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名人故里 文化产业 创新 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源禀赋方面,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其中名人故居的数量多、分布广,但发展层次较低,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并且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有着重大影响。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研究价值等,更重要的是其经济价值。而名人故里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产品,也同样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用。中国现处于工商业立国时代,探寻一个创新的、符合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实现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更高的社会和文化效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其独特的资源,较低层次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甚至有时还会导致更多的利润外流。名人故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人文价值。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由传统的自然观光转向文化旅游,历史名人故居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例如:山东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湖南韶山故里、浙江奉化故里等少数几处开发成功已经国际化。但源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大多数地区在利益化的导向下,实行重利轻保护的开发模式。例如,山西娄烦县的“孙大圣故里风景区”、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只靠空洞的传说噱头炒作,缺乏内容,终究失去了持续开发的动力。
国内学术界对名人文化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相关研究增多,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于名人与旅游的联系性、资源评价、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4个方面。虽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名人故里迅速发展的现实性相比来说,其理论基础相当薄弱,而且已有的理论基础缺乏对名人故里开发现实可行性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能力欠缺,禁锢于传统开发模式中,缺乏创新性。
以文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旅游业也已经被划入文化产业。在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名人故里的核心发展方向是旅游业。但由于名人故里大多坐落在“大省小城”里,当地工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周围缺乏集约化的景点,难以形成旅游环境。因此对名人故里开发模式的探讨要突破这些禁锢,秉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出一条新的经营模式。下面以虞城县“花木兰”故里为例进行分析。
二、花木兰故里文化产业模式简析
花木兰故里以花木兰这一历史人物为依托。花木兰,姓魏,名木兰,故居在商丘市虞城县南魏庄。赫赫有名的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木兰景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木兰故里当地政府,居民的调查走访,可以看出木兰文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受现实一些因素的影响仍未能真正发展起来。就其发展优势来说,木兰精神享誉国内外,不仅当地居民经常去祠内上香拜祭,更有许多省外甚至国外游客慕名而来。同时当地政府也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促进宣传、发展木兰文化。但是木兰故里所在地仍鲜为人知,木兰景区建设也迟迟不能取得重要突破,木兰文化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根据调查发现,木兰故里附近景区较少,不易产生景区集聚效应。政府已经为木兰景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好了相关用地,但附近环境条件仍需完善,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宣传力度不够等,都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综合调查结果可知,找寻一条独特的符合当地实际,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木兰故里大力发展木兰文化,在木兰祠的基础上打造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是深挖木兰文化内涵,提高木兰祠品位。木兰祠核心内容是花木兰精神,即替父从军的孝义,驰骋沙场的忠勇,功成身退的哲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推崇。这种文化精髓与精神是必须要传承的。其次,木兰故里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是关键。花木兰故里以“花木兰文化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为经营理念,针对木兰故乡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木兰祠周围根据农业的时令性和原生态性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业,如“农家乐”游园,形成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农业服务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建成的文化区。最终,把位居乡村的木兰文化内容与商丘市城市中的木兰文化载体相结合,改变目前木兰文化内容在乡下,而空洞的宣传载体在城市的低效率局面,走出一条“农村连接城市”的独特的文化经营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三、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的特色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名人故里的本质是历史感和文化感。因此名人故里的开发要求把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放在第一位,这样才不至于舍本逐末,陷入庸俗化。通过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产生以小见大的效应。在中原地区以及中国,名人故里的数量不胜枚举,例如:梁祝故里、魏征墓等等,这些故里可以发展“梁祝故里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伊尹故里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等。
在多重文化区的建设方面,有一定共性。比如:第一重文化核心区内,重点体现“穿越”。大门的开放像古时那样有时间限定,进入“穿越游”大门之后,是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场景的还原,游人衣、食、住、行均为当年古时的摸样,他们可以在里边切身体会几千年前的生活。在第二重文化泛区内,首先保留的是不能划进核心区的文化符号或建筑等,可以满足通常的旅游观光需要。其次是进入“穿越游”所需的货币兑换点,即把现代纸币兑换成古代货币的站点、游人服饰兑换点、交通工具存放点等。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等设置在泛区或者的第三重文化区内。除此之外,根据名人故里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像木兰故里这些位居农村的名人故里,在第二重文化区可以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第三重文化区,例如在农村,那么周围的农户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业,根据农业的时令性,运用较低的成本种植“桃花岛”、水果采摘林、植物小迷宫等,在游人观看历史名人、体会千年前生活后,可以在原生态的农舍进行纯自然的享受。这样,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创意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辅助,二者形成良性的带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的名人故里都存在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脱节的情况,很多名人祠、名人墓位居村庄,而当地政府把名人文化的载体建设在大城市里,例如“某某文化公园”、“某某大剧场”等,而名人故里建设却很欠缺,宣传载体规模宏大,但真实的文化内容却在农村破败不堪。因此,创建“农村连接城市”这条独特的经营模式,从文化内容保留的地方着手,逐渐由不起眼的农村故里发展到城市,使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相结合,使文化宣传载体有真实文化内容的支撑,而不仅仅是空洞的一个名字或称号。这样由名人故里这个文化点,延伸至城市文化宣传的整个区域。进而形成地区名人品牌,发展相关产业。
经过研究可知,名人故里最终实现以文化产业为主导、旅游业为龙头,文化产业带动农业创意旅游业,农业辅助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助局面,进一步建立影视拍摄、艺术表演、特色工艺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使各项产业能够相互衔接,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
四、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价值及意义
经过分析可知,在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过程中,文化产品重要的是找寻有效的经营模式,在制造业为支柱的中国,名人故居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该仅处于辅助角色,应逐步把目前名人故里简单的,分散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经营模式上升为完整的,系统的,高附加值的文化发展模式,促进各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适合名人故居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一,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价值。以一个地方的名人故里为例,构建独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而且也对其他名人故里产生示范效应。第二,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名人故里潜在着巨大的产业发展商机。近些年,国内外掀起文化产业研究的热潮,大力发展名人故里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且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大繁荣。第三,有着显著的社会价值。把名人故里文化与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联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用。第四,根据名人故里的分布情况来看,针对农村地区的名人故里,采取这样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农业创意旅游业的结合,同时实现农村文化点与城市文化载体的结合。通过这些互助协调,为解决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综上所述,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最终落脚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上。构建适应当今时代的独特的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不仅为农村名人故里的发展提供示范模式,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而且也从文化软实力上提升中原及全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存东 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年01月。
