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汇总十篇)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汇总十篇)

facai369 2024-10-12 赛事报道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关键词:国培计划;管理干部;双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55-02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学校转制、办学转型的新形势下,积极适应新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培训工作思路,集中精力重点办好“国培计划”、“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十百千工程”等三大培训项目,不仅形成了我校在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品牌效应,而且进一步带动和发挥了新疆教育学院作为自治区“三中心,一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影响和辐射示范作用,既使培训工作达到了“出精品,创品牌,上层次”的目的,又做到了“全面开花”。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完成各类集中脱产培训11000余人、远程培训2万人次,完成各类中小学教师考核和测评17.3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新疆的基础教育事业特别是新疆的农村教育、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着力为新疆农村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

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目前学校组织的很多教师研修活动效率较低,主要存在着研修主体与要求的单一性,研修目标的功利化,研修活动实质上的 单兵作战。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研修总结,请笑纳!

教师研修总结1通过本阶段的远程研修,我从六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实录中得到了更丰富的教学启示与教学经验,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对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六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本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运用的资料齐全、信息丰富。吴老师的课程突出了政治性、盖老师的课程突出客观性、刘春霞老师的课程突出体验性、刘化红老师的课程突出趣味性等等,老师们的课件素材选取范围广,把鲜活的事例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实效性进行了提升。

二、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动课堂。课堂学习的生活常识都是来自生活,“我的问题卡片”“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老师是突出低年级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作为场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六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丰富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儿童性、活动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六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直击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刘春霞老师和刘化红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搬桌子、四人三足、猜魔术等,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六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刘化红老师还结合运用了丰富的玩具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六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目的明确,环节清晰,体现出了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问题探索,能够让学生挖掘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的社会体验有实际的意义。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研修总结2为了进一步促进我们一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得到发挥,国家投入巨资组织了这次网络研修,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台,我能够搭上这次网络培训的班车感到荣幸。两个月的远程研修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研修,感觉既忙碌又充实。在这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既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解,又感受了同行的智慧,我在思想观念、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这次培训期间,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上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网上答疑活动、完成了本学科的作业、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尽管教学事务比较繁忙,但还是抽空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上万分钟,圆满的完成了研修网的各项规定要求。下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1、刚开始培训时,由于对研修平台较陌生,操作起来不知所措,经常被弄得满头大汗,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感到甜滋滋的。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借鉴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在每次作业完成后,都要浏览网上的文章,看看其他老师的评论,学习他们好的方法和教育理论。同时这次研修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远程研修虽已告一段落,但我将会继续研修,并把本次研修所得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2、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愿在研修结束的日子里,研修平台能够继续为我们提供交流空间,给我们更多的教学指导。

3、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意义深刻的学习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

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4、学习目标,明确专一。

在这次培训期间,我学习了语文教学的课题研修,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这对于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讲授与学习,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我都觉得这样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更易于接受,更加能集中一点加以突破,达到研修的目的和效果。尽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教师教育网络这一平台上,我一直信守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紧张而繁忙的研修,我们繁忙着却追求着、疲倦着却快乐着、辛苦着却收获着,更多的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更换了理念。

5、在这次培训期间,让人没想到远程研修却是如此的丰富,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学校的学习生活:集中在一起上课听报告,按时完成作业,还有指导老师的精彩点评更让人心生敬佩之心。

在这一平台上,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有教授的理论为我们导航,有各地同仁的精辟点评,有专家的即时评说,有课后反思研讨,有困惑的解答,有鲜明热烈的在线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

教师研修总结3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而“国培”对于我们幼教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惠的培训。一个个案例、一段段视频,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等几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更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最有智慧的老师。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止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

2、热爱幼教事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教育充满热情,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

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游戏等。音乐、美术、舞蹈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接着教师要会宽容孩子。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宽容,还应为幼儿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最后教师要学做会反思。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随着家长教育观的转变,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成了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的保证,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们应尽快全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而拼搏进取。

教师研修总结4这次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培训计划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名家视频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名家视频讲座,让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

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3、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4、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

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也使我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教师研修总结52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有幸亲耳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能够与来自多个地市的同行姐妹们一起学习探究、交流研讨,真的就像重新走入校园倾听老师的教诲一样,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让我重新了解到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在此我做以下总结:

第一、师德修养方面。开班第一天我就有幸聆听了杨欢进教授关于《幼儿教师师德》讲座,使我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因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教育教学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

第三、家园共育方面。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

一、服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立足点

(1)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课程的研究、探索、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善于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更需要专家的引领,教师直接、快速地吸取名师、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迅速成长的必行之路。

(2)教师主动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实践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内生动力和关键要素。教育教学素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动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形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国家为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实行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市也已实施了学分登记制度,这些制度在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不得不学”;从教师个体而言,教师“教书育人”,是专门为学生的发展而工作的,理应满足国家、社会、学生的要求与期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

(3)培训者应考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积极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拟定专业发展目标。参培教师有了切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成长目标,则会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增强、丰富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会自觉地把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只要唤醒了教师的激情,激发其自豪感、幸福感,就会从内因上解决教师不想学习、不愿参加培训的问题,否则,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会收到实效。如此,教师专业化就会真正落到实处。

二、培训活动自身的改革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关键

反思培训工作,笔者觉得应该从培训活动本身着手进行。开展培训活动不外乎三个环节,即培训前的工作、培训活动过程中的工作、培训活动后的工作。怎样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国内外同仁广有探究,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较为普遍认可,这些培训模式的改革对于提升培训质量显然非常重要,我们的教育培训活动尤其是教研教改也因此获益较多,但是从培训管理层面来分析还是不够的,要提升培训质量,应从培训活动的三个环节中去突破,认真抓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培训前应精心筹划保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学分登记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加以约束,学分与教师的晋级、晋职直接挂钩,让参培教师感觉不参加培训活动就没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空间,在观念上自觉接受“我要学习”而不是“要我学习”,让中小学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参培对象;

二是精心设计培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培训活动的内在要求一一核对,如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应达到的目标,譬如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形成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等,培训计划越具体越好,让培训者对培训活动的要求了然于心并认真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培训中应在常规化中求创新

(1)明确职责。每次开班之前应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者有一个具体的要求,班级管理者应有详细的班级管理方案,培训教师应有具体的教案甚至学案,后勤服务也应有一个常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等,职责明确到个人,人人尽职尽责。

(2)应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常规督促管理。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授课教师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课件制作水平、课堂授课水平、课堂互动水平及整堂课的培训质量程度、学员满意率等状况予以调查。我院前段时间开展的课堂调研反馈说明学员们普遍对教师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感到满意,而对教学整体效果、教学语言、教学内容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及授课感染力、授课语言艺术水平则满意度很低。这些调研反馈信息对改进培训工作的不足或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我们在培训活动做工作安排时,就应该选择那些具有扎实的知识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专业能力的教师授课,确保参培老师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学习能收获到最大效益。

(3)应创新培训模式,保证培训质量。学习是一种交流过程,应加强培训者和参培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重视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培训活动过程中应主张培训者和学员适时适量地进行对话,以随时了解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授课教师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员现场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与困难,在授课后也注重即时反馈,如发放教学评价表、召开分析总结会,或者通过学员QQ群、培训博客等,多渠道获取学员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增加以研讨为主的授课模式,如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一切顺应教学要求,及时改变教学组织方式,为参培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

另外,适当开展交流研讨教学活动会让参培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培训者也会提升自己的批判反思能力和学科指导能力。如能进一步鼓励学员在专题讲座、教育沙龙、教育论坛、教师晚会、实践课堂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培训者就能帮助参培学员不仅可以厘清问题、分享经验,还可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这样,既能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又达到学员理解课堂的实践原则。

(4)可全程跟踪培训者的培训活动,激励培训者根据中小学学 科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选择典型教学案例,让每一个典型案例对应一个核心问题,通过现场观摩、经典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参培学员的研究性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实录分析能力等。在跟踪中,如果发现学员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能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课题,我们则可以加以引导,并进一步要求参培学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工合作予以研究,在培训活动结束前上交研究报告,培训者可顺势组织报告会交流互动。参培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启发,会增强培训活动的互动性能,又可促进参培学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3.培训后应夯实效果有提升

笔者觉得对培训效果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的话,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及时进行培训总结、做好学分登记(学分驱动)。建立学习型学校、打造专家型教师,除了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外,必须靠学分机制做保障,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靠参与者主动完成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这样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中,要保障活动的普及性、有效性,没有学分机制作保障,我们的培训活动就是创新到没有瑕疵,收效也会大打折扣的。每一批培训活动结束,我们应该及时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教师培训的单位及无故不参培的教师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让主动学习者得到肯定,被动学习者得到鼓励,从制度上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分登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议中小学校常规教学检查也用制度巩固培训成果。

其二,建议加强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估。督导评估工作是对培训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评估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全面地搜集有关信息,以评估标准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按照科学合理程序对评估信息进行分析、测量、整合、评定,对教师培训状态和价值进行判断,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能全面、积极、有序的开展,在借鉴国内外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从中小教师的实际出发,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培训检测与评估机制,制定一组评价操作细则,对各级培训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检测,依据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的培训工作进行调整。

其三,建议实施培训后跟踪,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检验。跟踪考核主要以查、看、听、访、搜方式进行。查,主要查学员所在单位的相关资料,看学员参加此次培训活动和有关研修活动的情况,根据相关资料,对学员培训前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对比和评价;看,主要看学员的自我研修笔记和备课或班级活动记录等情况;听,就是深入课堂听课,组织评课;访,即一访单位领导,听取他们对参培学员培训后的学习工作情况介绍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二是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搜,主要将参培学员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研修体会、教研论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搜集上来。通过跟踪考核,对比学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视野、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有质的变化,驾驭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的能力是否增强,他们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研修体会、教研论文是否有可喜的变化。

另外,要及时做好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每批培训活动开始或者完成,应该在教育学院门户网站或者邵阳影响较大的传媒上予以及时报道。

三、培训机构自身的改革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保障

1.一流的培训队伍是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的前提

教育成败在与教师,学分制背景下教师培训业的巩固和发展,也在于我们的培训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培训机构发展的立足之基。特别在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省培计划为依托,以远程培训为支撑的今天,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懂教师继续教育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及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聘请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出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了培训团队;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另外我们也注重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保证每年足够的研修时间,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相信拥有这样的一支培训队伍,我们是可以顺应中小学教师全员学习、全员参培的要求的。

2.精细化管理会让参培教师滋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其积极接受培训的感情基础

精细化管理就是精耕细作,要关注到每一个点,逐步把每一项事情都做到极致,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协助进行管理。精细化管理能极大地挖掘和释放市场的潜能,我们以前总以为参培教师出勤率不高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服务还不够优质,俗话道“一流的服务产生一流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会让参培教师滋生强烈的归属感,认真做好培训教师的服务工作是培训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管理者一要要当好教师的服务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适时、适度、适切的服务,二要抓好关键环节的监督工作,推动培训向效能方面发展,鼓励学员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三要及时调控,抓好突出环节,大力推进培训质量的均衡发展。全力服务于教师的业务进修,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使“进修”基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3.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是参培教师积极接受培训的保障

没有制度的约束,培训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其效果自然是低劣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培训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常态化。对教师和学员们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领导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 规章制度能使培训活动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管理者和培训教师)行为合矩,不偏离培训的方向;规章制度可以防止培训的随意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通过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的合理设置,培训者和参培教师都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会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教育学院可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院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服务、教研、培训资料积累等项工作,有《教师培训实施意见》《教师培训实施细则》《培训教师奖惩条例》等相应的培训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者、培训教师的行为,同时建立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培训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如此建章立制、奖勤罚懒,会让培训教师随时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增强培训成效的自信体验。

