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智育”当然不用说,每年都在考查。“德育”也是始终贯彻到近年的高考题。
“劳动”则在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考查了,主题是“劳动教育”“劳动精神”,话题贴近校园生活,关注学生成长。
“体育”则成为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主题。当然,是将体育内涵与强与弱的关系结合起来。
还剩下一个“美育”,也更加引发高三师生的关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它大概率出现在2022年的高考题中,当然是哪一套,是出现在文学类语段还是作文题,就不一定了。不管如何,关注和了解有关“美育”,都很有必要。
【典型事例】
1)耐人寻味的答案在上海的一次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2)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花园中的“美育”丰子恺做学生的时候,曾被李叔同安排管理学校小花园。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菊花。秋风吹过,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便一一扶正。这一幕被李叔同看到,从此便对丰子恺刮目相看。后来,丰子恺成为了李叔同门下最出色的弟子。
4)城市店铺招牌的“统一规划”,暴露了畸形的审美2019年初,上海市静安区的街景引起了网友热议。当时,街道边所有店铺,都被换上了整齐划一的招牌。这些招牌统一黑底白字,再配以路边的鲜花,显得十分肃穆,网友戏称其为“墓地风”。这种整齐划一的“重新规划”,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审美。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在岁月的积淀中渐渐形成的,天天拆天天换新的,只会变整齐,却不会变美。
5)2021年4月份,风恬云淡,水清木华。四季匆匆变换,年华流转如梭,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时节,清华大学即迎来了她的110岁生日。媒发表题为《总书记考察清华,透露哪些教育“风向标”》的文章。新华社概括提炼了4个关键词:重视美育 聚焦创新 关注体育 立德树人。
【精彩时评】
01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02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人民日报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03 美育是一种刚需——人民日报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04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育全民人文情——新华时评
在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无论是良渚玉器,抑或是仰韶彩陶,那都是先民崇美尚美的绝佳见证。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器物、典籍、礼仪、服饰……可谓美不胜收,汇就了中华美学,也为中国美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泱泱大国要有风土之美、文明之美,彬彬君子要有礼仪之美、德行之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由此可见,中华美育在当下可有新气象、大作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不少不美的事物甚若丑陋的现象。这些现象有多方面的成因,但是与美育的缺失有很大关联。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华美育自古以来就注重以美养德,提升修养、陶冶情操。当前的美育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吸收外来,既要做好艺术教育,更要涵育公众审美修养和人文情怀,让大家都能辨别美丑、明晰善恶。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
【相关作文题目与例文】
1、(河南省大联考“顶尖计划”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伴随人的成长,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美育。赫拉克利特曾说过:“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可见性格之美、心灵之美多么重要!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说:“我的成就来源于音乐。”同样,许多科学家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王国维说过:“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这充分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性。
以上论述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围绕你的成长,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对“美育”问题的思考。第一句话强调人的成长离不开美育。赫拉克利特的话强调性格之美与心灵之美的重要性。后面说到许多科学家取得成就与审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引用王国维的名言,指出美育的作用——使人感情发达;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学生要围绕美育,讨论美育的价值,探讨美育与其它四育的关系,强调美育在当下的重要性都是切题的。
“以上论述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围绕你的成长,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围绕自己的成长,并结合材料来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立意】:
1.美育是一种刚需;
2.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3.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4.加强美育,陶冶情操;
5.加强美育,提高审美能力;
6.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例文】