[2]《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资料》商丘市旅游局,2009年9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冉东凡(1992-)女 汉 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2010级 18739970663
[关键词] 文化园;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厦门惠和石文化园的简介及经营现状
厦门惠和石文化园是由厦门惠和腾飞石业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一个闽南地方文化园。近年来,随着公司的日渐强盛,公司于2008年在厦门市忠仑公园投资、开发、建设了福建省首座具有中国园林风韵,又融入现代日本园林景观元素的颇具规模的石文化主题公园。目前石文化园的运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珍藏艺术品展示。珍藏于园内数量可观的石文化艺术品是文化园的“无形资本”宝库。在文化园的珍藏馆内设有“名人石雕艺术长廊”和汉代、北魏、北齐、唐代、宋代、元代、清代等各时期石雕文物珍藏品展示、特色石雕艺术博览及雅石、奇石展示等。这些珍藏艺术品通过其物质层面与知识层面的原真性,展现了闽南石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2)地方特色工艺和文化展示。园区中设有专门的影雕制作工艺表演、现场工艺体验、闽南茶艺表演和惠女安风情表演,让游客和市民直观地体味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3)旅游衍生品展销。园区内在休闲区以旅游纪念品形式售卖石文化旅游衍生品。(4)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和科研。文化园每周五上午接待来自厦门市各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参观珍藏馆和惠女风情表演以及现场学习制作影雕。每年承办文博会石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以及惠和杯雕塑大赛。同时还是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石文化研究基地,同时还是本地区三大艺术院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和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指定的“雕塑实训基地”,它为艺术家、工艺师以及石雕艺术爱好人士提供了一个创作、交流的理想环境。(5)特定的年度活动。文化园不定期的承办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旅游纪念品展示暨旅游商品展销会等商业展销活动。
【关键词】金融 文化产业 苏州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动漫等文化产业集群。同时地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创新方法、模式不断涌现。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传统的融资模式并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需要制定相关的引导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进展
(一)政策性文化产业资金支持体系初步形成
苏州市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政策性的文化产业资金支持体系,主要是把政府的财政资金通过与担保公司、银行等各类资本相结合,从奖励、担保、投资等不同角度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改变了财政资金传统的安排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以带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
市文广新局(市文产办)会同市财政局对市预算内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一定比例进行安排,主要包括扶持资金、担保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三个部分。
1.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主要以项目补贴、奖励等形式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扶持,着重推动创意设计、文化旅游、传媒影视、动漫游戏、娱乐演艺等产业的发展。
2.文化产业担保基金
在专项资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与担保公司合作建立“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担保公司按照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1的比例配套建立担保基金,再与银行合作,按照5倍以上的放大倍数,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达到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与银行授信贷款额度1∶20资金担保放大效应。
3.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通过与创司合作,以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与社会资本按1∶9的比例建立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二)文化产业贷款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近年来,苏州市文化产业类贷款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初步统计显示,到2011年末,苏州市文化产业领域贷款总量为56.9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28.6亿元,2010和2011年文化产业贷款分别增长15.02%和74.78%,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反映随着各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逐步加大。同时对文化企业的表外融资也在增加,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2011年末文化企业银票余额为47.1亿元,2010-2011年的增速分别为46.75%和44.3%。
(三)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苏州市各银行机构积极把支持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信贷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文化产业特点,调整业务模式,开发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有效支持了文化产业发展。
以“文贷通”产品为例,该产品是苏州市文广新局和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开展的担保类融资产品。“文贷通”的担保对象是苏州市区符合政府支持文化产业政策的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素质动漫、新闻出版、会展广告等。借款人需持贷款担保申请等相关资料,经由市文广新局向担保公司提出贷款担保推荐,获得担保后再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这一产品可以分担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债权的实现,增强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的信心。
中国银行苏州城中支行与玉石协会合作,开发“玉石贷”的联保融资产品。由玉石协会推荐资质良好的企业,采用联合保证的方式,办理无抵押的贷款。此类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金额根据企业上一年的营业流水折算,一般不超过300万元。目前该行已经发放文化企业的经营性贷款50笔,融资总额近亿元。
二、苏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经营不稳定
从文化企业经营情况看,目前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扩张阶段,相当部门如文艺演出、工艺品制造、动漫制作、影视制作等领域企业往往经营规模不大,收入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使得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不够稳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时存在一定顾虑。如游戏动漫制作时间较长,制作期间没有现金流,项目制作策划及推向市场能否获得成功存在不确定因素,融资的风险较大。
(二)文化类资产定价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质押类贷款快速增长,但调查中大量金融机构反映文化类资产定价困难,影响质押融资的开展。
文化产业领域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和有形资产数量较小,能提供不动产抵押的资产更是有限。而文化企业同通常的质押物是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专业性较强,价值评估比较复杂,相关质押市场并不成熟,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把握文化企业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保障,阻碍信贷大规模进入文化产业。
(三)“文化”特质与传统信贷管理方式不匹配
文化产业自身特有的文化性特质与传统信贷管理方式不相匹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的金融支持。
1.传统的文化产业如苏绣、玉石等往往经营主体较为分散,缺少规模型、龙头型企业,传统的信贷模式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而不是分散的小企业。
2.以往银行进行融资注重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而在抵押担保中又尤其重视不动产,而相当数量文化企业缺少符合条件的资产,不满足抵押担保条件。
3.部分文化产业自身的专业性较强,也就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符合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四是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依赖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资源或者人物,产业发展不稳定,而目前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贷款风险的终身问责制度,使得具体业务人员对风险较大的文化产业信贷顾虑较大。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文化产业金融扶持力度
目前苏州市文化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前景仍不明朗,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较多。因此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文化产业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帮助文化产业尽快成长。一方面要扩大目前三项扶持资金的规模,扩大受益面。二是可以考虑设立完全政策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或风险补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