与参培教师而言,相应的培训规章制度更不可缺。每一位参培教师必须明确培训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自觉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每次培训后,我们应要求参培教师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与结业成绩一同存档或一同发回参培教师工作单位,培训结束回校后,应进一步要求参培教师向相关学校负责人汇报,或向本学科或本年级组人员传达培训内容,让学习收获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参培学员年度考核中,建议学员所在单位将参培学员的交流汇报情况记入年终量化考评。

4.灵活多样的培训体系是满足参培教师需求多样的载体

我校把高效课堂中学习小组从课堂的合作学习拓展到课外的互助成长,使学生在互学互勉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了合作学习和互助发展的双丰收。一起来看看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1

一学期的工作在紧张、忙碌又简单愉快的氛围中过去了。总的来说,本学期大家虽忙忙碌碌但也硕果累累。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校全体师生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和学校的工作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我校在本学期中,切实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形象,在学校工作会议上,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精神。

2、加强教师的理论及业务水平,透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教师耳目一新。学习了、《德育实效》、《校本教研》、《学校发展与反思》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资料。老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3、本学期还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活动。期初制定计划,列出书目,读一本书,写读后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教导处及教研组根据我校实际状况,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和教研计划,大胆探讨教科研,组织群众备课及各项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用心撰写论文。

二、强化学生纪律,搞好教学工作

1、我校大队部对各班实行量化管理,期末进行先进班级评比。每一天有值日老师及值日生检查各班的纪律、卫生等状况,每周对各班进行一次量化,并对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班级体荣誉感,班风校风更加严谨。

2、大队部还组织手抄报评比,端午节移风易俗等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潜力。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用心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以“不放下每一个学生”为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个性是毕业班教师,面队压力用心进取,利用休息时间上课,加强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教育。(3)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课间,经常互相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潜力。(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学校制定教学常规奖励制度,激励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三、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职责书,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2、透过观看安全教育光盘、办板报、悬挂安全教育挂图、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安全员隔周进行安全教育讲话,并做好记录。个性是今年的“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制定应急预案、发放表格等,确保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4、学校每一天安排教师值日、值周,重点加强早午自习和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安排教师课间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做危险游戏,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5、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和宣传工作,用心配合防疫站做好麻疹、腮腺炎、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离。同时对学校附近小摊点进行治理,禁止学生购买零食,消除安全隐患。

总之,一年来,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吸取经验、查找不足,克服困难,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我校完美的明天努力奋斗!

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2

一、因师资不足,撤销本学年度五年级班级编制,完成由完全小学向教学点转变。

二、完成标准化建设项目,篮球场、羽毛球场、科学实验室等投入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三、通知并协助辖区内老民师做好材料佐证和申报工作,成功认定吴__、魏__、陈__、周__、黄__、胡__等老民师获得养老补贴。

四、遵照计划进度,有序完成各年级教学任务,在常规教学业务检查和质量检测中取得合格或良好成绩。鲍__同学荣获__区“三好学生”称号。

五、参加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送培送教和校本培训,参加“安徽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潜力与信息技术混合研修项目”网上国培,认真完成学习记录和研修小结,成绩全部合格。

六、常抓、紧抓校园安全,上好《开学第一课》,配合“一月一主题”,上好每周安全主题班会,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制作、张贴“预防溺水”及“安全三字经”宣传图片,在校园广播“放学提醒”中增设安全警示和温馨提示。全学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七、关爱留守儿童见成效,商__同学转型事例收录进裕安区关工委总结报道《结对对接育好苗——裕安区青山乡“合力”关爱留守儿童》,发表于__新闻网、__政府网、__新闻网,并刊登于2014年5月《皖西日报》及2014年6月《安徽日报》。

八、出刊校园小报《阳光少年》总第十四期。

九、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征文及演讲活动。2013年10月,陈__、杨__获青山乡“中华魂中华美德颂”演讲三等奖;2013年10月,陈__获青山乡“中华魂中华美德颂”征文一等奖;2013年11月,陈__获裕安区“与中国梦同行”征文特等奖;2013年12月,杨__、陈__分别获__市“我的梦中国梦”青少年书信征文一、三等奖;2014年5月,杨__获__区城南片“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演讲三等奖。

十、参加“七彩桥杯”__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杨__、陈__、舒__作品分别获一、三等奖和优秀奖。

十一、师生优秀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其中王__《海底家园》发表于2014年4月《小学生导读》,商__《钓虾》发表于2014年4月《新安晚报》,陈__、王__、商__三位同学习作发表于2014年5月《未名文艺》,王__、唐__《暑假怎样过才有好处》发表于2014年7-8月《小学生导读》,陆__《晒课本的幸福》《让学生爱上作文》《ABB式词语该怎样读》分别发表于2013年12月《教育文汇》、2014年3月《大别山晨刊》、2014年6月《小学生导读》。

十二、及时有效地进行暑期家访,重点进行预防溺水再教育,重点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同时协助石堰学校做好我校2014届毕业生升学工作。

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有效德育、高效课堂、艺术体育三个方面进行了用心的探索,使学校彰显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市县范围享有崇高的美誉度。

一、特色建设

(一)、推进有效德育。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成了我校有效德育的框架与模式。我校有效德育分三大板块:一是课程式德育(美德课堂、家长讲堂);二是主题式德育(每月规划一个教育主题);三是互助式德育(让合作小组从课堂的互学到课外的互勉)。本学期,榆林市德育工作现场会在__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宁、副市长马秀岚、市教育局局长常少明、县长李晓媛等与会领导观摩了我校有效德育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课程式德育: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美德课堂》、《家长讲堂》。

我校紧紧围绕“忠、孝、律、俭、信、礼、勤”七个字,编写了《美德课堂》的九个校本教材。整理修改了《美德课堂资源库》、《美德童谣》、《规范、礼仪、习惯》、《红色教育读本》、《出彩中国人》、《最美榆林人》等,制作了美德视频教学光盘30多个,丰富了美德课堂课程资源。各年级每周安排固定课时开设美德课程,以“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五条育人途径,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本学期,我校以班为单位,每月开设一节“家长讲堂”课,由优秀家长代表上课。“家长讲堂”包括四大门类:即百科知识类、兴趣特长类、实践技能类、职业特点类。到目前为止,学校共安排了八期“家长讲堂”。“家长讲堂”涉及健康、环保、安全、科普、艺术、法制、民俗等多个领域。在现场会期间,优秀家长苗__的《我的三十里铺》,宋__的《大美__》等七位家长的精彩课堂给与会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主题式德育:在师生中每月开展“双主题”德育活动。

我们本着“为孩子设计,给孩子快乐,促孩子成长”的原则,每月规划一个德育教育主题,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细节和学校活动之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红色革命教育”、“安全教育”、“八礼四仪教育”、“规范语言文字教育”四个专题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了__县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开展了礼仪少年评选活动,安排了易错字纠正专题活动,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学校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每月进行一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潜力。本学期在教师中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礼仪教育”、“荣辱观教育”、“尊严教育”,为教师印发了七期学习资料,制定了《__县第二小学教师礼仪规范》,修订了《教师综合考核办法》,进行了《教育部教师十条禁令》的学习。

在实施“双主题”教育中,德育处对每一主题教育做到规划合理,方案细致,措施得力,督促到位;少队部把升旗活动作为实施主题教育的大德育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主题宣讲;各班级将主题教育设计为近、亲、实、小的话题,严格按照德育处的安排落实教育活动,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3、互助式德育:推行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

我校把高效课堂中学习小组从课堂的合作学习拓展到课外的互助成长,使学生在互学互勉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了合作学习和互助发展的双丰收。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文化带动。学校把“十个学会”作为“互助式德育”总目标,让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堂互学”中“学会学习”、“学会讲解”、“学会倾听”、“学会求助”、“学会展示”;在“课外互助”中“学会自律”、“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二是评价推动。按照“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评价原则,我们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高低、表现好坏都放在小组中进行捆绑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众荣辱观,让学生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下,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三是课题促动。学校把“学习小组建设”作为立项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学校进行了小组长全员培训,组织了小组建设研讨会,开展红旗小组评选活动,对“互助式德育”的推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效果显著。

(二)建设高效课堂。为建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校在充分学习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洋思、杜郎口、__二中等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方面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1、模式简介:四个教学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让“先学后教”有了可操作的模式,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1)小学语文四环节教学模式:“定向学习”――“课堂展示”――“精讲点拨”――“检测训练”

(2)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准备过渡”――“尝试探究”――“精讲点拨”――“二次尝试”――“课堂检测”

(3)小学英语“四学”教学模式:“教学”――“展学”――“补学”――“测学”

(4)小学科学“四疑”教学模式:“设疑”――“解疑”――“破疑”――“用疑”

2、主要做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透过“借鉴与消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探究相结合”,实行“以校实施,实验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进行实践与探索。

(1)在三至六年级进行分学科实验研究。实现围坐式教学,全面推行学案教学。

(2)提高合作小组的学习力。教导处进行了小组长集中性培训,用心构建健康向上的小组文化,进行合作小组建设专门研讨活动,实行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

(3)推行“131”高效课堂推进策略。即每人一堂实验课,为教师印发了三期高质量的课改学习资料,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专题研讨。

(4)规范学案管理。推行年级群众备课,每一学科每学期至少备不低于50次的学案,保证学案的质量。

(5)重视课改调研及成果征集。本学期,教导处进行了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说课稿的征集,以积累典型经验,发现突出问题,深化课改工作。

(6)实现课改标兵认定制度。从2013年起,我校实行了课改标兵认定制度,本学期以校际公开课交流为依据认定了三名课改标兵。截至目前为止,共认定了10位课改标兵。

3、实验成效。本学期,__三小、__明德小学来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交流;榆林市教育局副处级调研员贺靖、原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治德来我校进行课改调研,对我校高效课堂给予很高的评价;我校崔欢老师在子洲县课改推进会和__县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了示范教学;我校青年教师霍佩佩、马姣在__县赛课中荣获较好的成绩。

(三)发展艺术体育。我校从课程的设置,平台的搭建,经费的投入,过程的管理进行了保障,提高学校的艺术体育水平。

1、开发校本课程――书法课、围棋课。本学期,学校外聘了两位专业老师,制定了各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实施方案,为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带给了保证。

2、规范课堂管理。学校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体育艺术课程教学目标,严格规范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评价细则。

3、开展大晨练活动。我校每一天早晨安排30分钟的大晨练活动,晨练包括队列队形训练,两套校园群众舞,一套广播操,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4、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学校组织了学生绘画竞赛、手抄小报展评、汉字听写比赛,“六一”时间进行了美文诵读活动,这些活动组织有序,学生广泛参与,效果良好。

5、各项展示竞赛成绩较好。我校五年级三班的群众朗诵《中华少年》被__县教育局授予“中华经典诵读一等奖”,20名同学参加了榆林市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校六年级的网球操在榆林市德育现场会和__县足球比赛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展示。学校的四位同学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三名同学受到表彰。我校的足球队、田径队在无专业老师指导的状况下,负责教师辛苦的训练给师生留下一份感动。

二、精细管理

1、推行“12345”教学常规管理。“一”,每人一堂公开课;“二”,安排了两个验收,对非考试科目即幼儿班进行了教学质量验收。“三”,有效安排了三次集中性常规教学检查;“四”,进行了四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五”,每一教研组至少组织了五次群众研讨会。

2、改善办学条件。本学期,为迎接市德育现场会,在会前半个月的时间,安装了八块电子白板,对各教室墙面进行了油漆粉刷,队整个校园进行补修和美化,设计了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全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优化了育人环境。

3、推行值日校长工作制度。我校从2013年起,推行值月校长负责制。各值月校长以高度的职责感和优良的协助精神,“用眼睛想事,用脑子做事”,值好每一天班,做好每一件事,及时总结学校的工作状况,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良好的学校秩序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4、加强各级课程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让各级课程的育人效益最大化,学校重视各课程的计划制定、过程管理,有效进行目标评价。本学期,我校开学初由教导处组织,各校级领导参与,对各教师的学科计划进行了补充与审核。期末依据教学计划,透过抽查学生展示的形式对非考试科目进行了验收评价。