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2、新高考基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对美育的意义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找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对美育的内涵作了阐释,第二句话引用蔡元培的话,引导学生思考美育的意义。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可以明白本次作文可以谈美育的内涵:美育不是美,美育也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美育是在教育中运用美学的理论,来达到陶冶情操、立德树人的目的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的教育……本次作文也可以谈美育的必要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分注重“智育”,只提德、智、体的发展,缺少美育这个环节,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了一些腐败蔓延、道德滑坡、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现象,所以从青少年着手,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实在是当务之急。倡导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则材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习总书记说:“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人民日报》也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切实地加强美育,培养情感高尚、心灵美好的建设人才和公民。陶冶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正是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次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写作时,应围绕“美育”立意行文,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理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透彻说理。
【立意】
1.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 实行美育,立德树人。
3. 倡导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 美育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让人更懂生活。
3、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中统考语文试题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追求人生趣味,到达理想境界。
2.将“立身立业”与“审美知美”相融合。
3.学校美育,立德树人。
4.让美育在新时代成为刚需。
【例文】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而美育,则是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方能孕育出“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可见,美育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
正如蔡先生所言,“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可见美育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根之水,它需要在职业、知识、服务大众的基础建立。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浪漫心灵、艺术情怀假如失去了生活的支撑、工作的担当、社会的责任、为大众服务的意识,“美育”恐怕就沦为遮掩自己玩物丧志、遇难辄避的巧饰之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天边的一朵云在普通人眼中是一团水汽,但在诗人眼中却是秋意、游子、乡愁与沧桑世事;道旁的一朵野花无法吸引普通人的目光,却能让画家为之驻足、欣赏、怜惜。拥有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就能在复杂浮躁的世界里静心敛气,就能在繁琐纷扰的尘俗里另辟天地,就能在困顿乖蹇的境遇里安然自适,就能在悲痛绝望的创伤里焕发生机。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就能发现寻常处的闪光;拥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就能温暖整个宇宙的冰冷缝隙。
因此,“美的教育”就显得分外重要。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人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美育可以从文学中、音乐中、美术中生发,它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回归对人们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我们的眼睛,涵养出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美丽心灵”,使我们建立起悠然恬静、诗意雍和的人生态度,搭建起细腻温暖、友善包容的人际平台,从而创造出豁达自洽、平柔静安的人生境界。
有人觉得,美育之说,缥缈虚无;美育一途,既不能强国,也不能富民,因此无甚用处。但事实上,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渴盼着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人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才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人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正如蔡先生所说,唯有知识与情感并举,才算是认识了人生的价值。让我们在可感可知的审美中,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遍览花开云舒的变幻多姿,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欣赏生活生命的诗意美好,涵养出一颗颗生机勃勃、灵动妙悟的“美丽心灵”。
古人类学家和数学家,谁更懂得人类?按理说,自然是古人类学家,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懂得,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然而,看到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的这个故事,知道了他对“人类为什么保存火种”的答案,我觉得,对于人类的理解,古人类学家却未有托姆“专业”。托姆理解到人类“尚美”的本性,他认为美而保存火种是人的本质天性。我觉得,这种理解,更能抵达人类之终极。
“尚美之心”,应该是自人之为人时起,就已“人皆有之”的。保存火种,为着“取暖御寒”,为着“鲜美肉食”,固然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人会在 “取暖御寒”之时追求衣服的审美,也会在“品尝美食”时注意自己的吃相。有人云:“人是审美的动物。”此应该不为虚言。“人猿相揖别”,不止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应该是心生“美意”。所以,两位古人类学家“专家气”十足,“趣味性”不够;而托姆则虽已成数学大家,仍不失童心,他的思考与理解,更能接近人的本质,“童心”仍未泯灭。
至于那两位古人类学家“童心”泯灭与否,故事未有提及,我们不妨作出假想:听得托姆的回答,两位古人类学家“颔首然之”,那即可证他们两个仍是“童心在焉”,只是未从“美”的角度思考而已;如果他俩“哂之斥之”,以为托姆是“吃饱了撑的,饿你三天,让你眼里冒出‘灿烂多姿’的火光!”那么,我倒不觉得托姆尴尬,倒是替那两位所谓“古人类学家”感到悲哀,他们真的离“人类”远矣!