(二)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经营模式
文化产业类别多,经营特点突出,专业要求高,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适应其发展要求,因此金融机构要建立专业经营模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经营队伍,专职经营文化产业融资业务。另一方面要针对文化企业经营特点,根据行业特色开发新型融资产品,为企业提供合理优质的授信方案和一揽子融资服务,培育企业发展。
(三)改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环境
文时代,人们空前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资本运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含义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文化产业价值理念、文化产业精神信仰、文化产业行业规范、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这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元素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附加价值,能够帮助文化产业树立经典的形象,以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根基,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步。提升文化资本运营的效率,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先进的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空前关注精神需求。文化产业正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被创造出的文化形式。同时,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以现代科技为生产媒介、产业化方式为制造链条的新型行业。
三、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弱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不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时间内,产业的规模不能扩大,很多文化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初期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产业发展的资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业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文化企业在改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渠道单一,资金的运转能力低,发展缓慢。
(二)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
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文化性,从而贏得市场。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以影视作品为例,我国的影视文化题材单一,电视类节目之间的模仿性高,同时不能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知名节目往往是从韩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版权,节目设计缺乏核心价值理念。文化产品附加值过低势必会降低文化资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资本的投机性,使得文化资本运营的不确定性增加。
(三)文化市场经营效率不高
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文化企业发展路径保守。在缺乏规范化文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文化资本运营中的收购、产业兼并、产业基地等都不完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些环节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文化市场中,文化资本经营效率不高,文化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企业主导部门的干预比较大,在面临重大的决策时,审批效率低下。
四、基于文化资本运营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提升文化资本经营管理能力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将文化企业从政府部门企业中剥离出来,树立独立发展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目标。着力引进或者培养一批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的人才。提倡文化企业经营独立性,脱离非专业部门的管理,在文化企业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在转型中需要依据市场环境以及所改善的经营结构,强化文化资本的安全运营,规范化资本管理结构,规避文化资本的运营风险。同时,在发展节奏上需要与国际相互结合,认识到文化资本流动、融资、增值的重要性,增加储蓄文化资本,在文化经济市场时机成熟时,将文化产品的总体价值最大化。
(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低,而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需要通过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应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本土文化为依据,丰富文化产业作品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文化资源低端粗暴的开发。例如,传统东北二人转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本山文化传媒拓展东北二人转文化,尽管建立了相应的消费产业链条,积累了文化资本,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依然力度不足,往往使观众有低俗媚俗之感。应把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这一着力点,在开发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三)强化文化市场环境监督,提升文化市场经营效率
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的根本保障。必须严厉打击文化作品的抄袭、山寨等现象,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对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判断,遏制传播对青少年有消极影响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鼓励正能量作品的创作与发行。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还需要为我国文化产业制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与支持文化企业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创新。
五、结语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产业融资
就融资来说,在如今这个传媒经济时代,各个传媒机构更需要全球一体化的视野,同时更要拥有自己具有前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经营眼光。毫无疑问,现在传媒产业融资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在政策层面需要一些新突破,但是中国的传媒机构在经过多年摸索后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方式,诸如贷款融资、与业外资本合作以及寻求各种渠道上市融资等等。尤其在通过各种渠道上市方面,又有投资其它产业,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上市型;剥离经营资产,实现边缘上市的剥离上市型;购买上市公司,注入传媒业务的借壳上市型;依附上市公司,通过合作融资的依附上市型以及直接上市型等等诸多方式(骆正林,2006)。就现在来看融资这一块相对以前有了很多突破,一些广告公司和网站这样的传媒都得以实现了整体上市。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融资毕竟是一件大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传媒本身都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更要能关注新形势。最近几年,市场上关于融资的好消息多半来自新技术扩散后出现的新兴传媒,比如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还有各种风险投资大举进入巴士和出租车传媒,以及炎黄健康传媒这样的公司在医院的扩张,都展示了视频分众模式的力量。但是自金融危机扩散以来,这些分众媒体也开始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比如炎黄健康传媒企图在去年末进行再次融资就遭遇了寒流(廖鸿翔,2008)。 而中国最大的数字传媒集团天极传媒也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大环境不好的原因,天极传媒将暂时不考虑原本准备已久的融资事宜(何军,2009)。
由于跨国融资者和金融危机的全球化等因素,传媒融资也在一定程度上趋向全球化,此种情况下,融资时全球化的视野是必要的,而拥有自己具有前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经营眼光则更是必要的。就在众多传媒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步履维艰的前进之时,另一些传媒却是别有一番景色,融资显得顺风顺水。比如易传媒公司前不久由新闻集团再次融资3000万美元(杨杨,2009)。为什么易传媒这么容易吸引投资?其实很简单,这一传媒顺应了一个传媒的技术新趋势――媒介融合或者说媒介整合。媒介融合的趋势就是传媒终端、生产与传播渠道以及传媒机构都会有大的整合(熊澄宇,2006)。而易传媒就恰好迎合了这个趋势,将优势的互联网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帮助客户精准地将广告投放给目标受众,这家公司在过去一年多里把将近400家优质媒体资源整合在了一起,覆盖2.5亿互联网用户,每个月的流量超过60亿。到2009年7月末,其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8年全年的1.3倍(何军,2009)。这样的公司,自然会引来众多投资,成为吸金大户。
二、新型经营模式吸引融资
就现在来看,一家传媒的融资与其业绩分不开,而其业绩又与其经营模式分不开。而那些成功的传媒经营模式有哪些共同的诀窍呢?在笔者看来,这些传媒往往会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⒈多元型经营模式
多元经营模式是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和全球化下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在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大环境下,比较传统的传媒纷纷开始进入新兴媒介领域。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确实带来了大量的机遇。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华淘书网”,该网站在改版后,将各种折扣等营销手段、建立新型数据库和图书的直投和快递业务联系起来。仅仅在2007年1至11月,这一网上书店就已实现销售净额2600余万元,是2006年改版前的上海书城网上书店全年销售额的8.7倍(徐新海,2007)。可谓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⒉外向型经营模式