5、强化教师六项基本功训练。本学期,我校认真落实市局文件精神,加强教师“读、写、画、做、说、评”六项基本功训练。制定了实施方案,印制了基本功训练手册,进行了电子白板使用专项辅导,安排了教学成果征集活动,落实了首席评课人制度,实行了校本研修一票否决制度,期末进行了教师基本功训练验收评价。各教师能超标准完成训练任务,达标率为百分之百。

6、精细对待“三评一访”工作。学校透过“四个一”的形式落实“三评”工作:即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测评教师的满意度;在教师中测评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的满意度;透过电话调查,在家长中进行学校、校长、教师的满意度测评。各项测评结果令人满意。

7、进行了教辅资料专项治理。为实现“乱推荐教辅资料”零发生,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开学初,我校进行了“教辅资料专项治理”活动,制定了《教师乱推荐教辅资料处理办法》,与教师签订了承诺书,向家长进行公开承诺。期末由包级领导负责,透过电话调查,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乱推荐教辅资料这一顽疾,坚决做到了制度严厉、排查有力、透明度高,重塑了教育的崇高尊严。

8、落实校长“三个一”工作。我校校长认真落实市局规定的“三个一”工作,听课43节、副校级领导听课达30节,教导主任听课52节。校长坚持参加教研会,及时向教师进行专题辅导;两次为家长代表进行家庭教育辅导;还参加了小组长培训会,向学生做了“如何当好小组长”专门辅导。

9、重视校园文化宣传。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习惯”,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我校的亮点工作在市县教育网上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各不同网络报道了我校工作状况22次。

10、重视幼儿教育。学校透过制定幼儿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计,进行幼儿课堂调研等形式,用心探索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期末幼儿教学质量验收中,呈现出教学容量适当、课堂气氛活跃的良好效果。并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提出新的思考:实行读写分离、多读少写、以比划为主、生活中学习等有效策略。

三、问题与反思

1、办学行为更需规范。低年级零书面课后作业不能很好的落实;不少课程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益低下;座位轮换制度落实不力;市局要求的“22111”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欠佳。

2、教师问题刻不容缓。按学校惯例和传统习惯代课,教师短缺严重;骨干教师比重较低,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音乐、体育专业教师为零;教师的施教行为和师德师风不能适应新常态。

3、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在全国上下推行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我校虽在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探索,补充了必须数量的管理制度,但一些制度还很不成熟,在焦点、难点问题处理上有不少困惑。

4、各项改革进程缓慢。四个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能实现常态化,不同学科改革进程不均衡;四个校本课程的还不能很好的发挥育人效益;有效德育效益的最优化还任重道远。

5、办学经费极度紧张。近三年来,学校因承办三次大型现场会、校园改造维修、校园文化建设、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资金投入,以致资金短缺严重。

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4

一年来,全校师生在上级部门的有力领导下,我校的校园建设焕然一新,师生面貌和精神状态也更加振奋,教育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各项管理也更加有章可循,安全工作深入人心。现将这学期的工作状况简述如下:

一、思想工作:不遇大事,不知人心。借着国检工作的重要性,把教师的思想素质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首先,要求人人学习国检工作的资料和好处,熟记国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并做有详细的学习笔记。其次,借无数次的大会、小会,树立身边的榜样和模范。经常表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激励其他教师的工作用心性和职责感。最后,做好自身表率。说得好不如做得到,自己先行一步,才能带动他人,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务必做到。因此,领导班子不论多苦多累都要坚持,始终都要做大家的精神支柱。在共同建设学校的过程中,老党员率先垂范,谋划全局,出力参战;年青教师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一个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群众在磨练中构成了。

二、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管好学校,开学初,我校陆续出台了教师管理制度、值周制度、值班制度、教师一日细则等制度。组织教师重新学习了教案作业的要求。细化了教师每日的工作、各室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人人有安全意识,人人有职责意识。一切工作都以制度为抓手,做到有章可循。杜绝管理中的随意性。

三、教学工作: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在忙于国检工作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松教学工作。一部分教师抽出来搞国检,剩余教师尽心抓教学,在大家的齐心协作下,教学工作和国检工作两不误。工作之余,教师之间互相帮着上课、整理档案,谁也没有怨言。尤其是领导因国检耽误的课程都被年轻教师默默的补上了。我经常被身边的同事和学生感动着,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告诉自己:坚持,必须要坚持。在教导处的统筹计划和精密安排下,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考试后,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向家长表了态,学校要求全校教师集中精力主抓教学。做到了认真上课、详细备课、细批作业,教导处把好三关,并做好了检查记录。

四、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学工作。时时处处渗透安全教育。第一、开学初,就同所有任课老师、班主任、分管人员层层签订了职责书。第二、借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宣读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并做了超多的安全知识宣传展板。第三、安全小组经常检查学校的安全隐患,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各种安全会议记录和检查记录。第四:坚持做好了开学初和其中考试后的两次安全演练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潜力。第四、借校车事件,对学生乘车问题进行了彻底的解决,由无营运证的超载车辆更换成了手续齐全的公交车,做到了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第五、对异体特征的学生做了特殊处理。我校同一名患有癫痫病的幼儿家长签订了安全职责书;对一名伤害其他学生,行为无自控潜力的学生劝其回家教育。

五、校园建设:为迎接国检,本学期硬化校园面积2000余平方米,更换房檐300米,更换教室顶棚150平方米,做展板22副,粉刷墙裙300平方米,粉刷厕所和危房200多平方米。透过以上措施,我校的校园六化工作贴合了国检要求。

六、国检工作:为迎接国检,开学初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校对国检的六项指标进行了更加贴合要求的深化:扫盲工作更加扎实;档案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校园的六化工作更加令人满意。

小学学校年终工作总结5

一年来,我们遵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争创“礼貌校园、安全校园”为工作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现代教育手段为支撑,推行四制改革,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建立“温馨校园、温馨班级”为基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德育工作。

(一)、健全和强化德育领导机构。

成立德育领导机构并夯实各负责人的职责要求,加强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安排与落实,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成立了关教工作领导小组,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并走进他们的家庭进行教育指导,是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实现德育教育多渠道并施。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年来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四次,经验交流会四次,班主任例会40次,班主任业务得到进一步提高,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学生的方法明显转变,学生受到了教育,学习得到了提高。

(三)、扎实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开学初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主题活动安排和少队工作计划,学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工作,避免德育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坚持日检查周评比工作。学校一向把“值日检查”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资料,做到职责到人,分工明确,要求值周领导,教师切实履行好值周职责,对课间纪律、校园卫生、值勤巡查、放学路队和学生到校状况等方面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进学生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

3、每周班务主题,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在班内以板报、演讲、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了班风,促进了学风。

(四)、强化落实德育考评工作。

1、以卫生先进、礼貌班群众的评比为抓手,认真检查,严格考核,从而强化了班级管理,促进了班级进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汇总十篇)

2、加强教师师德的考评,学校透过家长、教师、学生、校委会等民意测评来考核教师,促使我校教师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周四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踊跃投稿,每学期累计投稿一百一十余份。文化宣传板报共达30余期;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等活动,教育陶冶师生的品德修养;周二、周四下午开放图书室,每学期师生借书达1300人次;同时充分发挥公示专栏的作用,及时公示学校事务。

(六)、组织学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1、文体活动:先后举办庆祝“五一”趣味体育比赛,庆祝“六一”文艺表演,庆“五四”篮球赛等大型活动。同时,我校用心组织学生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感恩教育活动:用心开展三讲两实践活动、四项德育实践活动和四心教育活动。

3、绿色实践基地:我校以龙首村的蔬菜大棚和冯家沟村的大棚食用菌为实践基地。

(七)阳光体育方面

依照上级部门精神,坚持每一天学生教师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

二、教学工作

(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

1、首先从常规教学抓起。规范教案,定期抽查,坚持提前一周备课。一向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一月一检查一公布,对不认真负责的教师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批评。每次考试,实行交叉监考,严肃考风考纪,促进良好学风的构成。

2、教学为中心、管理是根本。在教学工作中,实行量化管理,科学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从备课、课堂教学、早操、课间操、早晚辅导、作业(检测)的批改、教学成绩、教育效果、课外辅导、、后进生转化等方应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透过考核,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奖优罚劣,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用心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研教改持续开展,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1、提升教研教改理论修养,拓宽教师教学视野。继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本学年,用心组织教师在黄陵中学听专家报告三场,观摩优质课两节;赴延安参加语文作文教学展示,听报告,观摩教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类培训9人次,专业培训两人次。学习的教师归校后做专题讲座6人次。

2、围绕课堂深化教研,依托教研优化课堂。组织教学能手上观摩课,其余教师上公开课。组织进行了语文组、数学组的课堂竞赛活动。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找问题、找差距。对于个别教师实行重点听课解决存在问题;对于个别班级实行专项整改,彻底解决问题。教师的职责心强了,比拼精神足了,课堂效果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能手,其中霍娟、孙金娟两位教师参加了优秀课例评选的录制,并推荐霍娟老师参加课改新秀事迹展评,蔡丽娜和孙金娟两位教师参加优质课展评,李玲利等6位教师的论文受到市县奖励。

3、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本学年我们在结束了对《分层分段推进式教学》、《差生的转化》的课题研究工作后又用心筹备开展了新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在今年三月中旬构成了两个新的课题《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数学兴趣教学》的前期工作,在五月份已构成了初步的实施方案,并经学校研究透过,且后半学期在三个班级进行了尝试性的实验。经过半学期的初步实验,大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促进很大,它不仅仅能丰富语文课堂,而且丰富了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又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潜力,很有研究的必要。《数学兴趣教学》的研究反应也不错,他们认为兴趣就是动力,有动力才会促进步。所以我们将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力争这两个课题有新突破,早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其次,我们还将在总结好《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二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应用》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安排。本学年就课题研究我们共收回阶段性体会六十余篇,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还有两篇参加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

三、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

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安全各种制度及防范应急预案,居安思危,开展防范措施的演练。建立安全监控台帐,对校园内外安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及时到位。

(二)、明确分工,夯实职责。

明确安全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管理到位。设定岗位专人负责,表册记录翔实,检查到位。签定安全职责书,发放告家长书,以此夯实了安全管理的职责。

(三)、抓好安全常规工作。

1、计划、安排、制度的落实。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定出安全计划、安全活动周月主题活动安排、学校安全培训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汇总十篇)

2、安全课及活动宣传的开展

每学期召开安全例会,进行安全培训。要求各班上安全课,安全专项安排总动员活动10次,安全主题队会班均20次,主题板报班均办10期,教育健康课班均5节,学校还请法律事务所和交警队同志来我校做报告2次,少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做宣传20次,这些既增强了学生的安全知识,也为我校建立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好安全检查工作

本学年各班安全排查40次,共收缴小刀11把,易伤人的塑料玩具枪2把,打火机7个,校委会检查排查20余次,值周教师检查百余次。

4、有效开展传染病的预防

开学初我校就根据季节变化制定了传染病预防计划。并联系镇卫生院每月来我校为学生检查一次,一年来我校以预防“手足口病”和“H1N1”流感为重点,学校还派专人去防疫站学习,做好学校的预防工作。

(四)、安全建设方面

1、加高加长教学楼栏杆共30多平方米。

2、安装防盗窗40余平方米。

3、更换排水渠盖板10余块。

4、更换电线五十余米。

5、更换安装玻璃六十三块。

6、安装锅炉一台,暖气片76片。

(五)、落实节假日安全值班制度。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由所有男教师,每周2人一组轮流值班,值班间做到了24小时通信畅通和检查记录清楚详实。每学期放假前,学校都要进行安全大排查,并对学校假期值班进行详细安排。

