上,可以重点描述自己课外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

7.亮出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要相对具体,让人感觉切实可行,这样老师会考量你多大程度适合所报的专业。

8.细节决定成败,错别字和语病一定要杜绝,手写稿要尽可能字迹工整漂亮,不能让看的老师费力辨认。

04

个人陈述范文 仅供参考

尊敬的××大学的领导/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信,我是来自 XX 中学的王××,希望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贵校实现我的梦想。

××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大学,美丽的校园、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让我对××大学充满了向往,贵校很多专业更是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钻研,喜爱数学的男生来说,能在这里求学,必定是一件令人骄傲和开心的事。

从小学到高中,我文化课成绩一直在班级前沿,尤其是对数学方面情有独钟。可能是耳濡目染受到来自家里人的影响,我对算盘有着不一样的爱好,也让我了解到了“二一添作五”的由来和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时的乘法口诀和自宋朝以来珠算历史的传承,它锻炼了我的思维逻辑,让我觉得和它的相处更像伙伴一样亲近。

从小我就对数字极为敏感,喜欢寻求数字与符号之间奇妙的联系,有过做数学家的梦想去解开数学王国那一个个神秘的面纱,像那有趣的斐波那契数列,但是随着知识储备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了数学的奥妙无穷无尽,想要走在数学学科的前沿可能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也渐渐从不切实际的理想回到了现实。

我的家庭较为民主开放,我的父母虽不是高学历人才,却十分重视我的学业,同时也绝不压抑我的个性与自由,能够理解和支持我的兴趣和爱好。

对于生活,我始终充满信心和向上的热情。作为班长,我认为我有义务帮助同学,承担责任。我会不厌其烦地为同学讲数学题,也会虚心向他们学习去提升我语文英语的不足之处,与同学交流讨论学习方法,组织同学做好工作。

我是一个做事有主见的人,愿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更喜欢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旦遇上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全身心地投其中,靠自己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去完成它们。

在校园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传承“五四精神”,积极进取,永不认输。在高中三年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千部,获得一等奖学金等等。在学习中,我在比赛中取得了××的好成绩。

如果有幸能够进入××大学强基班学习,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夯实学科基础,在××领域不断发展深造。同时,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子。

我热切地期望能佩戴起那枚寓意深刻的××大学校徽,走进校园中学习。

此致

敬礼

王××

2022 年 4 月

来源 |自主选拔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德华盛仅用于非商业性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ID:dehuashengjiaoyu)

责任编辑:

继2021-2022赛季德国杯两场半决赛赛程结束之后,获得晋级德国杯决赛的两支球队名单得以确认,弗莱堡和莱比锡将会师2021-2022赛季德国杯最高舞台,他们都将向最高荣誉发起冲击。根据赛程时间,2021-2022赛季德国杯决赛将在2022年5月22日02:00进行,届时两支球队将为大家献上争冠精彩大赛,让我们一起期待最终的冠军出炉。

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2022德国杯决赛对阵时间赛程表

本赛季德国杯半决赛为单回合淘汰制,其中弗莱堡面对的对手为汉堡,凭借着彼得森、赫夫勒和格里福的进球弗莱堡以3-1淘汰对手拿到决赛入场券。尽管格拉策尔在米罗·穆衡在最后时刻帮助汉堡打入一球,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比分改写。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弗赖堡队史首次杀入德国杯决赛阶段,相信他们将在这一基础上冲击更好成绩。此前遭遇弗莱堡淘汰的汉堡队反而有三次德国杯夺冠经历,不过他们在过去4次德国杯半决赛都遭遇对手淘汰,本届德国杯他们也依然没能打破这一魔咒。

另一场德国杯半决赛的较量是在莱比锡红牛和柏林联合之间上演。尽管比赛中贝克在特里梅尔的助攻下率先帮助柏林联合进球开了个好局,但在随后的比赛中莱比锡红牛先后攻入两球,这两粒进球分别由席尔瓦、弗斯贝里攻入的,带着这一比分RB莱比锡2-1柏林联合晋级德国杯决赛。值得一提的是,莱比锡红牛队史在顶级赛事冠军锦标至今还未有过1座,本次晋级德国杯决赛也为球队创造了机会,他们将向队史德国杯首冠而全力以赴。

2021-2022德国杯决赛赛程:

05-22 02:00 弗赖堡vs莱比锡红牛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艾欧小麦体育,本文标题:《2022康复考研,全国15所体校排名及实力介绍,运康考研怎么选学校?(2022强基计划报考150问答,扫清强基报考难题!)》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