早在几年前就已有人提出来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营模式,所谓的外向型经营模式就是说一个文化共同体为推动产业发展而面向域外市场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产业结构和运行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资源的利用是开放性的,市场范围也是对外放开的(彭永斌,2003)。比如好莱坞利用全球性的文化资源来进行创作,并将产品卖向世界各地,去年好莱坞制作的《功夫熊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也是在世界各地选景并向世界各地发售节目的。当然这样的经营模式通常都是要以高效率的管理、高素质的团队和大量资本等具有很高竞争力的传媒实体作为基础。
⒊开放平台型经营模式
现代传媒,尤其是新兴传媒,很多都需要顾客的亲自参与和共享资源,较早的有代表性的传媒是像优酷这样的视频社区和像校内网这样的网络社区,这也就是所谓的UGC(用户创造内容)。而传媒所需要做的只是搭建平台和通过平台来广告赚钱。然而这些新兴传媒平台现在最大的限制瓶颈就是受众基数不够大,所以这种经营模式往往会出现“路径依赖”,那就是在推出新平台的同时,那些原有一定受众基础的传媒往往能够迅速得到推广。如腾讯推出的迷你新闻首页,校内推出开心农场等游戏,都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并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就新兴传媒来说虽然内容竞争是基础,但是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的竞争,更上升到平台的竞争了。有眼光的网站都在不惜血本搭建平台,吸引人参加,这几天搜狗推出的“搜狗问答――答问题送话费”就是对搜狗问答这一平台的一种营销,主办方企图通过送话费这种方式来吸引受众参加,搭建一个和百度知道一样的知识问答平台。
三、创意创造品牌,品牌吸引融资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国传媒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创意问题,创意才能创造品牌,品牌自然就能带来融资。曾经有学者举过一个例子,讲电影《集结号》剧本写成以后没有资金,后来华谊兄弟的老总王中军找到了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就凭这个剧本和导演冯小刚的牌子砸下了5000万元无担保贷款。当然也有互惠在里面,后来《集结号》拿下了2.6亿元的内地票房,招商银行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虽然中国的传媒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向西方学习,但是那些做大的传媒至少在中国市场上往往是具有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办好传媒也是做大文化产业的诀窍,而以上提到的那些经营模式就是为传媒提供这些能力的基础。
如果一个传媒能够关注新技术、放眼全球并且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那么这样的传媒多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有很多独特的创意就是这样出现并斩获颇丰的。新兴传媒业中,有一个经营特色是R&V ( Reality and Virtuality ,现实和虚拟)经营。这种模式将网络游戏和广告传媒结合了起来,将现实世界植入到网络游戏之中。2005年末网络科技公司天畅和食品公司绿盛的联盟首创了这一模式。天畅和绿盛结为“R&V跨业态战略联盟”,并将各自的产品“直接嵌入”对方的产品中。于是在天畅公司推出的游戏《大唐风云》中,绿盛不仅开起了牛肉店铺,其新品QQ能量枣更成为游戏中最具神效的“全能补品”,是新手开始玩游戏时的必备装备之一。另一方面,《大唐风云》的游戏形象和LOGO也出现在了绿盛两亿多个产品包装袋上及相关的电视、报纸、路牌之上。这种联盟的结果令人惊叹,2006年1月,由于《大唐风云》的宣传效应,绿盛QQ能量枣在进入市场“一个月后出货量就达到了2700万元人民币,是2005年同期另一款新品的9倍。更有甚者,绿盛仅仅在2006年l月就完成了2005年全年营业额的1/3,达到1.2亿元人民币。”同时天畅科技的游戏《大唐风云》则因此声名鹊起,引来了众多投资,2007年5月,香港财华社斥资约2亿港币全资收购天畅科技,并承诺3年之内分拆上市(张瑜,2007)。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全球化和不断创新带来的效益有多大。
在传媒经济时代,投资方往往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并总在以前瞻性的眼光关注着最新的技术和创意的动态。所以各家传媒与其面对着别人获得的大笔资金临渊羡鱼,还不如退而结网,完善自己的经营模式,找到自己的那些具有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色,并善于抓住机遇进行推广,也许某天大量风险投资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上。当然,这就需要各家传媒苦练内功,以全球化视野看待融资,以创新精神对待经营。
注释
①赵雅萍:《传媒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新要求》,《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56
参考文献
[1] 彭永斌,姜太碧,刘涌泉:《中国传媒产业经营基本模式及政策取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87-191
[2] 徐新海:《上海新华传媒“新华淘书网”改版一年 创新经营模式销售增长7倍》,《中国图书商报》,2007.12 .7
[3] 骆正林:《传媒上市的模式选择和经营业绩》,《声屏世界》,2006.10:42
[4] 牟荣:《传媒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构》,《建贵州化工》,2002(5):31
[5] 廖鸿翔:《炎黄健康传媒融资遇冷 分众模式现泡沫》,《通信信息报》,2008.11.12
[6] 何军:《天极传媒副总裁王海晶:公司今年不考虑上市和融资》,《证券日报》,2009. 4.8第C02版
[7] 杨杨:《易传媒再融资3000万美元:强势凭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2009. 7.20
[8]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国际新闻界》,2006.7:8-9
中国传媒领域现行的“游戏规则”从总体上说是按照将传媒业视为纯粹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理论构造出来的。因此,对于传媒如何履行舆论宣传工具的功能方面保障是强有力的。但与此对应的是,对于传媒如何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做强做大自己,尚未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腾挪空间”和与此相适应的游戏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细分的年代已经来临。在这一背景下,理清传媒业和广告业的从属关系也显得相当关键――是传媒主导着广告,还是广告主导着传媒?目前看来,广告业已经从传媒领域里分化出来,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份额更大的产业。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具体事例是:广告左右着媒体的报道,而媒体也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告对形式和载体的需要。
透明天花板的禁锢
广告总量的刚性增长影响着传媒经济的持续增长。传媒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企业的广告投入受到限制,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广告投入有明确限定。国家税务部门承认企业销售额的8%可以用作广告投入,而 2003年之前仅为2%。企业多出的广告投入额视为企业利润,要交所得税。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广告投放总量。其次,在资本进入媒体之前,广告投入的分配格局已经形成。为了争吃广告这块蛋糕,众多新旧媒体进行激烈竞争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媒体之间竞相降低广告价格,整个企业的总体广告投入下降,整个传媒行业的广告收入随之降低。此外,广告商最看重的媒体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
1991年、1992年的时候,中国广告业刚刚起步不久,媒介这一方的收入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和专业广告方的比例是八二开的分成。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到1996年、1997年下降到了开, 60%是媒介方占有,40%是广告公司占有。而到2001年之后,两方的比例已经接近于一半对一半。这个事实说明,媒介方所拥有的传统的价值资源――版面、时段越来越不值钱了,而广告公司,没有载体,没有时段,没有版面,但是它的金额越来越大,它靠什么呢?靠在版面上经营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越来越成为广告主所青睐和追求的对象。
如果简单地靠出让版面资源,这样的竞争无疑是越来越惨烈。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媒体经历了高速的成长,到了21世纪之后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虽然看起来还会继续有所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广告金额,但问题在于这种增加的速率在放慢,甚至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受到一种单一传统经营模式增长极限的制约。喻国明用“透明的天花板”描述这一现象:“比如像‘北京交通广播’,应该在全国广播的运营中是做得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们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能不能把已经做到1.2亿元的广告额继续通过广告的方式再得到增加?显然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他们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突破这样一种瓶颈性的、透明的天花板,来创造更多的经营回报。”
一种说法是,对于媒体运营者来说,仅仅满足少部分人的习惯或嗜好,并不是以成为他们运营媒体的动力。早一步改变观念、寻找转型的可能性就多得一分胜算。新媒体时代将赋予“媒体利润来自于想象力”这句话更深刻的内涵。
价值延伸的支撑
媒体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消极影响正逐渐显现。数据显示,要使传媒业具备完全的抗风险能力,非相关产业收入比例至少要提高到50%。
现在媒体的经营,实际上除了卖内容,卖广告之外,最没有限制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卖活动。所谓的卖活动指的是一个大概念,跟文广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的实践一样,除了内容产业的生产,还要做内容产业之外的价值延伸,这种价值延伸实际是品牌的经营,一种渠道的经营,客户的经营,资讯的经营。这种经营除了可形成一种多点的价值回报之外,一个巨大的好处是――这种活动的展开,反过来对于现实的媒体市场能形成有效的开发和有效的挤压,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为支撑的格局。
有消息说,文新报业集团正在组建动漫公司,将以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来提高动漫创制的营运效率,同时还准备组织舞蹈系列赛事,以及介入剧场的管理和经营。凡媒体产业,必有一根由四个关键环节组成的链条:独特创意(以独特方式,把特定时代大众心中渴望但未明确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集中而强烈地表现出来)――加工复制(把独特创意加工生产成可以无数次复制的大众化商品)――批量销售(通过各种批发和销售网络,将商品转化为利润)――延伸开发(文化商品的核心价值在文化内涵,因消费者的欣赏和参与而被注入新的生命,获得更大的潜在价值。这就有了再度开发的广阔空间。如热门电视剧再开发出书籍、游戏软件等等)。着眼这根产业链,仔细分析每个环节,确实有大量内容正有待于挖掘和开发。
当前的一个巨大机遇,就是十六大报告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行了明确区分,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竞争文化产业的机遇份额,深层思维足坚信未来与现在不同。企业战略家加里・哈梅尔指出,一个公司变小快于变好,变小它将丢失今天的市场;如果变得更好但总体不变,它将丢失明天的市场!研究默多克的斯图尔特・克雷纳说:“如果默多克在1960年把未来想像成与当时非常相似,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他可能会买下所有的报社,建立他的报业王国,而不涉足其他行业,然后在各种新兴的娱乐形式面前,眼睁睁看着发行量下滑!”