(六)后勤安全工作

1、强化管理,夯实职责。

后勤为了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向住校学生发放了告家长书,签订了安全目标职责书,组织学生学习了《食品卫生法》、《传染病的防治》。每周星期日下午召开后勤工作例会,总结安排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卫生知识的宣传。开学初,学校和后勤管理人员签定了严格的安全职责书,明确职责夯实职责。建立了严格的交接学生制度。对公寓坚持夜查制度,确保学生住宿安全。

2、抓好常规,加强食堂的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饮食安全是大事,我们坚持每周食堂消毒三次,卫生检查不少于三次,主管人员坚持每一天至少检查一次。对食堂食品的采购,消毒,卫生进行严格检查,发现卫生不达标要责令其认真打扫,并根据情节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本学年,组织后勤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农村小学生食堂管理办法》两次,和食堂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书》、《安全协议书》,建立安全职责追究制,为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后勤坚持严格的食品留样制度并做好严格记录,确保学生食品安全,校委会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灶房,检查餐具消毒,操作间卫生,采购索证是否规范,是否有缺斤少两现象等。

四、蛋奶工程工作。

1、建立蛋奶工程应急预案。

2、制定蛋奶工程实施细则。

3、制定蛋奶工程管理办法。

4、填写蛋奶工程发放表。

5、落实蛋奶工程留样记录。

6、建立蛋奶工程出库入库记录。

7、实施蛋奶工程发放签名制度。

8、制定蛋奶流程管理办法

五、存在问题。

1、专业教师缺、教师业务还需不断提高。

2、学校部分房子有渗漏现象。

3、西教学楼陈旧不堪,墙面脱落、门窗全部变形,急需更换。

4、校园需要进行硬化、绿化。

本次调查,采取访问调查的方式,从201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以“国培计划——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样本,访问并记录了60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现状、培训现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具体调查如下。

1.培训教师的基本情况

(1)学历情况。接受访问的60名教师中,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为9人,占总人数的15%,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教师为11人,占总人数的18%,中专学历的教师为8人,占总人数的13%,包括电大、函授、自考等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为28人,占总人数的47%,非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教师为4人,占总人数的7%。(见表1)

(2)年龄结构。60名教师中,24~30岁12人,占总人数的20%;31~40岁45人,占总人数的75%;41~50岁3人,占总人数的5%。(见表2)

(3)专、兼职情况。60名教师中专职音乐教师有39人,占总人数的65%;兼职音乐教师21人,占总人数的35%。(见表3)

2.教学现状

受访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缺憾,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理念。教师们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更多的音乐知识,因此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以音乐为本体,而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素质教育。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对此,很多老师认识不足。

(2)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90%的教师以弹唱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为主,使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单,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受欢迎的程度不高。

(3)教学效果。由于受访教师对新课标认识得不够深入,知识层面普遍较为狭窄,专业业务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兼职教师,之前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加之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致使教学内容相对贫乏,教学设计缺乏新意,教学实施能力欠缺,因此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培训情况

在接受访问的60名教师中,有85%的教师之前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而97%的教师希望今后多进行此类提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训,100%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此次培训的期望值很高。

(1)培训内容的模块设置。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共分为五个模块。受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见表4)

(2)培训方式的模块设置。考虑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教学方式落后等特殊性,本次培训精心设计了培训目标和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和教学实战观摩来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的提升,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见表5)

二、 河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培训政策具有倾向性

当前,河北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虽然从农村小学以及上一级主管部门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经访问调查,与主干课教师培训相比,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受关注的程度比较低,参训机会和经费的支出比较少。

2.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

现今,河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都由上一级培训单位或高等学校来负责。因为对农村小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制定培训目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时往往忽视城乡差异,以自身为中心,使培训缺乏针对性。

3.培训课程参与性不够

在培训中,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乏台下听课教师的参与,听课教师以“听”为主,缺少与讲课教师的互动。

4.培训缺乏实效性

由于广大农村小学缺少专用的音乐教室、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培训教师素质又有待提高,音乐教师经过培训后,由于个人及硬件条件的制约,很难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造成培训缺乏实效性。

三、 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1.相关部门应转变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鼓励在职教师接受培训

应加强对农村小学及上一级主管部门的督导、管理,使他们真正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全面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并支持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

2.培训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

相关部门应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培训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块。

3.培训理念新颖,培训方式安排合理,培训内容形式多样

在培训中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农村音乐教师的参与感。“教”的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的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活动为主。依据农村教师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形式多样,层层递进。这样既开阔了农村教师的学术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4.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化教师队伍,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提升这些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培训教师所学习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潘健.小学教师培养模式问题与抉择.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钢琴课教学还不甚成熟。教学形式多样,有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对于以钢琴集体课形式教学的高校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目前普通高校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钢琴教学情况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参观了解以及对西安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全国较早开设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的院校的了解。每年新生入学报名参加钢琴集体课的人数都很多,但是学校师资有限,报名者需要参加考核方能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像清华大学就是通过音乐技能考核,选择报名的新生。这样就会出现有过钢琴技能训练或是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就有机会参加钢琴集体课程班,而一部分对钢琴有着极大兴趣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往往也会与他们失之交臂。就清华大学一学期为例,管乐队、弦乐队、声乐队活动都在十次以上,而钢琴实践仅搞了一次内部的观摩学习。这些团队或是同其它国内甚至国外院校交流、或是参加大学生合唱节、大学生管弦乐大赛等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又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使团队走上了良险发展的道路。

2.用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来确保课程设置的执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保障

2.1教学时注意把握钢琴集体课内容结构的多元化。上述我们讲到钢琴集体课是一种集钢琴演奏基本技巧、识谱训练、基本乐理知识、节奏、视奏、移调、转调、即兴、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课;上课时一定要把握这种课的多元性,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一般情况下,授课内容基本结构为:关联性基础知识的讲解、节奏视奏练习、即兴训练、创造性练习等。这将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基础,它将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否。

2.2传统小课注意课程内容结构的多元化。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只注意了钢琴弹奏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多年来,有80%的师范毕业生不会钢琴即兴伴奏,更不会弹唱。因此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打破原有的模式,注意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把钢琴教学有意地转向到服务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教育能力打下基础。但弹唱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这个问题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我看来,学生不能弹唱关键在:第一,弹唱意识培养的匮乏;第二,弹唱技能的训练被忽略。解决方法可以是,通过正规儿歌乐谱的伴奏,使学生掌握弹唱的基本功,积累一定的伴奏经验。这样促使学生背记许多的儿歌,为走上工作岗位作铺垫。

2.3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中实现钢琴学科实用性教学的多元化。首先,钢琴即兴伴奏是建立在钢琴弹奏基础之上的实用性学科,教学时应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弹奏基础,注意到钢琴学科学习的延续性,因材施教,着重解决好钢琴弹奏———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三者的关系问题。其次,钢琴伴奏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基础理论如乐理、和声、欣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因围绕着学科的特点,确实把握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成功。再者,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具有自身规律的独立学科,教学中既要把握其理论体系又要注意其实用性。把钢琴即兴伴奏理论、中小学音乐课歌曲伴奏编配、小品编配等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阶段、分层次把好教学关,确保每位学生掌握好学科基础知识。

2.4钢琴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内容多元化。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活动有别于其他专业的钢琴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上作为学科基础而设置的,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弹奏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做到技巧训练观念先行,掌握理论注重实际演练。有计划地将音乐史中不同时期代表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为学生的音乐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保障;定期举办各种演奏会、观摩各类音乐会,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宗励.谈高师音乐类成教开设数码钢琴集体课[J].中国成人教育.2006(07)

[2]黄忠昭.高师钢琴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理论探索[J].艺术百家.2006(03)

[3]马晓鹃.成人教育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 2006(0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4-01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旧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模式教学等种种弊端。

1.教学模式单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视唱听音和识谱知识”这种知识技能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去模仿.而没有参与体验,、老师孤立地传授和训练知识技能,忽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特点,其次.教师过于强调“视唱听音和识谱知识”,教学重要性的现象存在于整个音乐教学中,不论哪个方面的教学都围绕知识技能的训练和传授来展开,实际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学为最主要的目的,剥夺学生创造与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权利。使得学生对这种教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和反感。

2.忽视音乐教学审美的核心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们将之称为本体性。然而,当前的高师音乐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愉悦性,忽视音乐的本体性。

3.只注重共性和综合发展忽视个性发展。新课程提出加强学科综合的理念,这是课改的一大亮点,更反映了音乐教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使人疑惑的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综合而综合,在教学中基本上脱离音乐艺术的属性和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人文、美术、舞蹈等领域的问题。其实,音乐本体的个性比其他学科共性更重要。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学师资的重要任务。声乐课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高师音乐教育培养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师声乐教学中要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1.培养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来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音乐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2.培养学生构建起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并能胜任自如。音乐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音乐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这些要求促使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紧随社会发展,多领域摄取与音乐课程相关的学科,真正实现高师声乐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高师声乐教学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要做到声乐技能和声乐理论相结合。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具有较强的歌唱能力,还应具备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声乐或唱歌课的教学能力。但长期以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往往对声乐理论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经验性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声乐个别课中,教师往往着重于声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将声乐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作系统的讲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既不系统也不规范,同时也造成了课时浪费。以至于有些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能,但对声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只会唱,却讲不出所以然的现象。

总之,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在于能否不断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要求,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始终不能偏离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其教学内容只有依据培养目标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才能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学的本质特征和适应培养合格师资的需求。

教育部分别对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和音乐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音乐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育部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可以引进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检核目录法。人们以检核目录的方式逐项思考,就会引导思维有序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检核目录中,5W1H法更适合初中音乐课教学,5W1H法是:(1)是什么(What)?(2)为什么(Why)(3)怎么做(How)(4)什么时间(When)(5)什么地方(Where)(6)什么人(Who)(7)音乐课的大多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头三个层次进行思考,部分知识可以从6个层次思考。

(3)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音乐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4)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例如,在分析批判伪科学封建思想残余,环境污染行为等方面都可以运用缺点列举法。

最后,要加强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这么几点:

(1)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音乐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音乐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生态学上无生命特征的系统个体,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其教书育人的功能的。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作为音乐教学行为执行者的教师、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教师的持续发展除了与自身发展的能力有关外,还要正确定位教师发展的目标,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环境,激发和保障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基础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使音乐教育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一、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生态学上无生命特征的系统个体,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其教书育人功能的。音乐教育生存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作为音乐教学行为执行者的教师。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教师生态系统中,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因此,教师生态系统中这三个结构中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摆脱“限制因子”①的束缚,调整师资队伍,调动岗位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优化,并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耐度定律”是1911年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成功地生存下来,必然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就会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绝种。

音乐教育中个体生态的承受力和耐受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和“不及”都会对个体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音乐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自身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这个上、下限范围之内,音乐教育生态主体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

教师的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平衡与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力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投入和合理使用;保证教师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适度性,还应该根据教师个体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发展条件,因人而异,不断为其创造学习、进修,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能提高音乐教育的生存能力,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持续发展除离不开其自身目标的正确定位、心理调节外,还离不开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等。各类环境因子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其存在方式的。教师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因此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教师的持续发展,需要其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潜力与耐力。维持这种动力的保障是激励制度的制定。

激励制度的建立应体现人文性、适应性、衔接性。首先,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应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立时应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其次,激励制度的建立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应根据学校、教师的不同特点而建立。同时还应考虑音乐教育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激励制度应体现制度之间的衔接性。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不是单一的制度,应由多项激励制度组成,并且各项制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教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生态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经历聘任、考核、培养、发展的纵向发展过程,因此,必须结合教师发展历程的规律,建立和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使教师在每个发展历程上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促进音乐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音乐教育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所差异。