真的不要让自己远离“人类”!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它灵动,美丽,它蓬勃,充满生机,在夜幕之下,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生命原本就有的美丽。努力学习,自然可以获得一个上好的高考成绩,也可以得到令你怦然心动的一纸大学通知书,但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美丽的,它用计时以日的方式书写着我们的成长日志,也让我们获得成绩之外的丰富意义,这里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情趣、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不妨再让我们作一假想:如果你我都坐在两位人类学家和托姆中间,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都一一进行体验,那时,我会感受到火光的炽热带给你的温暖,也会垂涎于那火种“烧出的鲜美肉食”,但是,相比之下,在我看来,你欣赏“灿烂多姿火光”的姿态,才是最美最美的。
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又是平凡琐碎、单调局限的,它以一种固有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我们无法预测生活的未来,更无法重演生活的过去。因此,当我们活在今天的现实,为了实现明天的灿烂,为了不追悔昨天的错误,我们应当学会发现生活的美,欣赏生活的美,让现在拥有的这时刻充满愉悦。
发现生活的美,珍惜身边人的爱。生活的美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的浇灌。徜若缺少爱的滋润,又岂能希图生活的欣欣向荣?当你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无法再注意到生活的情趣时,请向四周望一望,看看身边那些爱你的人。当你在求学途中路遇荆棘,老师那耐心讲解的态度,细心开导的言语,是爱;当人生失意、漂泊多年,回到家时父亲看似沉默的眼神中不禁流露的关切与欣慰,母亲急忙送上的拖鞋、端上的热茶,是爱;当向朋友倾诉苦恼,朋友的专心倾听,朋友的鼓励安慰,朋友的温暖拥抱,是爱。发现这些爱,开始重视,学会欣赏,懂得珍惜,你就会知道生活的太阳不曾下山――他们的爱一直温暖着你、你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美,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当你不满于现实的枯燥难耐,无法品味生活的滋味时,请放松心情,看看周围那些曾被你忽略的景物:那头顶的天空白云,便是一幅绝妙的画。蔚蓝的天空作为底板,任白云在上面画出随心的图案。看看吧,当白云缓缓移动似不动声色的追逐游戏;看看吧,当白云因日光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你会发现光和色的变化竟如此玄幻;看看吧,当白云变幻它的形状,你就会不自觉地为那一朵朵白云的变形喝彩。
并不是你看不到生活的美,生活就是不美的,只是你缺少了对生活的美的发现。当你入睡时,小草正在努力地冲破土壤;当你匆忙地经过花丛,来不及看那些花时,花骨朵儿也在为绽放它的美丽努力着;当你沉迷于游戏,树梢上的芽枝也在悄然萌发;当你忿忿于现实的不公,蚂蚁正忙碌着准备物质,尽管它们弱小,尽管会遇上比它们大几倍的动物,它们依旧乐此不疲;当你的视线停留在冗长枯燥的公式,飞鸟正在变换它们的队形,上演属于它们的舞剧……请放下好高骛远的心,细心体验生活的美,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你会融入它们的节奏,唱起对生活的赞歌,发现它们的美,欣赏、玩味。
发现生活的美,看到人性的闪光点。大概因为听过太多不明理的人对生活的抱怨和过分夸张生活的苦难,让还未踏入社会的稚子对未来要面对的生活满心担忧。人情冷漠,人性丑恶等都是胡乱扣给社会的大帽子。在陌生的城市里问路,行人热心的指路便是值得你欣赏的事;在孤单的旅途上,同车的人替你打的一杯热水是值得欣赏的事……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是像表面上的冷淡,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你就会欣赏到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走近生活,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细细品味那包含其中的欢愉,你就会知道。原来,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7.考点精讲37|中华民俗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38.考点精讲38|中国100个常见典故
39.考点精讲39|病句的十大识别标志
40.考点精讲40|2022届高考考点复习:小说阅读之题型精准突破
41.考点精讲41|2022届高考考点复习:作文之审题与构思
42.考点精讲42|跟着时评学作文结构(2021.09.18 新闻周刊 作文结构 素材运用)
43.考点精讲43|跟着时评学写作(2021.09.25 新闻周刊 作文结构 素材运用)
44.考点精讲44|跟着时评学写作(生命生存话题)(新闻周刊 2021.10.16)(作文结构)
45.考点精讲45|小故事串联120个文言实词
46.考点精讲46|2022届高考重点题型之标点符号运用
47.考点精讲47|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