横向经营的局面
复旦大学管理与新闻学院特聘教授钱世政认为:“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是事业化体制,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是单兵作战、自给自足。但是现在,传媒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运作的产业,当资本登陆媒体以后,资本市场的约束力要求传媒产权清晰化,管理透明化,营运产业化。”
美国的传媒生态,已经越来越适于各类传媒形态的整合。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鲍威尔认为,信息技术时代传统媒体的整合已不构成信息垄断。舆论认为美国这样放松管制,是为了维持和扩展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国家利益。传媒界越来越认同“内容为王”的理念,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其核心就是通过各种方便快捷的手段传播信息和知识,而且发展趋势是内容服务与传播形式 (传媒)相分离,内容供应渐趋独立。其中经营网络是首选,2002年美国日报的网络版从每位访问者身上午获利为7.93美元,收入共达6,55亿美元。
据了解,美国已很少有单一形态的媒体公司,各媒体公司都在致力于跨媒体经营。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和收购兼并,媒体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业务结构,这种传媒格局大致可以避免恶性的同位竞争,传媒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显而易见,纵向经营和横向经营是传媒企业通常使用的两种经营模式。纵向经营是单一产品的经营模式,媒介产品的生产线上下游同时掌握在一家媒介公司手中,经营注重专业化程度,努力把单一产品规模做大,通过发行量、广告量等数量的增长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
当传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规模经济效应便趋于下降,所谓投资收益递减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于是,传媒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点,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营经济。传媒集团从经营单一媒体转向跨媒体,使属下的多种媒体产业互相支撑,资源共享,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横向经营。西方传媒企业常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资产和业务发展横向经营,也有少数母媒体生出子媒体发展横向经营。有业内观察家指出,横向模式中的业务结构是媒体发展的关键。
游戏规则的再造
一个在传统媒体从业近八年的业内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媒体其实并不注重品牌的经营或保护,而是一味的追求发行量,或者通过国家的行政拔款来维持宣传功能,没能好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或市场规则来运作媒体,导致刊号资源的浪费。比如现在的许多媒体,其经营模式不但不注重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就是起码的广告经营都没有做好。而且,媒体在一般人的眼中,其赢利点就是发行、广告。没有品牌经营,没有品牌效应,何谈吸引国际资本、民间资本?何以形成品牌号召力和品牌规模效应?
我国传媒产业的现实发展逻辑是――如果传媒按照产业来运作,市场化因素的渗透足不可避免的;而市场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配置的集中化趋势,即所谓规模化竞争和集团化建设;而资本市场的介入则是这种资源配置的集中化趋势的最好“助力剂”;而资本市场的进入则意味着传媒领域的游戏规则必须为资本的规模化运作提供必要的体制创新空间。这些都不是一个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和现实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媒体“圈钱”不是目的,用“圈”到的钱来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开创更多的赢利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融资的目标。从跨国传媒集团的经营实践看,他们多采用纵横交错的兼并重组模式。集团所经营的报纸一般都自己拥有造纸、油墨甚至印刷设备等原材料生产厂家,或对相关厂家进行控股;在产品的销售、发行上,创办自己的报刊发行公司;同时,集团牢牢掌握着广告公司,以完成信息产品的二次售卖;另外,还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与传媒业同样存在价值链接的金融机构建立联盟关系,或者自己就拥有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方式,跨国传媒集团将原材料供应、销售渠道、资本运营等价值行为纵向整合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集团内部的交易成本,链条上的多种赢利模式也降低了行业经营风险。西方一些国家允许各类媒体“交叉持股”,一些传媒集团在已有的报纸业务外,还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和电台。这一方面能使报业公司多一个新的新闻和信息平台,摊低获取新闻的成本;另一方面集团多一种赢利模式,自然会少一份行业经营风险。
[关键词]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 发展模式
一、引言
2003年,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及文化产品:“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身处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陕西,其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与人文得天独厚,文化产品和文化事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陕西省的重点项目。
二、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1.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全省文化产业加速发展。2009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226.64亿元,比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高出7.9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5.9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82%,增幅为25.5%。2011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占GDP比重达到3.02%,再创历史新高。
(2)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陕西政府对当地文化产地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投资与建设。据统计,2008年陕西财政用于文体和广播事业的支出31.81亿元,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68亿元。相比于前几年,分别增长了41.4%和46.5%。
2.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1)市场问题。在金融海啸弥漫全球的2008年,陕西省文化产业顶住重压,实现增加值174.73亿元,增速远超全省生产总值(GDP),呈现高速上升的发展趋势。然而,陕西省文化产业占据全省GDP的比重却仅达到2.55%,这一数据与我国东、中部的文化产业发达省份比较相差甚远。同时,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值也与湖南、广东等省份产生了严重差距。如下表所示。
表 2008年不同省份文化产业经济指标对比
附注1:数据分别来源于2009年《陕西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
(2)人才及创新问题。①人才匮乏。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为人才的匮乏,特别是相对稀少的文化产业高层人才和文化产业经纪人才,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懂文化的人不懂市场和经营,不能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市场,缺乏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了产品及服务与市场分离。另一方面,懂经营管理的人却又不了解文化,经营人才目光短浅,导致文化产品粗放式开发,产品结构单一。
②创新意识有待提高。陕西大陆深处,历史洪流积淀了属于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化,但同时也使得其与世界文化经济属性与经济价值理解不深,其对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有:一是之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者的概念模糊不清,而且其文化的经营性与公益性的界定不够明确;二是当地文化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三是很多单位还依旧采用事业管理的办法来处理文化产业问题,一直认为这是为国家为政府为当地争光,为人民赢荣誉的事,以致其心安理得地认为从国家从政府拨款是理所应当的,缺乏“自己是主人公”的态度,从而使很多单位发展陷入困境。
(3)资金问题
①政府投资问题。陕西省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其有限的资金依旧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需求。同时,政府投资基本都是直接向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投资,其投资方式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②外部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陕西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如下图所示,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并且结合旅游生态园区对游客的吸引功效,进一步积极拓展资源,探索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形成以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和古董)、文化资本(考古遗址,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民俗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和手工艺品、节日与节庆活动)、表演艺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牌)为拓展的整合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陕西省文化资源的开拓,更能够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主题园区,进一步加强文化特色资源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
1.文化产业园区
充分发挥陕西历史文化的特色优势,加大力度开发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加现代文化元素,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打造全新的陕西文化产业。
(1)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景区。以盛唐文化为基础,构建集大雁塔文化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海洋科普世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中心等为一体的重点项目,形成旅游、休闲、娱乐、会展、科教等综合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2)西安御苑生态旅游产业区。贴近秦岭北麓的自然生态风光,在其附近建设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安园艺博览园、西安生态科技园,形成一个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自然景区。
2.文化产业的发展
陕西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分为旅游业、艺术品以及文化博览业。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陕西来说,文化旅游业是陕西文化的重点产业,正是因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另外两个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1)文化旅游业。在旅游方面,依托陕西的地理优势,逐渐被大家所熟悉的有险峻的西岳华山,终年积雪的太白山,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以及峰峦叠障的秦岭山脉。除此之外,更为吸引人的是,作为十三朝建都地的西安,其留在历史长河中的底蕴与文化,带给人们对历史繁荣与衰败的瞎想。
(2)文物博览业。陕西文物博览业依托周、秦、汉、唐等各朝代历史文化,围绕其完善建立现代化的产业文化,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话文化想结合,全方位、高质量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功能
(3)民间艺术品业。安塞腰鼓、户县民俗画、凤翔泥塑、千阳布艺、长安鼓乐、陕北民歌、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等,则是陕西文化产业特色鲜明的艺术品品牌。
四、结语
陕西省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其近几年也在逐渐利用自己的地理与历史文化优势,以其固有的历史与地理优势,发展其特有的文化产业链,并在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相结合,建设一个崭新而又引人入胜的文化模式。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着重发展文化旅游、文物展览、民间艺术品,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其传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吴明.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149-150,153.
[2]雷兴长,吴青青.推进西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6):29-31.