(一)普通音乐教师

中小学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师,从事的是普及性的音乐教育工作,在工作能力方面,主要有音乐专业能力、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方面。

专业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具有音乐学科及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指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学等。21世纪,随着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这一标准的提出,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科研课题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艺术知识,如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影视等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其次,还必须掌握音乐方面的许多技能技巧,主要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指挥等。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应用,音乐教师必须学会电脑的应用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能力方面,要有音乐课堂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等。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根据音乐艺术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除此以外,还须有组织与辅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科研能力方面,要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勇于思考并大胆探索音乐教学的各种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以上提及的几种能力以外,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技术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专业音乐教育教师

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种音乐门类的专门人才。由于这一教育的特殊性,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除了要懂得教育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教法外,在不同的专业上应用明显有差异。

在声乐、钢琴等表演专业中,教师必须有规范而精湛的技艺水平,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各理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善于言传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文献,掌握本学科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对这种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要求,也比一般教师要高。只有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超越单纯知识传授,“以创造性人才的风范去影响学生,以造就音乐理论界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代神人”。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音乐实践,而且要重视理论的研究,遵循整体发展原则,促进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生态教育。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现有师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改革培养师资队伍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三、建立生态式教育模式

以往的教育有灌输式教育和园丁式教育两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和榨取的土地,大量灌输知识;园丁式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和顺从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儿童的生长就如种子一样,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像是园丁一样,为儿童潜能的发展提供一切发展和创造的机会。在这两种教育中,教师的位置不是处在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层次上。灌输式教学中机械式的奖惩制度,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园丁式教学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天性、自主和自由发展,使教师的作用减弱,教师的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发挥,教学积极性无从发挥。

生态教育的对话模式既符合人类深层次意识的对话,又符合整个自然的二元对话模式的教育。在生态式教育中“教师必须从教育者的高位上下降,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的低位上升,二者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生互补的生态关系”。③这种教育是对话式的教育,改变了以往教育中师生之间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沟通性的、平等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积极的态度关系。音乐教育渗透“对话”教学,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其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用一个简单的分数式等级来标志和确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对一个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生态式教育注重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素质高低的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按照《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艺术类教育的评价原则既要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容易度量的测定等方面上,这样容易让学生过于注重一些孤立的事实和技能技法。因此,评价要注意随机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在主观情感性和事实性之间,在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之间保持平衡,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多层次多方面、涉及多种领域、扩大评价内涵、具有很强综合特征的评价模式,必然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对教学作出指导的评价原则。

注释:

①“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制的因子.

②廖家骅.音乐成才之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③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28

一、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基本思想

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懂得鉴赏音乐,懂得享受音乐,进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教师主要以音乐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鉴赏美与丑,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益。音乐教学依教学目标为基准,拓展教育教学范围,力争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达到新目标。主要教学目标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训练,教学内容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音乐基础训练。如:节奏型训练;音准训练;自创简单的乐句、乐段;简单的视谱练习;声乐演唱的简单技巧训练;表演练习等。教学主要体现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引导,朋友间的语言交流,不断地给予鼓励。提高他们表演时的模仿能力。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编排出简单的音乐剧;能够做到用正确的状态演唱声乐作品;自创主}并设计出表演过程。教学以赏析作品为主,体现出情感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课堂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

1. 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必须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法。(1)抒情式导言。(2)创设情境教学。如音乐与意境,播放风景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活跃学生的思维。(3)欣赏为教材中的图片配置的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艺术形象,听后讨论音乐情绪的表达和图片的意境有什么联系,听后有何感想?(4)学生课堂练习:①先用诗歌,语言描述四幅画面。②听音乐过程中请同学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面。③音乐与人物形象教学时,安排学生的表演活动,在音乐的启发下,自己设计剧情、人物、对白,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通过上述教学,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音乐与意境,音乐与人物的关系。这种将讨论、欣赏、情境表演等方法穿插于教学的课堂形式,使同学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笔者通过教学总结得出: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师学习兴趣,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乐意学,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3. 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符合生理学、心理学基础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音乐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许多优秀的音乐课范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执教教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并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活动的,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也都愉快地与教师配合。课堂气氛愉悦、宽松,学生思维活跃。

4. 适当地用器乐演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新歌,教师常采取反复练唱的方法,这样学生极易疲劳,失去兴趣。如果在这时适当地穿插器乐演奏,可以重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娃》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让部分学生演唱时,安排了一部分学生用铃鼓和碰铃伴奏。熟悉掌握后,互相交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很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三、音乐教学评价在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评价应包括

1.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感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比如:学期开始,教师就制作一本“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手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记录在册;学期结束时,召开“音乐资料交流会”或“班级音乐会”比一比谁听过的音乐多,谁是“班级音乐之星”,把评比结果记录在册;两项综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情感评价结果。

2.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独立的分科,因此,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比如:选取一段欣赏过的乐曲主题让学生视奏、视唱后说出乐曲名或作曲家。

3.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如: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件吹管乐器;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作音响小品《三个和尚没水喝》;改编地方民歌等。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应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学生在图画和音乐的渲染下全神贯注,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但这并不是一味地给孩子们放松娱乐,而是通过这种新颖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情景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运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上,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和众多老师的青睐,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1.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等先进设备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旧格局。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乐趣,可以给学生展现形式各样的图片,也可以播放好听的音乐,还可以让学生看电影等等。通过种种模式的设立,全方位地调动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意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课程的热情和期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总之,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展现的是最新的、全面的、富有说服力的内容和资源,而且与教师板书教学来比较,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有很大的改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2.分配各种角色,创设各种情景教学

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并给每一个角色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台词,在上课之前进行几次排练,各自牢记自己的台词和动作,争取把最好的表演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整个表演小组,他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任务,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功亏一篑,因此,他们要肩负起对小学生来讲比较重大的责任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肩负重任的感觉。课堂上通过大家积极地表演参加,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心理和神态以及动作特征,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表演的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适于叙述类文章,让学生能简单直观明了地了解课本的内容,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思想来陶冶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情操。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就像在看电视一样,甚至比看电视和电影更加刻骨铭心,对于记忆课本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3.通过音乐情景模式教学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经常通过音乐来使自己放松,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快的节奏,而且可以使人们与歌曲联系起来,将自己的真实生活与歌曲相比较,形成音乐和真实情景的共鸣。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得学生情景交融,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孝顺这一话题时,可以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通过音乐的渲染和歌词的有效说服力,展现父母的含辛茹苦。学生通过音乐的情景模式教学,充分体会父母的不易,父母经过精心养育和照顾,把我们养大成人,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未来的日子里善待父母,懂得孝顺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浓厚的爱需要儿女们一辈子去回报也不能超越他们那种无私的爱,更多的是对后辈的和养育。

4.通过小组讨论来发掘和巩固课本知识

有些教师上课一味地讲课,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乃至其他学科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学到保护环境这一话题时,老师指定四人一组讨论,每人都要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的综合观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合作默契,可谓是一举两得。小组讨论是情景模式中的最小的模式之一,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在互动的模式下,争先恐后地对保护环境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保护环境的好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不乱丢一张纸屑,从自我做起,然后督促其他人去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做一名有崇高道德素质的公民。

1 多媒体引导,形象生动呈现

多媒体是一项集多项功能与作用为一体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学科项目的具体特征,运用灵活、多面的技术技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决定如何科学使用这一技术,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产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对知识教学的迁移、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目的。例如,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阅读方面,教材课文多以童话为主,这些都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篇章。为了能够将这些原本天真有趣的童话更加生动传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这些童话故事有关的视频。如《狼和小羊》这篇童话生动、传神地讲述了狼和小羊思想、言语与行动方面的斗争,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采撷《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一些相关的精彩的片段,为学生在课堂上播放。学生通过精彩生动的动画,在生动的声音、形象的画面的带动下,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部动画片本身也是学生乐于观看的节目,观看过动画片之后再将阅读课文呈现给学生,学生依然沉浸在快乐的动画片中,带着好奇心和幸福感去积极投入精力赏析文章。这一过程是学生享受的过程,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2 多媒体引入,实现知识迁移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存在于语文阅读中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达到知识的迁移与引导,为学生带来高品质的阅读课程享受。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这一课时,为了能够丰富教学课堂,教师要善于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行知识的迁移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与圆明园有关的历史事件,通过视频或者图画的形式来为学生播放历史史实,使学生学习到隐藏在《圆明园》后面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加以赏析,接受历史文化的自然熏陶。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能够产生更加浓厚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形成更具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这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的良好效果,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达到对所学科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项目,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阅读的作用,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于语文阅读中,从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经历和感受。

3 图画、声音做背景,形象呈现

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呈现图画和声音,为学生带来形象的视觉享受。很多的小学语文阅读都是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这种阅读课文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这些景色阅读的讲解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真实地呈现阅读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态的视频中感受到阅读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充分感受到阅读中景色的美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

如《颐和园》这篇有名的描写真实景色的阅读篇章,为了能够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听到甚至是触摸到颐和园的美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颐和园的实景拍摄资料,可以根据园内各个景色项目来分部分、分章节呈现,呈现给学生一幅生动、传神的景色画面,结合所呈现的视频景色来讲解课文,达到对课文的生动诠释。学生欣赏着多媒体图面所呈现的风景,学习文章,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与视频的有效配合下,必将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颐和园的景色之美,能够体会到景色阅读课文的美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精力投入对课文的学习与探索之中。这种多媒体画面呈现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的枯燥,丰富了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生动的课堂氛围,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4 音乐导入,活跃课堂

阅读教学本身是对文学的赏析与探索,文学应该是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的,学生学习语文阅读也应该是兴趣丛生、手不释卷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阅读学习的良好氛围。文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间存在联系。艺术是蕴含着丰富感情因素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善于将音乐艺术融入于阅读教学中,这样对于一些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绝妙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主旨内涵来配置音乐,让学生一边赏析课文一遍欣赏背景音乐,在音乐中表达感情,在情感与情趣之间自然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内涵,这样就达到了对阅读的深入理解,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1997年,浸入式被引入中国。“我国学者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学者共同切磋、反复商议,成立了“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制定了实验方案,于1997年9月在西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8所幼儿园和5所小学开始了早期英语半浸入式教学实验。”该项目历时8年,结果显示,参与浸入式项目的学生们英语习得速度是控制组的5倍。他们不仅比控制组在英语学习上更有动力,还逐渐养成了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此外,他们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现也更优秀。

除了公立学校外,中国部分私立英语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其中,瑞思学科英语为中国率先从事学科英语的教育机构。“国内也有其他机构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但大多数机构所推出的浸入式教学,其教授内容多是单词、语法或者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真正能实现用第二语言讲授学科课程的则寥寥无几”。瑞思学科英语是否真正做到了浸入式,这需要对其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的细致考量。

一.瑞思学科英语简介

瑞思学科英语成立于2007年,为中国首家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的私立英语教育机构,为中国的幼儿园和小学生提供系统的多媒体互动英语课程。

瑞思的课程共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Pre-K(Pre-Kindergarten)、K(Kindergarten)、S1(Stage 1)、S2(Stage2)、S3(Stage3)、S4(Stage 4)、S5(Stage5)。其中Pre-K和K属于“瑞思玛特(RISMART)”阶段,适合3至5岁学生,采用“Learning House”、“Mighty Math”、和“‘Thinkin’Things”系列课件。S1至S5属于“瑞思(RISE)”阶段,适合6至12岁学生,采用“Destination Success”系列课件。学生在每一阶段用英语学习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学科。

二.瑞思学科英语的浸入式定位

Johnson和Swain(1997)在综合研究世界各地13项浸入式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出浸入式原型的核心特征。因此,将瑞思浸入式的各项特征与其核心特征对比,便可对瑞思的浸入式进行定位。