[3]丹.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J].大众文艺,2011,(2):214.
关键词: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特征;现状;发展路径
项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行政学院课题“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XYKT015)研究成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影视文化产业已经被作为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途径发展开来,河北省可以说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省份,其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有所成就,但同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定局限,河北省影视媒体频道众多,但是由于节目资源不足,致使电视节目缺乏竞争力,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必须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特征以及发展现状分析
1.影视文化产业特征
①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影视文化产业中的各种产品属于精神产品,其不仅仅满足了大众对影视文化的需求,同时其大量的代表作品为影视文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折射出具有时念的文化创新精神,使大众在影视文化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增加大众的见识,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
②是高科技技术下的艺术产品。影视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现今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从影视节目的摄制直到播出所经过的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不同的科技技术,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正逐渐向电视与电影数字化转型,高科技技术在影视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将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③具有高风险性。影视文化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可以说影视文化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影视剧制作单位高达三千多个,其中20%左右的影视单位处于盈利状态,20%的属于持平状态,60%的影视单位处于亏损状况。由此可见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影视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2.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经济大环境下,近几年来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就河北省在2010年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为例,河北省全年影视文化产业系统收入颇高,占据整个河北省GDP的0.3%,影视文化产业所在的第三产业则占该省总GDP的0.6%,由此可见,河北省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就其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体系较大,广播电视煤体设置有多个专业频道,如经济生活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影视频道、少儿科教频道、都市频道、农民频道、公共频道等多种类型的电视节目,有些专业频道在经营发展中还形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品牌,比如说河北电视台推出的《今晚报道》、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财经直播室》与《阳光热线》。然而即使如此,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很多局限,这是因为河北省节目资源不足,电视以及电台主要以电视剧与娱乐节目为主,不具备专业特色。在这一形势下要促进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影视文化,丰富影视文化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北省影视文化长远发展。
二、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近年来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要积极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创新影视文化,合理应用先进的高新技术,使影视文化产业更具有时代特色,在河北省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以下是笔者针对河北省影视文化发展路径的研究:
1.调整影视业管理体制,健全影视市场体系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河北省影视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要使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将影视企业转化为市场主体,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调整影视业管理体制,根据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健全影视市场体系。那么要健全影视市场体系,使影视业管理体制得以合理调整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对影视产业经营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管理,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产权制度的要求科学构建经济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化运行与企业化经营,这样可以加快电视剧、电影、影视动画以及节目制作等多方面影视产业的发展。第二,丰富影视文化产业投资主体,面对市场影视文化经营发展状况,河北省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影视文化选择与之相应的投资主体,避免投资主体的单一化,充分吸收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以及境外资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渠道。第三,丰富影视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河北省产业资源优势,全面开发网络电视、数字电视以及手机电视等多种新业务,满足新媒体以及大众对影视文化的内容需求。第四,应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民营企业,培养大型广播影视企业,采取联合或者重组等方式有效整合河北省影视文化资源,不断壮大影视规模,增强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实力,使之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
2.积极扶持面向国内外的企业与影视文化知名产品
影视文化产业与节目产品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节目生产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没有影视节目生产,就谈不上影视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河北省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实现影视产业化就要将影视文化市场与节目产品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影视节目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价值。目前河北省影视资源开发不足,中下游影视市场发展方式较为单一,影视文化的后产业和相关产品存在收益失衡的问题,在这一形势下必须将影视节目产品与影视文化产业整个价值链有效结合才能平衡影视文化产业中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实现影视文化节目以及产品的最大化价值,从而推动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合理化进程。
3.调整影视产业布局,逐渐向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发展
我国政府在2010年3月19号颁布了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在这一经济环境下河北省应积极调整本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断调整影视产业布局,充分展现河北省文化特色,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向集约化与规模化影视文化经营模式转型。河北省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应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提高合作意识,实现河北省影视文化的跨媒体经营,上海的新娱乐以及第一财经等影视节目都是利用娱乐真人秀将影视文化节目推向大众面前,实现影视文化产业的价值延伸。河北省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应为影视文化节目或者产品注入创新的时代元素,让大众可以在节目或者产品中吸收影响,加深大众对影视文化的印象,以此来促进河北省影视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促进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应着眼于当前时代影视文化发展格局,看清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其他地区同步发展的影视市场运营机制,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影视文化产业向数字化、媒体化、网络化的转型,充分展现河北省独有的文化特色与风采,在实践发展中不断革新影视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影视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带动河北省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泉,王英杰.河北影视制造业的现状与对策浅探[J].当代电视.2010,13(06):133-135
[2]马红艳 李浩然.金融支持下的河北省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2,10(22):245-247
[3]许启伟,耿晓博,张宠.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10,8(11):74-76.
作者简介:
刘琳,女;河北省行唐县;1981-11;本科;讲师;文化建设、文化管理;
关键词: 河北 文化产业 品牌 培育策略
文化产业品牌是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和发展成绩的浓缩。一旦消费者信任某文化产业品牌,就会忠诚于该品牌并产生辐射效应。文化产业品牌逐渐凝聚一批忠诚的文化消费者,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因此,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是文化产业发挥“软实力”作用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文化产业的竞争力[1]。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河北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的凝聚,代表着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品质和档次,是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反映,展示了河北文化和河北形象。2011年,河北省文化产业确立了重点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为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文化产业品牌的“软实力”、“硬打造”?如何为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提速?对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策略之研究,迫在眉睫。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不足