第一,英语为教学语言。

瑞思所使用的课件全部以英语展示,教师使用英语教学,旨在最大化学生可理解的英语输入和使用。

第二,瑞思的课程与学校官方课程不完全一致。

一方面,瑞思只涵盖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学科,而普通小学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手工劳动和思想品德等;并且瑞思的课件并非专为中国学生所设置,而适用于所有的初学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幼儿园学生和小学生一般无法达到用英语学习全科的水平,因而瑞思面对中国适龄学生只设立三门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第三,对母语的完全支持。

大部分的瑞思学生同时就读于全日制幼儿园或小学。他们在常规幼儿园或小学中用中文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将中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学习。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中文这一母语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瑞思,对于年纪过小的学生,老师在必要时也会使用少量的中文进行沟通。

第四,瑞思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习得两门语言。

同样出于对母语的全面支持,瑞思学生在不影响他们母语水平的前提下习得英语。他们的中文水平与只学习中文的学生相同。浸入式英语学习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母语学习。

第五,学生与英语的接触大部分限于课堂学习。

该特征使得浸入式原型与其他双语项目相比略显不足。瑞思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与英语的接触频率和地点都有不同。对于大多自身英语水平不高或英语教育意识不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瑞思课堂以及学校的英语课堂之外,与英语接触较少。而自身英语水平较高或英语教育意识强的父母,会通过自己与孩子用英语交流或给孩子购买其他英语学习材料的方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语境。

第六,学生在参加浸入式学习前英语水平相当。

瑞思为中国学生提供7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每个阶段都有相承接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目标。学生在进行瑞思英语浸入式学习之前,老师会根据他们在体验课上的表现和反馈,以及上机测试的结果向家长建议适合学生的阶段,该阶段的英语程度应当略高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因而,瑞思每个阶段的学生在入学前的英语水平相当。

第七,瑞思的老师大部分没有双语能力。

第六版《牛津高阶字典》将“双语的(bilingual)”定义为“由于自小使用两种语言,因而两种语言水平同样高”。若以该定义为准,那么瑞思的大部分英语老师并没有双语能力。他们其中一部分为本国英语专业本硕毕业生,一部分为本硕留学生,还有一部分为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本硕毕业生。但可以肯定的是,瑞思的老师可以用英语上课,与学生交流。他们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中文。

第八,瑞思课堂文化贴近美国课堂文化。

从课堂文化看,瑞思与Johnson和Swain所提出的浸入式原型正好相反。Johnson和Swain(1997)提出,浸入式项目有可能需要贴近学生母语课堂文化,以达到教学效果。但是就作者对上海三个瑞思中心的课堂观察来看,瑞思所推崇的美国课堂文化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在上海陆家嘴、淮海路和五角场瑞思中心,除了刚参加瑞思课堂、比较害羞的学生、或是在不适合其英语水平的阶段学习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欢迎美国课堂文化。在上课时积极主动,遵循课堂规则,并且可以理解教学内容,完成课堂任务。

小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深的影响。而体育课程又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小学课程,需要教师投入较高的注意力。下面,笔者从准备活动引导、高效教学方式选用入手,详细地解说趣味化体育课堂构建方式,希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做出更多贡献。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体育教学趣味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围绕着学生而展开,体育教师先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机会。不但要让学生接受知识,而且也要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技术,比如在自选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器材与场地、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学习的权力,他们就会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既起到锻炼效果,也提高了他本项上的技术,最终形成一门或者两门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柔韧性好,可以让他学习舞蹈,有的学生灵活性好,可以让他学习武术,也有的学生速度好,可以让他参加跑的练习,也有的学生身体协调性好,可以让他打球、跳绳等。这样,他们的特长就得到了发挥,使得学生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天赋,早有成就。

二、坚持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指导教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中举足轻重,教师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之准确、协调、优美的示范,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地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地改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的语言刺激学生,可以增强学生情绪正向变化,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只以对与错、是与非来评判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以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好坏。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受身体素质与接受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有不同的表现,而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直进步,也不可能一直退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严重打击一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与激情,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赏识为主,批评为辅,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善于用一个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的动作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认真精神等给予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多样化引导,提升准备活动效率

体育是一门包含一定剧烈活动内容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系统性的教学之前都会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促使学生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但是以往体育教师对此重视力度不足,教学状态不佳,对体育课程教学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殊不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趣味性的引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从而实现课堂趣味高效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机体状态,在学生身体接受的能力范围内设置准备活动的内容,提升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技能的学习当中。其次,体育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关注学生个人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活动氛围。在准备活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青睐于简单快捷的慢跑活动,但是慢跑类似于重复的机械运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单调的活动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就会降低慢跑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对慢跑方式进行改善,推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中我会为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播放带有节奏感的音乐,用音乐节奏渲染课堂气氛,然后积极加入学生的慢跑队伍,同学们在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中充满激情,劲头十足,为学生参与跑步增添动力的同时为课堂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

五、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洞察事件发生的条件,观察学生的言行反应,推测事件方式的原因,了解问题的症结,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在此基础之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老师要有沉着冷静的态度,需要教师具有沉着冷静、不急不躁的心理素质;老师要做到正面教育,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结合事件发生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环境,以正面启发教育的原则,对学生加以诱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避免简单粗暴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真心接受而不是强制服从。游戏结束时,要简要总结,并对在游戏中技术动作完成得好的和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

六、选项式打造活跃体育课堂

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教学之后就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种模式虽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但是降低了他们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使得课堂上学生学习不积极,注意力一直集中于自由活动当中,影响体育课程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选项式教学逐渐地出现到教师的视野当中,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而想要让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全班的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找明自身教学的方向。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再次教师在每一个小组设立具有团结意识的组长,引导其对小组成员日常学习进行管理。最后,由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缩小教学群体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当中,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障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加快他们成长的进程。并且小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事物,选项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体育学习的兴趣。通过举办竞赛实现小组内成员的竞争,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从而实现体育课程趣味化发展。

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引导教学营造优质的体育氛围,采用选项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为他们领悟体育内涵、感悟体育乐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全利.如何增强小学体育的趣味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7).

[2] 段云龙.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 教育革新. 2011(02).

[关键词]小学第二课堂舞蹈教学 方式与方法 注意问题

前言:小学的第二课堂舞蹈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少儿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不仅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第二课堂开设舞蹈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将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艺术修养打下坚硬的建基石,培养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一、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从宏观来讲舞蹈教育就是通过教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和进行舞蹈表演,使学生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一门教育学科。

舞蹈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发展、调整身体肌肉,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力,促进学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有机体得到不断的生长,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形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美感。

二、舞蹈教学中的方式与方法

舞蹈教学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各方面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去制定所需要的教材内容,去刺激学生的表演欲,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所以我觉得舞蹈教学中的方式应该有以下几种:

1. 综合式教学

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呢,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小学生,把随意变为有意,那么就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把说、唱、跳结合在一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舞蹈、体会到音乐。从而使舞蹈既富有动感由富有表现力,富有感受力又富有感情。

2. 启发式教学

由于儿童知识面不广, 接触到的东西不丰富,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小学生较快理解掌握讲授的内容及动作要领, 使动作比较规范的体现出来, 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由于舞蹈是人体艺术, 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型和必要的舞蹈条件, 这样势必要坚持练功, 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单调、乏味、枯燥, 学生很容易厌学,所以老师要多启发孩子们, 启发他们的思维, 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3. 示范法教学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我一般是面向学生做镜面示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有准确的规格、有浓郁的风格、有动人的表演, 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示范, 使学生有一个全貌而完整形象, 从而做到模仿无误,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小动物形象,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世界,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

4、兴趣性教学

在舞蹈教学中, 让孩子们达到成人化的基训要求, 天真、活泼的孩童不易做到, 更不易“服服帖帖”地去做, 所以要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爱美、爱善良、纯真无瑕的儿童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三、舞蹈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首先选材得当,适合学生舞蹈自身艺术特点,运用儿童舞蹈语言来表达作品内容。纯真性也是小学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孩子们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奇异的幻想。选材内容应易懂,易于儿童表现。

2、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舞蹈教育的启蒙阶段,任何一项课堂教学内容,都不应该让学生觉得困难,要使学生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能跟老师进行愉快的合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生活天地取材进行教育。动作有趣、音乐好听,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舞蹈,增加了学习兴趣,学得快、也学得好。软开度训练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基础项目之一。软开度训练,许多刚接触舞蹈的学生感到害怕。

3、充分发挥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学生舞蹈动作,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在学生学习舞蹈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学生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4、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舞蹈动作。一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重复练习,那怕一个小动作没做好,也要从头到尾练一遍,加强了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和协调性,时间一长学生疲惫不堪。

一、创新音乐教学理念,着力构建高效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同时要提高基础技能,并渗接受审美体验教育。在这样的目标要求下,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首先,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同时也要兼顾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其次,教师要让创新意识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挣脱禁锢,例如,在播放池塘交响曲的音乐中,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一幅夏日美景图,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并在想象之中感悟意境,深刻理会音乐的精髓。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性、感悟性较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发挥情境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国歌时,教师专门在课堂上播放了天安门国旗班升旗的庄严场景,让学生对于国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还着力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参与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一名曲的时候,如教学贝多芬的月光交响曲,引导学生事先经过上网搜集、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了这一曲目创作的背景,以及贝多芬的生平等方面内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加对作品背景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深入开展学习和感悟体会。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引入民主理念,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建议,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创新音乐教学手段,着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是近年来运用最为广泛的信息媒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一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演示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播放与歌曲展示主题意境相一致的画面,增加学生的心灵感悟,为深刻领悟作品精髓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将多媒体手段充分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感兴趣,投入程度更高,教师应当提高运用水平,并充分提高自主设计水平,尽可能地自己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的切合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科间渗透联合的方式,提高掌握效果。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在于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三种方式提升学生感悟能力。首先是运用感知法,通过画面观察、音乐欣赏、讲解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自然界的各种旋律,感受音乐的美,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其次是运用即兴法,增加学生感悟成效,如安排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翩翩起舞,自编自舞,让他们的肢体语言与音乐频率完美结合,给予他们自由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舞台,这种在音乐的熏陶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表达,对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具有明显的促进成效。另外教师还运用引导法加深学生感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掌握、感悟音乐之美。

五、创新音乐教学评价,着力激发积极学习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更加投入的重要切入点,教学中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乐理知识掌握得好,演唱技巧把握得准,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较为深刻等等,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内心情感的激发。实践证明,这种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和有效开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另外,在考核体系中,教师还实施了A+B模式考核。A是指定篇目内容类型的考核,是必须考核的项目,B是学生自主选择增加的内容,既体现了教学考核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现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全面综合评估。

六、创新音乐教学拓展,着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音乐教学属于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推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课外活动的拓展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组织文娱活动,让学生将音乐所学展示出来,提高他们的满足感,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激发兴趣。另外,教师还组织了课外兴趣小组,有声乐兴趣小组,有器乐兴趣小组,教师抽空对学生开展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配合校外专门机构开展声乐。器乐方面的特长指导,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成效。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素质化的高效课堂,建立起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注重创新,充分将各种优质资源整合起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舞蹈 特点 重要性 作用

作为一项新起的体育运动――体育舞蹈,它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既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在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又可以更好地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小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了体育舞蹈的知识后,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更将终身受益。同时,他们步入社会后,还可带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总之,通过对小学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扩大体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现代体育发展的观念,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体育舞蹈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1. 体育舞蹈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

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学习的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手段及方法缺新意,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是跑、跳、投以及一些简单的球类技术学习,小学阶段选择性更是甚小,长期重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体育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参与性不高的现象,更失去了体育课“活动性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鉴别、接受能力很强。而体育舞蹈又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体育舞蹈不仅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更适应了时代的变化,满足了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代小学生课务繁重、学习紧张、竞争激烈,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社会交往能力弱。舞蹈运动能消除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一种特殊健身活动。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意气消沉、情绪沮丧等。美国心理学家成功地采用舞蹈的手段减轻了小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调查表明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管工作有多累和多忙,学习有多紧张,生活有多少烦恼,一踏进体育舞蹈这块天地,就如同到了一个奇特的只有节奏和感觉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了,似乎全身心都注入了音乐,可使身心在学习之余得到愉快的休息和美的享受。