(一)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的能力有限。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呈现出以红为主、古俗兼容的特点。但和文化产业发达省份相比,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龙头产业,产业链不完整。一些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精心创制,知名度高、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不多。同样是东部文化资源大省,山东省、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比河北省遥遥领先。
(二)文化品牌的后盾和基础――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投资河北文化产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主要暴露出两点不足。首先,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大型产业集团依靠河北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结构集中在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销售这四个行业上。在文化旅游、传媒出版、餐饮等方面较为突出,对新兴产业的探索不够深入。其次,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多是河北公司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不够快。据新元文智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外资的投资规模占比超过8成。上市公司参与投资占投资事件总数的25.91%。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多借重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家投资,在吸收外资和上市公司投资方面明显不足。就文化产业园发展模式而言,政策驱动型、开发商掌控型、资源依赖型占绝大多数,艺术家主导型和环境导向型产业园区却不多。没有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文化产品不会享有更为广泛的传播度。作为文化产业,仅仅企业家和开发商主导、缺乏艺术家的参与策划和支持,远远不够。
(三)对河北文化品牌的宣传、策划和推广不够。河北人以燕赵精神而闻名,踏实诚信、豪放热情,吃苦耐劳,任侠仗义,顾全大局,具备较好的口碑。这对河北文化精神、文化品牌向外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对河北优秀的文化精神宣传策划不够。首先,作为中介,河北省文化产业网和文化产业协会在推动河北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宣传力度有限,更多的限于业内人士和知识阶层知晓,大众化、市场化的工作还要继续推进。其次,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缺乏新颖独特的文化创意实践,缺乏大型和独特的文化事件。品牌营销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会展活动、文化演艺活动的设计策划与整体实施经验不足。最后,文化精品的推广力度不够,没有走出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误区。河北文化产业品牌的包装设计缺乏特色,品牌设计缺乏醒目和美感、形式单一,传播媒介单一。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策略
(一)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和推广力度,走适合省情的特色之路。首先,摒弃娱乐化和同质化倾向,坚决走主旋律之路,将真善美和燕赵精神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传播。文艺精品要突出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的河北精神,注重格调,不能陷入戏说、恶搞、噱头等泛娱乐化的怪圈。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当家的女人》就是宣传河北的主旋律文化中的成功之作。其次,组织知名的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和广告公司联合拍摄制作一批反映河北省文化品牌的纪录片和影视剧,通过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介(CCTV)和网络媒介(中国文化产业网)推介河北省的文化品牌,打造类似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和河南武林风的龙头节目,在全国范围内为推广河北省文化品牌造声势。最后,争取举办大型、有影响力的会议、赛事、演出、展览和文化博览会等活动。2012年石家庄举办了首届河北特色文化博览会,衡水内画、藁城宫灯、蔚县剪纸等文化产品和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沧县舞狮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出家门,为人所知,是一次成功的河北文化品牌推广实践。
(二)打造一批艺术家主导型和环境主导型文化产业园区。首先,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仿照798的经营模式建立河北省文化艺术品园区,与经贸、旅游和休闲相结合,集中展示河北的文风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品。其次,针对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的特点,优化生态环境,建立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仿照成都的武侠文化产业园),可作为观光旅游和影视剧拍摄的中心。秦皇岛的集发生态园就是一个成功尝试。再次,鼓励文化产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艺术表演、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群众文化、文物博物等方面融合发展,将河北的文化品牌项目做成集观光、娱乐、教育、体育、演艺、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再次,利用河北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仿照国防生的培养模式,文化产业园区对高校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习和就业,积蓄后备产业人才。文化产业园区设立文化创意奖学金和文化创意项目,发挥高校学者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寻求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多灵感和创意。最后,吸引跨国文化集团和大型的上市集团,从资金层面支持河北文化品牌的建设。
(三)探索文化产业品牌的营销策略。首先,遵循市场规律,在广泛普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一批市场需求旺盛、竞争力强的文化品牌,暂缓一些文化号召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购买力差的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品牌的优胜劣汰。其次,具有创新营销理念,发挥河北作家群、河北戏曲的优势,借助新颖独特的文化事件,借助文学、诗歌、影视剧等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感染力和视听冲击力的方式推销文化品牌。文化事件营销是一种特殊的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策略,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营销手段[2]。旅游节、文化艺术节、项目的国际招标等都是好的文化事件营销手段。最后,建立河北著名专家、著名艺术家、知名人士资源信息库,邀请其作为河北品牌文化的代言人。建议邀请河北籍的知名主持人(白燕升、康辉、郭志坚、韩乔生、蔡猛、刘建宏、张斌、汪文华等)做一系列河北专辑活动,忆河北,造声势,树品牌,通过名人效应宣传河北的文化产业品牌。
参考文献:
[1]朱寿兴.在品牌文化的塑造和建构中生成与拓展文化品牌――关于华山文化品牌的生成与拓展的一些思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珠宝玉石业发展迅速,己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他们在珠宝玉石业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揭阳市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揭阳市玉器产业要想尽快发挥其潜在优势,成为揭阳市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就必须结合揭阳市实际,勇于继承和创新。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比较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珠宝玉石业的发展模式,基于揭阳市玉器产业竞争格局的分析下,提出了揭阳市玉器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揭阳市玉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当前揭阳玉器产业所面临的竞争格局
1、生产要素面临紧缺的局面
珠宝玉石资源是珠宝玉石业发展的基础,揭阳市本身不产玉。当地玉器企业的绝大部分原料来自新疆和田和缅甸,分别占36%和20%。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缅甸开采出来的中高档翡翠原料85%以上流向阳美。而玉矿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产量正在日渐减少。故此玉石毛料短缺是制约揭阳玉器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玉石毛料短缺突出表现为玉石毛料远离原产地,毛料拍卖场起步慢,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生产原料受制于人,这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且拉长了企业的生产周期。为此,地方政府要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形成更好的投资环境,并充分利用阳美人与缅甸玉石商的良好关系,引进有实力的玉商前来投资设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组织玉石原料拍卖,把上游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力资源方面,揭阳市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珠宝首饰加工的比较成本优势非常显著。近年来,揭阳阳美通过多功能磨玉机、软轴吊磨机、油锯切玉机等各种现代设备,雕刻技术不断提升,玉雕设备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传统的玉雕工艺的效率。迄今为止,揭阳玉器的加工销售量,已占据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成品的85%以上。拥有相关企业近万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玉器贸易的总额突破了百亿元。
2、珠宝首饰需求多元化
目前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品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传统的黄金首饰外,翡翠、玉石、铂金、钯金、钻石、宝石首饰的销售增长也非常明显。特别是翡翠和玉石艺术品、装饰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费市场。
当前,消费者消费动机和审美情趣的多元化使得他们对珠宝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是对同样档次产品款式的多样化,而且也包括低中高档产品分层的多样化。仔细探究消费者消费动机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任意支配的收入的增加、产品多元化和高品质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观念受其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与职业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珠宝首饰是一种具很深文化内涵的饰品,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背景必然会影响到其购买行为。如果对珠宝首饰佩戴的意义理解不同,相应的购买行为会绝然不同。其次,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和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购买行为也是不尽相同的。此外,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必然会影响到其购买行为,例如,处于高阶层的人士,由于经济宽裕,生活悠闲,他们是各种高档服装、高档珠宝、高档化妆品的主要购买者;而处于低阶层的人士,由于生活节奏紧张,收入来源少,因而只能购买维持生存的产品。