2. 体育舞蹈在体育课堂中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融入体操、舞蹈、武术等内容,组成单个动作、成套动作,通过参与者的身体练习,达到健身效果,追求完美体形的一项新颖运动项目。以身体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以艺术和健美为主要特征,强调自然动作美和身体姿态的正确,以及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协调性、敏捷性、技巧性和艺术性,要求动作富有节奏、流畅、柔和,大幅度表现活泼愉快的精神,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身体动作及其造型和谐、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体育舞蹈在体育课堂中的需要性及作用

1. 体育舞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日常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锻炼。通过韵律体操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在形体、体态和姿态上得到很好的改善和锻炼,形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态,养成举止大方、姿态优美的良好习惯,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蓬勃朝气。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坐、立、走姿势及广播操观察的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舞蹈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坐着时抬头、挺胸、立腰;站立时两腿伸直靠拢、收腹;行走时身体轻微上下弹动,两臂在体侧自然地前后摆动,显得充满自信;做广播操时动作准确到位,姿势优美。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中接触过一点,这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身体姿态的意识不强,坐、立、走姿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低头、耸肩、含背、挺腹和上体不正和左右摇晃等不良习惯,做广播操时动作幅度不够大、不到位,动作协调性差。

2. 体育舞蹈有助于小学生增强积极的运动信心

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强,学生在渴望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歌善舞,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以前从未有机会接触,或因本身性格内向、身材矮小肥胖、协调性差,使他们没有机会、没有信心参加各类娱乐活动。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部分学生自信多了,身体形态也明显改善,舞蹈基本动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并能在同学们的注视下独立完成动作。

3. 体育舞蹈有助于小学生拓展出色的创造能力

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在体育舞蹈课中,体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用简单的动作,加上节奏与动态的变化和连接,结合对音乐的理解,编排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几年来,昆山市体育舞蹈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不仅参加本校的艺术表演,还经常参加一些市级比赛,提高了舞蹈技术和创编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体育舞蹈中的音乐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在跳舞中逐渐体味旋律的内涵及思想感情和韵味,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韵味和舞蹈音乐的理解都可以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1. 实施小学体育与韵律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是必然的,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韵律体操和舞蹈教学技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又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接受更多有关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打破日常那枯燥乏味的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呢?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

使用多媒体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一般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在课的不同阶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1.课的开始部分。“善始者,事半成”。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会使学生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在进行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时,先从网上下载几段篮球比赛中精彩的传接球配合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看完后,不仅表现出惊叹神情,而且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下子激活了学习胸前双手传接球技术的兴奋因子。这时学生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再进行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的基本部分。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课的基本部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对于一些动作技能的难点不容易掌握,而且在反复枯燥的练习时容易产生疲劳感,减弱练习效果。而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这时如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使用多媒体,就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清除单调感和疲劳感,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如:在提高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将正确的示范动作通过视频反复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们感知,再将多种错误动作制作成视频给学生播放,让他们进行正误对比。而且示范动作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多媒体则可以将动作分解、放慢,甚至定格来演示,使蹲踞式跳远的各个环节都一清二楚,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象,教学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如低年级跳绳教学时,我把学生练习跳绳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大屏幕的播放,让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讲解,并比较哪个小朋友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跳得最多、最快。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论一目了然。将动画与录像制成课件画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练习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果也将得到增强。

3.课的结束部分。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动画画面和音乐氛围的烘托下,做好整理活动,放松学生的身体。如一边观看动画,一边模仿大雁飞、小鱼游、小船飘等优美放松动作;再如在“友谊花开万里香”等音乐中,师生同唱同舞,放松身体,从而达到了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的作用。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则不但能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愉快,练得轻松。

2.能渗透德育教育,从而避免体育教育“说教式”的传统方法。如在教学“冲过火力网”游戏时,利用多媒体配上的音乐,使学生既玩得轻松、愉快,又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3.能激发联想,增进思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它充满激情,富于幻想,常把人的内心从平静状态引向高度受激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引发创造热情。

4.能陶冶情操,进行美的熏陶。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清新优美的旋律,精致完美的画面把学生带进美的世界,启发学生进行美的想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获得一种使人振奋、催人进发向上的力量。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多媒体必须使用适当,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视频或者音乐。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视频和音乐的喜欢和理解有所不同。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喜欢一些动画视频和节奏欢快、优美的音乐;而中高年级学生则会喜欢真人演示视频和节奏明快、动感强烈的流行音乐。使用多媒体还要适合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欣赏水平、生活实际等,以使学生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产生兴趣、受到鼓舞和启迪。决不能成人化,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2.应根据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来使用多媒体。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否要用到多媒体,到底怎样用多媒体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而不能成为课堂的装饰品。

一、多样化构建准备活动

体育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提高其肌肉的温度,调节学生的身体,使其处于最佳的状态,为他们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做铺垫,但是实际教学中这个环节教师大多草草了事,没有发挥课前活动的实际作用。良好的开端对全局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前活动阶段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促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在学生进行跑步的过程中播放具有节奏感的乐曲,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放松自己,让激昂的音乐渲染学生的心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在简单的活动阶段和学生一起进行趣味式接力,让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跨越实物障碍或者回答脑筋急转弯,让课前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处于一种绝佳的状态中,教师积极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促进课程更加高效的发展。

二、选项式营造活跃体育课堂

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初中体育课堂经常出现教师进行简单的技能教学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情况,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自由活动当中,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选项式教学应运而生,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引导全班的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再设立具有团结意义的组长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缩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让体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带动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举办竞赛实现小组之间的竞争,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高效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运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为他们的成长做出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者:李中民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双井中学校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师培训 新体系 柯达伊 导向

从2011年开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 ”,对全国中小学和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分期培训,向全国推广融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即: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简称“新体系”)。

笔者参加了2012年7月第四期的培训,其中普教班由各省教育厅推荐的骨干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组成。课程安排上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共100个学时。任课教师除了指挥课聘请的指挥家林大叶外,其他教师均为中央音乐学院在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教师为“80后”优秀青年教师。

本文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程综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导向意义。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分析

(一)培训目标

1.该音乐教育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明确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基本理念是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2.不应以传授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为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为学生快乐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设置

此次培训班从7月10日至21日,共计12天,课程设置包括:歌唱基础教学、钢琴即兴演奏、小型乐队编配、音乐与动作、教学法、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指挥、排练。另外还安排了学员公开课、分组讨论、爱乐小学观摩、汇报演出、座谈等活动。

(三)培训班课程分析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

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转第页)(接第页)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

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将进入“综合”的“无模式”时代,逐渐淘汰专业化、知识化、传授式的倾向,实现音乐体系艺术化、音乐教育美育化、音乐教学感性化、音乐修养个性化的发展。现代的音乐教师培训势必将走出旧的教学模式,走进“综合”的“无模式”时代,对体验音乐情感能力的培训、用音乐表达感情的培训将成为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选择学生主体需要的音乐为教学内容,采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接受与表达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为标准进行的教师培训理念,势必带来音乐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箐.探索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新途径[J].音乐创作,2012(6).

[2]于子贻.国外音乐师资培训的启示[J].乐器,2011(2).

[3]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大部分高师(含专科)逐步恢复音乐教育专业办学,这一时期都沿用过去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技术类课程都采用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据我分析,音乐专业“个别课”教学模式是扩大办学规模的瓶颈,以我当时就读的贵州师大为例,85级学生25人,86级18人,87级11人,88级32人,1989年在校生86人。这种办学方式与当时中小学音乐专业教师严重奇缺现状不相适应,于是我在1996年第1期《中国音乐教育》发表《走出“师徒式”教学模式》文章,提出音乐师资教育必须走出师徒式“个别课”模式,才能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师不足的矛盾。尽管“个别课”是音乐教育的特色,也有许多优点,但它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枷锁,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高师的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

2000年后,随着国家对师范教育布局的调整,三级师范向二级、一级师范过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学)才面向基础教育扩大招生规模。这一时期,高师得到空前发展,音乐专业持续火爆、不断扩招,如:贵师大2010年招生人数已达400人,在校生1600多人(含成教),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近二十倍。这种持续火爆的发展态势给声乐教学带来巨大挑战,转变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初期的动力与阻力

(一)改革的动力

1.回顾历史,中国历次教育改革的目标都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核心。要提高民族的素质,首先要重视教师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说明国家对教师教育高度重视。1997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重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师范教育专业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资。”通知精神给高师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是国家对高师的硬性要求,是高师改革潜在动力。

2.高师音乐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和训练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美育功能,进而提高国民素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的责任也就十分明确,就是要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音乐人才。这是来自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

3.全国师范院校布局调整后,高师肩负着我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师资教育历史重任,比如贵州省过去27所师范学校所承担的小学教师任务就落在高师的肩上。如果高师再用过去旧的专业模式培养小学教师,便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研究多层次的师资教育新格局,探索新模式,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多层次教育模式。这是来自高师内部自身改革的动力。

4.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解决中小学音乐师资奇缺的问题,逐渐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迫使高师放弃困扰音乐规模发展的,声乐、钢琴技术类等课程独有的,一对一“师徒式”个别课模式。只有打破制约发展瓶颈,用“小组课”、“集体课”取代“个别课”,才能走规模发展之路。

(二)改革的阻力

1.传统思想就认师徒模式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乐者,是艺人,他的技艺是从师傅口传心授得来,几千年来中国音乐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仍然是众多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不二法门,不可取代。其原因我认为专业技术是动态的、变化的、不确定的经验。对这些动态的、变化的、不确定问题的解决,只能凭借经验判断,经验需要积累。徒对师就心生依赖,并希望师傅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从中也积累自身的经验成为师傅。传统思想就认这种师徒模式。

在音乐专业教学领域,钢琴、器乐、声乐(人声)都是一种乐器,要通过一系列技术活动才能表]出来,这些技术能力要经过漫长练习才能形成,对他们的教育也只能在练习的动态中加以指导,也就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逐渐发现并纠正问题。

2.固有的成熟模式排斥改革

钢琴、器乐、声乐的教学方法,从传入中国开始就是一对一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近100年的历史中培养了若干音乐人才,他们都活跃在中国音乐表]的舞台上,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保守者坚守这种模式和信念,他们排斥改革,认为小组课和集体课要在短短一节课内解决几个学生的问题,几乎不可能。他们认为声乐教学中,男声、女声,高音、中音没办法一起练声,没办法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改革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

3.意识形态抵制改革

改革初期,高师的教师都是通过一对一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音乐人才只能这样教,不能改。在他们看来,高师音乐教育当前模式是从建国到现在探索出来的成功的成熟模式,培养了不少成功音乐教育人才。现在用“小组课”代替“个别课”违背音乐教育规律。在他们的观念形态中抵制改革。

三、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以来的成绩与问题

(一)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

在教育部2005、2006年先后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两个文件指导下,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理论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和音乐发展的规律,对声乐模式教学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和探讨。改革尽管矛盾多多,困难重重,但是还是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1.声乐教学的定位,为转变教学模式指明方向。教育工作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音乐师资,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人员。过去高师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分注重技能训练,忽视综合素质教育。这很容易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师必须转变声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未来教师职业角色的实用性、复合性、综合性,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需要。

2.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扩大办学带来契机。过去声乐“个别课”个性化较强,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探索个别课、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课型按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来划分,课时则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通过个别“还课”纠正学生歌唱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集体课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课中的共性问题,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省去了教师不断重复的内容,为教学模式改革创造了有效空间。

3.多层次办学,为声乐教学提供全方位探索的舞台。90年代初,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这时期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得到较快发展,只有本科专业的大学也增设二年制或三年制专科,还为解决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增设函授、夜大等成人音乐教育专业、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等。声乐教学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对象的学生进行“小组课”、“集体课”对比、探索、实践,现如今已经总结出声乐“小组课”、“集体课”的诸多成功经验。由于教师们的不断努力,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90年代后,音乐师资缺乏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

4.扩大招生规模,音乐师资缺乏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2000年后,由于声乐“小组课”得到高师广泛认同和采用,音乐系大量扩招得以实现,因此才给高师音乐教育带来空前发展的机遇。近些年来音乐专业术科考试持续火爆,很多大学的音乐系从在校生人数看,已经成为最大的系。从这种发展趋势看,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师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从恢复办学到升格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绩,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师奇缺的问题,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空前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应该对音乐专业招生持续火爆进行理性分析,冷静思考。

1.扩大办学规模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多年来音乐艺术类招生持续火热,因此高师也不断扩招,年年创下新纪录,对音乐教育来说这是件可喜的事,但是如何科学地配置师生比,而不是一味扩招,需要决策者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2.扩招后的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猛增,给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遵义师范学院在校生743人,声乐教师10人,声乐课从4人增加到8人。贵师大在校生1600多人,声乐教师18人,声乐课从4人跃升至30人的“小班课”。在如此情况下,如何能保证声乐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保证未来音乐教师的素质,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3.学生就业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断递增,就业压力加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继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占领就业市场?是改革高师的办学模式多渠道就业?还是控制招生规模减轻就业压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4.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目前音乐专业招生持续火热,因为就业压力因素能坚持多久?会不会有一天从一个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如何保证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当前困惑与希望

(一)当前的困惑

1.如何从本质上改革声乐教学模式?当前,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没有从本质上突破,能不能突破?我认为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困惑。因为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2―4人或4―8人的“小组课”在教学性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与“个别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缩短了个体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随着时间缩短而降低。因为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认识发现和纠正,所以给教师提意见的学生不在少数。“小班课”更是如此,教师没有时间一个个听学生唱,只能十几个学生齐唱,并给予总体指导,就跟排合唱效果一样。如果突破又如何突破呢?留给大家思考。

2.现有的“小组课”有无科学程序和标准?这些探索是否可行?

我们在“小组课”教学中做过这样的探索,根据学生嗓音条件、音色类型、表]类型进行分组,有通俗表]组合、民歌表]组合、美声表]组合等,学生可以自由命名和组合,教学以训练学生组合的综合表]为主线,强调学生声音统一,动作协调,表]完美。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找到自我,在失败中找到差距,在获奖中找到自信,最终锻炼他们逐渐成长。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学生喜欢,热情高,动力足。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这种探索是否可行?

3.“集体课”或“小班课”有无固定程序和方法?这个探索能否保证教学质量?

我过去工作过的师范学校,一位老师硬是在47人的中师音乐班,用每周二节声乐集体课排了三年的合唱,最后用一次毕业合唱音乐会,结束三年声乐教学,这种合唱教学形式的声乐“集体课”能否保证教学质量?是否值得探索总结?

(二)改革的希望

1.从硬件投入看,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有了物质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近10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投入,再加上国家进行师范布局调整,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一级师范过渡时期,高师音乐系从硬件投入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规模的硬件投入是对音乐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给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以物质保障。

2.从科研论文看,声乐教学改革前景光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在困惑中探索,在开拓中总结,在矛盾中前进。教师们积极参与改革实验,人人探索总结实践。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关于“高师声乐”论文数量,1981―1990年这10年中只有7篇,1991―2000年有178篇,2001―2010年有622篇。从教师们撰写的论文数量可以推论,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前景光明,教师们定能探索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中学生

一、引言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体厅函[2004]33 号)。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漳州市芗城区四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了查阅文献法: 查阅阅读中国期刊网中有关舞蹈、教学的资料,参考有关论文若干篇,为舞蹈引入中学课教学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70份(男生80份,女生90份),回收100%,有效问卷168份(男生78份,女生90份)有效率99%。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专家咨询法:对漳州市中学的多位校长、专家进行咨询、访问。

3.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是否喜爱舞蹈及其原因调查

大部分学生喜爱舞蹈运动,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喜欢舞蹈这一项目。而且女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高于男生。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学校开设舞蹈课,54%男生、67%女生愿意参加学习。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赞同学校开设舞蹈课的男生占31%、女生占60%(表略)。

为何青少年会对舞蹈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舞蹈所具有的特点。从表2中可以发现中学生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气质。第二,可以促进交流。第三,可以健身娱乐。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他们实现自我的需要和欲望不断增长,努力摆脱父母家庭的影响,要求获得人格上的独立。舞蹈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在音乐中,练习者可以尽情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

少数学生否定舞蹈运动,假如开设专门的舞蹈班,您愿意接触和学习吗?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约23%的男生不喜欢舞蹈。他们认为舞蹈是属于女孩子的,缺少阳刚气;还有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对自己缺乏信心,怕跳出来难看,被人耻笑。舞蹈不值得学习,少数学生认为学习舞蹈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

(2)对艺术教育引入舞蹈教学的看法调查

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有了明确的认识,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辞海》中对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解释为“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态美及艺术气质,舞蹈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运动。当学生在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仅能达到一般运动健身的目的,而且还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锻炼人的肌体,愉悦人的身心,塑造美的形象与气质,使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您喜欢什么样的舞蹈呢?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男生比较喜欢的舞蹈类型依次是街舞38.46%、原生态舞19.23%、现代舞19.23%、时尚舞11.53%、民族民间舞11.53%;女生比较喜欢的舞蹈类型依次是现代舞46.66%、时尚舞20%、民族民间舞20%、街舞6.66%、原生态舞3.33%。男生还是比较喜欢动率感较强的街舞,粗狂豪放淳朴自然的原生态舞。女生比较喜欢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积极向上的现代舞,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时尚舞。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学校学习,师资力量是男生们想学习舞蹈最先考虑的因素,师资的好坏决定着舞蹈教学质量的好坏。女生认为专业的舞蹈工作室、学费是影响考虑舞蹈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有着很大影响的因素就是舞蹈的学习环境,舞蹈教室环境与设备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与学生们的心情。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学艺术教育课导入舞蹈教学是可行的,必然的

舞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是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很好的内容之一,是值得推广的项目。舞蹈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传授健身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娱乐生活,增强自信心,培养气质和兴趣爱好、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其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所以中学艺术教育课导入舞蹈教学是必然的。

2.逐步在中学推广舞蹈教学,教师是关键

提倡体育艺术2+1项目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不到十年。高等师范大学、师范院校开设舞蹈专业的很少,较专业的舞蹈人才很匮乏。为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大量培养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在技能、理论、教法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的再培训力度,使舞蹈教师教育知识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科研能力创新化。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

《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和应用舞蹈的MCAI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利民.让舞蹈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J]. 考试周刊,2008,

(22):75.

[2]丁晶.浅谈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J].大舞台,2010,

(10):57

[3]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4]彭强.试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教育研究

2010,(7):90-92

关键词: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选择;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8 

体育与艺术都产生于人类劳动,有着共同的起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产生了体育艺术结合的运动形式。如体育舞蹈、花样跳绳、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现代中小学教育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升。2011年5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把体艺结合带入体育课堂,在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进行体育课程创新顺应潮流、势在必行。 

1   体艺思想与体艺结合 

1.1体艺思想的内涵 

体艺思想是指艺术以体育为载体,达到立德树人、完善人格的教育效果;而体育又反过来作用于艺术,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艺思想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思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体育活动与艺术文化相互影响是一种必然趋势,体艺思想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外在推动力。 

1.2体艺结合的内涵 

纵观体育、艺术发展史,体育与艺术相互依存,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艺术的演变离不开体育。在我国体育、艺术发展的热潮之下,体艺结合并非偶然,而是满足了人们在健身需要和观赏娱乐需要基础之上的体育艺术形式。广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声、光、影、图等多种表现手法下通过身体活动来展现人类情感的创造活动。狭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音乐、舞台、背景下通过展示力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艺术活动。体艺结合能够提高艺术工作者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也能使体育更好的展现出艺术性。增强大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更高的体育需求。在中小学体育课上以体艺结合为指导思想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课程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体质、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丰富个人的艺术细胞。 

1.3体艺结合思想的价值取向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而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体艺结合思想是两种学科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3.1求“真”--实践性 

体育、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现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体艺结合是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教学活动与实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1.3.2求“善”--立德树人 

我们是社会的人,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体艺思想引领下,有利于我们摒弃一些不好的思维观念。在体育活动中除了有竞争意识,更多的是追求团结协作的精神。把“求善”的文艺思想作为体育锻炼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标尺,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立德树人,成为一个真、善 美全面发展的人。 

1.3.3求“美”--健身与艺术观赏双重性 

体育本身就具有健身和竞技观赏性,而艺术则是美的象征,一个代表身体,一个代表灵魂。体育和艺术就是肉体与灵魂的契合,通过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体育的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观赏性。例如把游泳和舞蹈结合起来的花样游泳被称为“水上的芭蕾”,它把表演者力与美、体能与艺术的结合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健身和艺术观赏的双重属性。 

2   体艺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1给体育课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课堂内容 

体艺结合为中小学体育课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加上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丰富了体育课堂内容。举个常见的例子:跳绳是一项能有效训练个人反应和耐力的有氧运动,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上都把跳绳作为一项主要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传统的跳绳上进行了创编,还加入了音乐、毽球、舞蹈等多种元素。在中学实习期间,我在初一的体育课上也教过花样跳绳。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到运动过程中,还主动创编新花样。有时我还会借来音响放一些欢快的曲子,在音乐的配合下他们跳的更加开心,动作规范,成功率也较高。总的说来,大家不仅积极参与,还团结协作。超额完成了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2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一节体育课是40—45分钟,除去热身、放松和老师讲解示范时间,真正能锻炼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所以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20几分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和运动中,而不是浑水摸鱼。如果在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们用音乐和舞蹈动作配合起来代替传统的热身形式,大家不仅能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提高兴趣,还能全面动起来,达到热身的良好效果,避免在正式教学中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在具体教学项目中通过丰富的艺术教学形式让体育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2.3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中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基础阶段,决定了他们今后从事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体艺结合有利于培养运动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在学生时代就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艺结合的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的主动性,建设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一门或几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离不开体育,体育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健康。 3   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的构建 

3.1 以人为本,完善体育课程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在体育课上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体艺思想引领下的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完善: 

3.1.1增强身体素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 

这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体艺思想下,我们要更加注重柔韧、灵敏、反应、耐力等体能的协调发展,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技能。 

3.1.2提高运动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养成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3.1.3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以体育为载体传达的文艺精神,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发其社会功能,培养出良好的品质与社会交往能力。 

3.1.4培养美感、立德树人,实现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体艺结合就是把体育运用到生活中,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格。 

3.2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中小学体育课堂一直以普通的跑、跳、投为主要教学内容,使越来越多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选择偷懒,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只是逃避文化课的时间。在这种现状下,体育课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满足不了参与者愉悦身心、释放课业压力、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根据体艺思想的引领,我们可以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1)技术类:传统田径类、球类、舞蹈类(啦啦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艺术跑跳类(花样跳绳、毽球等)。 

2)运动参与类:个人表现类、团体运动类。 

3)体育活动类:课外活动、健身健美、运动交往。 

3.3 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是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体艺思想的引领下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3.3.1课程内容与目标 

好的课程内容要符合课程目标,在体育课上选择体艺结合的课程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3.3.2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主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优化体育课程时我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3.3.3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 

在体艺结合思想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既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时才是最好的状态。 

3.3.4教师教学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艾欧小麦体育,本文标题:《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汇总十篇)》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