面对消费者如此多元化的需求,具体到一个珠宝首饰企业来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包打天下,搞大而全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战略需要大投入,而且成功率不高,更多的企业选择的应是专业化生产,以产品个性化赢得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珠宝玉石业要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需要许多相关联产业的支持。珠宝的相关产业涉及到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脑科技、旅游产业等众多的领域。作为玉器产业的上游环节,珠宝玉石业的勘探、开采影响着珠宝玉石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揭阳市珠宝玉石业要发展壮大,关键环节在于设计,其款式的创新及制造工艺的精湛对珠宝首饰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在市场的终端,珠宝首饰营销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市场销售网络,但目前揭阳市的珠宝首饰营销还是未能形成规模化。
客观的讲,揭阳市珠宝玉石业才刚刚起步,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据了解,目前在阳美乃至揭阳地区,真正在做产业链的玉器企业只有“阳美集团宝玉石公司”和“绿生生”等少数几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小家庭作坊的程度,现代化程度比较低。阳美的玉器企业,雇工在10至30人的占62.4%,而雇工在50人以上的只有1.8%。揭阳玉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升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中国在加入WTO后所做的政策调整、上海钻石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都为中国珠宝玉石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了许多外资巨头纷纷重新布局在华市场,调整策略,以期尽占市场的先机。从市场环境看,由封闭或半封闭的市场环境全面转向开放的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将由主要是国内同行的竞争变为国际间的竞争.境外的厂家与产品将会现实与中国消费者实现直接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这个阶段的珠宝首饰业发展不是在原基础上的数量增长,而是要在一个新的基点上发展,这个新的基点是在提高珠宝首饰业市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求得珠宝首饰市场消费力的提升。
据分析表明:未来中国珠宝产业的基本构架已经形成了“五个基地三大中心”。五个基地分别是:以钻石、贵金属营销交易为主的上海;以钻石与贵金属生产加工为主的深圳 ;以岫玉生产加工出口为主的辽宁岫岩县;以黄铂金镶宝石类生产加工外销为主的广东番禺、揭阳 ;以翡翠及有色宝石原材料和成品营销为主的云南。三个中心分别是:深(深圳)――港台(香港、台湾)――广(东)珠宝深加工生产中心;北京――上海的珠宝贵金属交易中心;云南――东盟有色宝玉贸易中心。
作为全国珠宝首饰产业的龙头的广东省,其产业规模占全国70%~80%以上,但其产业不是集聚在某一个地区,而是相对分散于沿海几个不同的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广东省集聚了全国四大翡翠玉器集散中心(见表1―1.),也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交易集聚基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华林、揭阳阳美、南海平洲和肇庆四会。
表1―1.广东省四大玉器集聚基地产业情况一览表
据分析显示;上述四会、平洲、广州玉器市场,它们对阳美最大的冲击,是大多经营价格低廉的B、C货。许多不具有玉器鉴赏能力的顾客,容易被低价所迷惑,这对阳美玉器纯A货经营很不利。除了这些地方,做玉的地方还有以南方玉为主的“信宜玉器”,河南南阳“独山玉”,新疆“和田玉”。他们既拥有资源,也都在打他们的品牌,与阳美一争高低。
二、当前揭阳玉器产业的发展现状
1、揭阳玉器零售行业的进入壁垒低,不存在分销渠道方面的进入壁垒
揭阳市重视发展阳美玉器产业,经过十多年来的精心规划和因势利导,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毗邻阳美村的乔西、乔东、乔南古乔三村依托地缘和部分村民历来就有从事玉器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传统优势,率先发展玉器产业。在翡翠玉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俄罗斯、新疆、青海、辽宁、河南等地购来白玉胚料,制成各种各样的白玉产品进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琢玉一年琢出一百亿元,占了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20%!凭此业绩,粤东古邑揭阳市将“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的称号收入囊中。作为全国四大翡翠玉器集散中心,也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交易集聚基地之一的揭阳阳美,是目前全国最大型、最集中的设计、生产、加工、营销高级翡翠的专业市场,已成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汇集设计、加工、生产、贸易之宝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产自缅甸的中、高档翡翠玉石原料约有85%流向阳美,大陆90%的中、高档翡翠饰品出自揭阳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阳美玉器产业总体规模宏大,拥有明显区位优势、品牌特点和产业基础。但由于大部分玉器商缺乏品牌意识,其生产模式还处于正规化、专业化不高的家庭作坊阶段,导致阳美玉器产业在规模、链条、效益的优势并不明显。此外,玉器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它与其它宝石不同,不存在标准的加工式样。一件好的翡翠作品,是原料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件中高档翡翠产品都有别与其它产品,再加上原料的稀缺和手工加工,使翡翠行业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也造成了使得揭阳的玉器行业尤其是翡翠零售行业的进入壁垒是相当低的,新进入者几乎不会遭到行业内当前企业的报复。
2、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翡翠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单一,尚未形成揭阳翡翠玉器的国际化路线
在中国,人们对玉有着浓厚的感情,玉石文化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由此可见一斑。“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雕师也常把一些民间传说、文化习俗、和生活信念等观念形象化地融入玉石中,使之不仅成为一种装饰和保值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信物,赋之以特殊的文化内涵。玉器中的传统吉祥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玉器图案主要包括: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运用谐音、象形、比喻、象征等寓意手法表现吉祥题材,寄托美好愿望。这些图案融合了消费者的欣赏习惯,体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借助于玉器来表达祝福、祈福、向往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态,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得以世代流传。
目前,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翡翠在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地也有一定的市场,但基本也是当地华人在购买翡翠。毕竟市场上销售的翡翠玉器,其雕刻的题材基本仍停留在华人文化的题材上,非华人对翡翠价值的认知度低。为了扩大翡翠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坚持"纯A货"经营理念,以其选料上乘、技艺精湛、品韵典雅、物美价实而驰名的揭阳阳美玉器,就要及时的全方位的推广翡翠。一方面,要加强翡翠知识的普及,大力推广东方的玉石文化。要让消费者认识到玉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玉器的质地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玉雕图案所赋予的文化价值上;另一方面,要提高翡翠首饰设计水平,做到翡翠首饰款式的多样化、国际化和年轻化,拓宽翡翠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发展揭阳市玉器产业经营新模式
珠宝玉石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无烟且增值最大的工业,在各国和地区珠宝玉石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对珠宝玉石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经营模式是否成功,主要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产业发展经营模式整体的演变趋势来看,各种产业经营模式具有趋同的趋势。
雅安市二〇二三年度文艺惠民宣讲暨乡村文化振兴活动举行
市民参观美术作品展
走进博物馆看巴蜀石窟摄影联展、使用“川渝阅读一卡通”实现跨区域图书馆之间借还书、到美术馆观看跨(市)州美术作品联展……今年以来,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高效推进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上半年所承担的“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户户通维护、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项目落地见效,增进民生福祉。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6月30日下午,在市区高颐阙文博公园的一场文化惠民活动中,一个个精心筹备的节目接连上演。观看完赏心悦目的文艺节目后,市民悠闲地走进高颐阙文博公园内的雅安生态博物馆、雅安川剧艺术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参观,了解雅安与大熊猫的历史渊源、雅安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川剧在雅安的发展等。
“家就住在附近,每周都会带孙子来博物馆参观,他每次都会问我各种问题。今天通过动物的声音,我们一起找对应的动物,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市民宋红梅说。
今年以来,雅安市实施“五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政策,取得较好成效。
据了解,“五馆一站”免费开放项目实施进度50%。上半年,累计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938件(次),同比增长11.5%,参与人次93.32万,同比增长44.2%。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累计到馆89.94万人次。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构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雅安市广播电视户户通维护项目实施进度100%,全市所有自然村共计维修设备930台(套),累计维护4651次。
市民在乒乓球馆锻炼身体
体育惠民强市民体质
在乒乓球馆,小小的乒乓球在桌上来回穿梭、旋转;在篮球场,三五好友相约打上一场斗牛赛,上演带球过人、上篮等酷炫动作;在足球场,运动健儿在教练员的带领下进行专业训练;在射箭馆,市民体验射箭击剑的乐趣;在夏日,市民在游泳馆尽情畅游,寻觅清凉一夏……一周内的不同时间,一天内的不同时段,走进雅安市体育中心,总能让人感觉活力满满。
而在雅安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傍晚时分,夏日的热浪褪去,一群足球爱好者相聚一起,在宽大的绿茵场上练球技、赛风采。
一直以来,雅安市实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目前,各大场馆专业功能、附属设施、安保服务等较为完善。
据了解,我市1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项目实施进度100%,上半年大
今年,“增设体育附属设施”被纳入全市20件民生实事,责任单位为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芦山县汉姜古城小区、荥经县城西颛顼广场等项目已完成。石棉县新棉街道西区社区种子站小区、赖宁广场等项目正在全面完善体育附属设施。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